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反思:别被敏捷忽悠

    转自:http://www.infoq.com/cn/news/2014/02/agile-rethink


    反思:别被敏捷忽悠

    作者 崔康 发布于 二月 13, 2014

    • 开发自测不足——新功能都开发不过来,自测随便意思一下就好了。
    • 迭代发现的一堆Bug不改——产品还是过渡期,说不定集成测试前BUG就消失了。
    • Bug不需要改——我刚和产品沟通过了,需求变更一下就好了。
    • Bug无效——我代码就是这么实现的嘛,这么处理也没什么不好。
    • Bug挂起太多——你看看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每个Bug都深入判断我们哪有时间。
    • 发布产品已知Bug不少—— 迭代发布产品有些遗留Bug很正常,慢慢优化嘛。

    据dylan所说,其领导的团队采用了旁敲侧击的方法提升研发质量,比如帮忙开发便利的自测工具、合作分析代码覆盖率、冒充用户上论坛投诉、拿竞争对手的结果来刺激团队等等,但始终是治标不治本。

    回头再看看,所有掩盖在敏捷研发过程中的漏洞,日积月累,最终还是会由整个业务团队来承担苦果。所以时常在想,敏捷研发理论是否被神化了,是否常被错误理解而让不职业的现象层出不穷?敏捷不是新的研发理论,只是项目管理的一种形式。

     他认为,瀑布研发和敏捷研发没有本质不同,理由如下:

    • 是迭代发布的周期不同?某些互联网产品的版本发布周期一点都不短。入口级的移动APP动辄上百人的团队,规模比多数PC软件团队还大。
    • 是有云和没云的不同?很多行业的后台(云架构)比一般互联网公司复杂多了。
    • 是收费和免费导致的不同?传统行业也有很多免费软件。互联网的有些免费软件比传统软件质量要求更高。
    • 是对产品迭代发布的质量要求不同?
    • 是对文档的要求不同?

    结论就是,没有一个要素能真正把互联网和其他软件领域区别开来,所以dylan认为:

    瀑布研发和敏捷研发没有本质不同,,更别说谁好谁坏了,只是因为行业竞争的不同,看起来交付节奏不一样而已。节奏和软件研发的传统精髓没有关系。

    除此之外,dylan还批判了常见的几个敏捷误区。刚毕业的学生进入公司要怎么培养?dylan建议2-3年的职场新人不要学习任何敏捷流程的理论:

    • 测试岗位的就好好的把一个功能设计出N种场景,使用各种工具反复测试找敏锐感。
    • 开发岗位的不是要尽快实现一堆功能,而是先充分理解架构,然后对提交的每一行代码负责。
    • 产品岗位的多体验产品多接触用户,头几年最好脱离QQ的关系链,锻炼发布独立产品的能力。

    总之,dylan认为,入行新人要学四个字——职业操守,刻在心里,打好基本功,未来不管在什么项目都会受用。

    另一个误区,dylan认为是“沟通比文档更重要”:

    这句话看起来有道理,如果你是几个人的小团队,如果人员稳定,功能模块比较聚焦,生命周期也不太长,也没客户找你要什么手册,确实不需要写什么文档。

    但是如果你是以下情况的团队,dylan认为文档可能真的比沟通更重要:

    • 团队人数数十人甚至上百。
    • 项目生命力长,每个版本都有新功能,模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 异地团队,合作研发。
    • 有外包,合作方团队协同工作。
    • 团队职业化水平高低不齐。
    • 团队不太稳定,或业务归属部门不太稳定。

    dylan特意列举了几种缺乏文档的糟糕情况:

    • 某产品经理忘了半年前的某个功能的具体逻辑,寻求测试同学的帮助。
    • 某开发参加高职级晋升,手上没有一个像样的软件架构图,拿着测试同事梳理的逻辑架构图去评审。
    • 一个严重Bug的坑在N个项目组被踩了N次,修复每个Bug后的注释只有几个字。
    • 跨地域的团队,或者前后台的团队之间,发生Bug时互相争执半天,讨论谁该负责修复Bug,彼此不熟悉对方的内部逻辑。
    • 至于没有参考文档导致测试投入浪费的事就太常见了
    • 公司业务调整,跨部门和跨地域的业务交接不太愉快,交接效率低。

    第三,dylan认为不要“边重构,边生活”:

    以前公司的开发,30-40%的时间花在概念设计和架构设计,30%在细节设计,10%在编码, 20-30%在代码自测。编码本身只占很少一点时间。技术总监这样教育新人:你不是coder,你是designer!coder是比较低级的工作,软件设计才是高端活。

    任何时候的思考,对于架构的投入怎么充分都不为过。微信发布那么多版本,这两年重构可能几乎没有。这需要有人尽早思考清楚未来做朋友圈,做开放接口,做插件化等等,开发知道了未来要演进的形态,在一开始就有所规划,预留接口。否则,今天决定要做SNS,重构一次,明天要做插件化,再重构一次,后天作开放平台和公共帐号,再重构……对公司来说就是个噩梦了。

    最后,dylan强调,不要存在“迭代版本的BUG多一点是正常的”的误区:

    每个交付到测试团队的产品,必须是可测的,自测过的。不可测的版本就不叫交付。对于可测内容追求在一段时间周期内,尽可能高质量的发布,是修炼职业操守的目标,更是精品团队的目标。每一个挂起的有效Bug都需要确认:为什么改不了?什么时候改?对发布影响如何?

    如果因市场形势必须要尽快发布,至少遵守一个底线:严重Bug必须整改而且优先整改。所谓严重就是可能让用户抛弃你的问题:速度慢,卖点明显不如对手,卖点无法正常使用,不稳定,可能给用户带来额外损失(手机系统,安全,账号,费用等等)。这样的发布还不如不发。

    随着敏捷开发在IT行业的深入推广,敏捷的优点不再被业界无限放大,而更多的社区声音开始讨论敏捷的正反两方面,dylan的观点可以给读者朋友一些不同的启示和借鉴。


  • 相关阅读:
    laravel 1对多,主键不是整型的坑
    laravel 修改默认Eloquent 映射 表名加s复数的方式
    linux开启与关闭防火墙
    laravel 队列使用(发邮件、短信等)
    linux下隐藏nginx版本及php版本信息
    laravel API开发,使用dingo/api
    80端口被占用
    中国大陆地区数据库-(省市县)总表
    未定义“RunCommand”属性
    按键精灵手机端代码通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eonxyzh/p/728903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