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完《大道至简》第一章之后,我又阅读了第二章,通过阅读第二章,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这一章别出心裁的将“愚公移山”和“李冰凿离堆”的故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文中的“懒惰”是指那些讨厌吃苦受累,懒于无效劳动,不愿因循守旧,但是却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想出省时省力的懒办法,他们是聪明的“懒人”。其实,“懒人”的身上常常闪烁着创造的火花:懒得扇扇子,发明了电风扇;懒得洗衣服,发明了洗衣机;懒得收割庄稼,发明了收割机;懒得爬楼,发明了电梯;懒得走路,发明了汽车、火车、飞机,买东西懒得出门、直接在网上淘……“懒惰”激励了发明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生活中,“懒惰”常常被人讥笑,“懒人”更是不受欢迎。而劝人勤奋的名言典故却数不胜数,什么“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更有“头悬梁,锥刺股”等等。人们以勤为荣,以苦为乐。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他是个程序员,懒得读书,他就退学了。他又懒得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于是他就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无疑的,我很欣赏这种会造就方法的懒人,对程序员尤其如此。因为,程序员正是一份经常需要自己“懒”的工作。
曾几何时,你需要备份大量乱七八糟的文件,或者需要从漫长的文本中提取某些合适的信息,或者需要把某些数据库的数据导过来导过去,或者需要远程登陆,关闭程序、更新程序、启动程序,等等各种各样无比繁琐,容易出错,而又并不是多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难道你真的不停地返回到各个文件夹去寻找相关的文件?难道你真的透过你那酒瓶底一样的眼镜强睁着已几近失明的眼睛在文本中搜索着相关的信息?
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该怎样学习“懒人”的智慧呢?有的同学看上去整天忙忙碌碌、埋头苦读,却是事倍功半,成绩平平;而有的同学看上去学的轻轻松松,成绩却总是遥遥领先。我想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懒办法。他们是学习的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磨刀不误砍柴工”,偷懒有时可以找到更好地方法,当你遇到一道十分复杂难解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往下做,先不要用麻烦的方法做,花点时间想想有没有更好地方法。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懒人的智慧就在于懒得动手动脚,却勤于动脑用心。他们不是傻懒,而是善于想出懒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