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堆排序算法及应用

    堆排序算法及应用

    Github代码连接:堆排序算法

    堆的性质: 1. 完全二叉树 2.堆中每个节点值都必须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子树中每个节点的值。

    完全二叉树非常适合用数组来存储,节省空间,不需要存左右子节点的指针,通过下标就可定位左右节点和父节点。

    方便理解,以一个从1开始存储的数组为例,左节点2i,右节点2i+1,父节点i/2。(如果数组下标0开始计算,则左子节点为2i+1,右子节点为2i+2,父节点为(i-1)/2)

    堆存在的操作:
    1. 往堆中插入一个元素
    2. 删除堆顶元素

    对于插入元素,需要满足堆的特性,此时需要堆化操作,即顺着节点所在路径,向上或向下,对比然后交换。
    有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两种方法。

    堆化操作:从下往上(插入节点)

    从下往上堆化:新插入节点和父节点对比大小,不满足就交换节点。重复过程直到满足。(本文默认构造大根堆)

    public class Heap {
      private int[] a; 
      private int n;  // 堆可以存储的最大数据个数
      private int count; // 堆中已经存储的数据个数
    
      public Heap(int capacity) {
        a = new int[capacity + 1];
        n = capacity;
        count = 0;
      }
    
      public void insert(int data) {
        if (count >= n) return; // 堆满了
        ++count;
        a[count] = data;
        int i = count;
        while (i/2 > 0 && a[i] > a[i/2]) { // 自下往上堆化
          swap(a, i, i/2); // swap()函数作用:交换下标为i和i/2的两个元素
          i = i/2;
        }
      }
     }

    堆化操作:从上往下(删除堆顶)

    删除堆顶元素,同样需要删除之后保持堆的特性,如果还是用之前的沿路径比较父子节点,进行交换,则存在数组空洞。所以改变思路,我们可以先交换堆顶和最后一个元素,然后再采用比较父子节点的方法,重复过程直到满足。这就是从上往下的堆化方法。

    
    public void removeMax() {
      if (count == 0) return -1; // 堆中没有数据
      a[1] = a[count];
      --count;
      heapify(a, count, 1);
    }
    
    private void heapify(int[] a, int n, int i) { // 自上往下堆化
      while (true) {
        int maxPos = i;
        if (i*2 <= n && a[i] < a[i*2]) maxPos = i*2;
        if (i*2+1 <= n && a[maxPos] < a[i*2+1]) maxPos = i*2+1;
        if (maxPos == i) break;
        swap(a, i, maxPos);
        i = maxPos;
      }
    }

    堆化时间复杂度:
    完全二叉树高度不会超过log2n,堆化是顺着节点路径比较,与树高正比,所以插入元素与删除堆顶时间复杂度为O(logn)

    堆排序过程:建堆

    堆排序首先需要构造堆,有两种思路

    1. 结合插入元素的思想,假设开始只有一个数据,对后续2-n个数据进行插入操作,从前往后处理数据,每个数据插入都从下往上堆化

    2. 从后往前处理数据,每个数据从上往下堆化(可参考下文代码)

      /**
        * 构建堆 从下标1到下标n
        * 从后往前处理数组,每个数据都是从上往下堆化
        */
       private static void buildHeap(int[] a, int n) {
           for (int i = n / 2; i >= 1; --i) {
               heapify(a, n, i);
           }
       }
      
      /**
        * 堆化操作 将数组a中,以i开始,n结束的数组调整为大根堆
        */
       private static void heapify(int[] a, int n, int i) {
           while (true) {
               int maxIndex = i;
               if (i * 2 <= n && a[maxIndex] < a[i * 2]) {
                   maxIndex = i * 2;
               }
               if (i * 2 + 1 <= n && a[maxIndex] < a[i * 2 + 1]) {
                   maxIndex = i * 2 + 1;
               }
               //已经是大根堆了
               if (maxIndex == i) {
                   break;
               }
               swap(a, i, maxIndex);
               //指针i移动到maxIndex下标处,继续进行下层堆化
               i = maxIndex;
           }
       }

    建堆时间复杂度:
    叶子节点不需要堆化,所以需要堆化节点从倒数第二层开始。每个节点堆化过程,比较交换的节点个数与节点高度k成正比(从下到上为从1到h的过程)。

    每个非叶子节点高度求和:

    将公式左右*2,得到s2公式,并进行错位对齐相减,得到等比数列。将h=log2n代入公式,得到复杂度O(n)。

    堆排序过程:排序

    堆排序包括建堆排序两个过程,建堆O(n),排序O(nlogn),整体复杂度O(nlogn)。在排序过程中存在最后节点与堆顶节点互换操作,可能改变相对顺序,不是稳定排序算法。是原地排序算法。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 {
            //1.构造大根堆
            buildHeap(a, a.length - 1);
    
            int k = a.length - 1;
            while (k > 1) {
                swap(a, 1, k);
                --k;
                heapify(a, k, 1);
            }
        }

    性能比较

    实际开发中,快速排序为什么比堆排序性能好?
    1.堆排序数据访问方式没快速排序友好
    快速排序是顺序访问,堆排序是跳着访问。堆CPU缓存不友好。
    2.同样数据,堆排序数据交换次数多于快速排序
    堆排序建堆过程会打乱原有的先后顺序,有序度降低。

    应用:TOPK问题

    Q:从10亿搜索关键词的文件,获取热门top10

    如果数据量不是这么大,我们可以通过顺序扫描,构建散列表记录关键词与次数,构造大小K的小根堆。遍历散列表,取每个关键词与次数与堆顶关键词对比,比堆顶多则删除堆顶插入,遍历完成即构造了topk小顶堆。

    但是在数据量很大情况,无法将所有数据一次性加载到内存。可以根据哈希算法特点,相同数据哈希算法得到哈希值相同,将10亿关键字分片到10个文件中。如00-09对应10个空文件,哈希值对10取余分配对应文件编号。针对每个1亿的关键词的文件,利用散列表和堆求出top10。最后再把10个top10放在一起,取最多的top10。

  • 相关阅读:
    Fedora 14 安装完后的设置 添加源 更新软件
    visual studio NuGet 常用包管理命令
    ubuntu通过cifs-utils访问Windows共享目录
    C# 数据库写入Sql Bulk索引损坏异常问题System.InvalidOperationException: DataTable internal index is corrupted: '4'
    C# IEnumerable to List 的转换
    python 端口扫描
    ubuntu 关闭 phpmyadmin
    zendframework 初始化配置
    zend-form笔记
    DirectX 图形流水线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jianming180/p/1237086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