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几个比较好的人生领路人,但是毕竟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一个道路和时间轴上面,所以没有谁好谁坏之分,事情并不像高中的时候那样用一张排名榜就能区分胜负。重要的是,你每一天都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加优秀。
早些时间在知乎上关注了采铜,还打印了他的书出来看,但是自己总是会不断地收到新的信息进来,看到同样好的东西,然后之前整理的东西也就忘记和放弃了。所以决定以后在这片净土记录自己的成长,希望以后反过来看的时候能更加清晰。
每个人对于成功这个概念的定义都不同,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更加的自由。不被世俗拘束,具有不被常人眼光束缚的能力和资本。当然,你想要在丛林中活下来而且不吃肉,你就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大象。
目前对于生活,对于工作的观点趋于简朴,一个人成为想成为的那种人,肯定是做了很多努力,克服了很多的困难。学习是很枯燥的,努力哪里有看片轻松,舒展,但是不努力的话,你的焦虑永远还是焦虑,焦虑不过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期望差的太大。再者,有很多时候也不能给自己太大的期望,因为努力过也许也会失败,你努力过也许没有别人的天赋重要,但是这样的话完全就不需要和其他人比了。时间有限,就算超越别人也会有一天被死亡撇去嘴角,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开心,没有努力过就得到的东西或许不会让人那么的开心。一直努力没有回馈也会懈怠,keep balance and move on.
---------------------
言归正传,在知乎上面又发现了一位比较有意思的人:刘未鹏,是一枚Software developer,写了一本叫暗时间的书,书我买了还没有读,但是先开启了贤者模式,看了一些网友整理的关于刘未鹏的学习方法的整理和分享:
记录如下:
2. 看书挑剔,只看经典。如何选择经典,到网上做做功课,看看评价,综合一下。 3. 做读书笔记。一是将自己阅读的时候思考总结下来,二是将书中的好例子摘抄下来。(这个习惯是一年前才养成的,发现受益极大。)有了googlenote,笔记可以加上tag,非常便于回顾,加深理解。我觉得,人与人学习的差距不在资质上,而在花在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深度上(后两者常常也是相关的)。
4. 提到思考,我有一个小习惯:利用走路和吃饭的时候思考,还有睡觉前必然要弄一个问题放在脑子里面,在思考中迷糊入睡。发现这样一来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多出来大量的思考时间。
将思考成为习惯,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避免焦虑。卡耐基用一本书讲了一个有效的做法来避免焦虑——底线思考。然而实际上还有另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投入地做另一件事情。不去想"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的方法并不是使劲的告诉自己不去想"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 因为那样等于就是脑袋里想了那个猴子,正确的做法是真的不去想那猴子,而是想别的。用别的东西充满工作记忆,其他的神经活动自然会被抑制。
8. 学习一门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问题:(1) 它的本质是什么。(2) 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3.)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社会中你不知道的人还有很多,所以不需要只盯住媒体中的佼佼者,这样会让自己心累,而且也不一定能达到。只要走好自己的路,总有一天,我相信,你也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关键点其实不是目标,而是剖析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BTW,我的知乎专栏也开通了,希望接下来在三星的日子里,真的明确自己是不是热爱,想好自己的道路。真希望自己还能像在学校一样轻松的思考。more pressure,more pleasant.JUST IT.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