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操作系统导论》第15章 | 地址转换

    为了高效地实现内存虚拟化,并提供应用程序所需的灵活性,我们利用基于硬件的地址转换技术。通过该技术,硬件对每次内存访问进行处理(即指令获取、数据读取或写入),将指令中的虚拟地址转换为数据实际存储的物理地址。因此,在每次内存引用时,硬件都会进行地址转换,将应用程序的内存引用重定位到物理内存中实际的位置。当然,仅仅依靠硬件不足以实现虚拟内存,因为它只是提供了底层机制来提高效率。操作系统必须在关键的位置介入,设置好硬件,以便完成正确的地址转换。因此它必须管理内存,记录被占用和空闲的内存位置,并明智而谨慎地介入,保持对内存使用的控制。

    假设

    我们对内存虚拟化的第一次尝试非常简单,先假设用户的地址空间必须连续地放在物理内存中。为了简单,我们假设地址空间不是很大,即小于物理内存。最后,假设每个地址空间的大小完全一样。在后续章节的讨论中,,我们会逐步地放宽这些假设,从而得到现实的内存虚拟化。

    一个例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址转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假设我们有如下代码,它从内存中加载一个值,对它加3,再将它放回内存。

    void func() {
        int x = 3000;
        x = x + 3;
        ...
    }
    

    编译器将这段代码转化为汇编语句,可能像下面这样。它假定x的地址已经存入寄存器ebx,之后通过movl指令将这个地址的值加载到通用寄存器eax,下一条指令对eax的内容加3,最后一条指令将eax中的值写回到内存的同一位置。

    128: movl 0x0(%ebx), %eax    ;load 0+ebx into eax
    132: addl $0x03, %eax        ;add 3 to eax register
    135: movl $eax, 0x0(%ebx)    ;store eax back to mem
    

    假设该进程的地址空间如下所示,可以看到代码和数据都位于进程的地址空间,3条指令序列位于地址128,变量x的值位于地址15KB,其初始值为3000。

    如果这3条指令执行,从进程的角度来看,发生了以下几次内存访问:

    • 从地址128获取指令
    • 执行指令(从地址15KB加载数据)
    • 从地址132获取命令
    • 执行命令(没有内存访问)
    • 从地址135获取指令
    • 执行指令(新值存入地址15KB)

    从程序的角度来看,它的地址空间从0开始到16KB结束,它包含的所有内存引用都应该在这个范围内。然而,对虚拟内存来说,操作系统希望将这个进程地址空间放在物理内存的其他位置,并不一定从地址0开始。因此我们遇到了如下问题:怎样在内存中重定位这个进程,同时对该进程透明?怎么样提供一种虚拟地址空间从0开始的假象,而实际上地址空间位于另外某个物理地址?下图展示了一个例子,说明这个进程的地址空间被放入物理内存后可能的样子。可以看到,操作系统将第一块物理内存留给了自己,并将上述例子中的进程地址空间重定位到从32KB开始的物理内存地址。剩下的两块内存空闲(16~32KB和48~64KB)。

    基址/界限机制

    20世纪50年代后期,基于硬件的地址转换在首次出现的时分机器中引入。那时只是一个简单的思想,被称为基址/界限机制,有时又称为动态重定位。具体来说,每个CPU需要两个硬件寄存器:基址寄存器和界限寄存器。这组基址和界限寄存器,让我们能够将地址空间放在物理内存的任何位置,同时又能确保进程只能访问自己的地址空间。

    采用这种方式,在编写和编译程序时假设地址空间从零开始。但是,当程序真正执行时,操作系统会决定其在物理内存中的实际加载地址,并将起始地址记录在基址寄存器中。在上面的例子中,操作系统决定加载在物理地址32KB的进程,因此将基址寄存器设置为这个值。

    进程运行时所产生的所有内存引用,都会被处理器通过虚拟地址加上基址的方式转化为物理地址。举例来说,对于指令128: movl 0x0(%ebx), %eax,程序计数器首先被设置为128。当硬件需要获取这条指令时,它先将这个值加上基址寄存器中的32KB(32768),得到实际的物理地址32896,然后硬件从这个物理地址获取指令。接下来,处理器开始执行该指令。这时,进程发起从虚拟地址15KB的加载,处理器同样将虚拟地址加上基址寄存器内容(32KB),得到最终的物理地址47KB,从而获得需要的数据。

    界限寄存器为地址空间提供了访问保护。在上面的例子中,界限寄存器被置为16KB。如果进程需要访问超过这个界限或者为负数的虚拟地址,CPU将触发异常,进程最终可能被终止。界限寄存器的用处在于,它确保了进程产生的所有地址都在进程的地址“界限”中。界限寄存器通常有两种使用方式。在一种方式中(像上面那样),它记录地址空间的大小,硬件在将虚拟地址与基址寄存器内容求和前,就检查这个界限。另一种方式是界限寄存器中记录地址空间结束的物理地址,硬件在转化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之后才去检查这个界限。这两种方式在逻辑上是等价的,简单起见,我们这里假设采用第一种方式。

    基址寄存器配合界限寄存器的硬件结构是芯片中的(每个CPU一对)。有时我们将CPU的这个负责地址转换的部分统称为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随着我们开发更复杂的内存管理技术,MMU也将有更复杂的电路和功能。

    转换示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基址加界限的地址转换的详细过程,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设一个进程拥有4KB大小地址空间,它被加载到从16KB开始的物理内存中,一些地址转换结果见下图。

    从例子中可以看到,通过基址加虚拟地址(可以看作是地址空间的偏移量)的方式,很容易得到物理地址。虚拟地址“过大”或者为负数时,会导致异常。

    硬件支持

    现在来总结一下需要的硬件支持(见下表)。首先,正如在CPU虚拟化的章节中提到的,我们需要两种CPU模式。操作系统在特权模式(或内核模式),可以访问整个机器资源。应用程序在用户模式运行,只能做有限的操作。只要一个位,也许保存在处理器状态字中,就能说明当前的CPU运行模式。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如系统调用、异常或中断),CPU会切换状态。

    硬件要求 解释
    特权模式 需要,以防用户模式的进程执行特权操作
    基址/界限寄存器 每个CPU需要一对寄存器来支持地址转换和界限检查
    能够转换虚拟地址并检查它是否越界 电路完成转换和检查界限
    修改基址/界限寄存器的特权指令 在让用户程序运行之前,操作系统必须能够设置这些值
    注册异常处理程序的特权指令 操作系统必须告诉硬件,如果异常发生,那么执行哪些代码
    能够触发异常 如果进程驶入使用特权指令或越界的内存

    硬件必须提供基址和界限寄存器,因此每个CPU的内存管理单元都需要这两个额外的寄存器。用户程序运行时,硬件会转换每个地址,将用户程序产生的虚拟地址加上基址寄存器的内容。硬件也必须能检查地址是否有用,通过界限寄存器和CPU内的一些电路来实现。硬件也应该提供一些特殊的指令,用于修改基址寄存器和界限寄存器,允许操作系统在切换进程时改变它们。这些指令是特权指令,只有在内核模式下,才能修改这些寄存器。

    在用户程序尝试非法访问内存(越界访问)时,CPU必须能够产生异常。在这种情况下,CPU应该阻止用户程序的执行,并安排操作系统的“越界”异常处理程序去处理。操作系统的处理程序会做出正确的响应,比如在这种情况下终止进程。类似地,如果用户程序尝试修改基址或者界限寄存器时,CPU也应该产生异常,并调用“用户模式尝试执行特权指令”的异常处理程序。CPU还必须提供一种方法,来通知它这些处理程序的位置,因此又需要另一些特权指令。

    操作系统的要求

    为了支持动态重定位,硬件添加了新的功能,使得操作系统有了一些必须处理的新问题。硬件支持和操作系统管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虚拟内存。具体来说,在一些关键的时刻操作系统需要介入,以实现基址和界限方式的虚拟内存,见下表。

    硬件要求 解释
    内存管理 需要为新进程分配内存
    从终止的进程回收内存
    一般通过空闲列表管理内存
    基址/界限管理 必须在上下文切换时正确设置基址/界限寄存器
    异常处理 当异常发生时执行的代码,可能的动作是终止犯错的进程

    在进程创建时,操作系统必须为进程的地址空间找到内存空间。由于我们假设每个进程的地址空间小于物理内存的大小,并且大小相同,这对操作系统来说很容易。它可以把整个物理内存看作一组槽块,标记了空闲或已用。当新进程创建时,操作系统检索这个数据结构,为新地址空间找到位置,并将其标记为已用。我们将在后续章节中讨论地址空间可变的情况。在进程终止时,操作系统会将这些内存放回到空闲列表,并根据需要清除相关的数据结构。

    在上下文切换时,操作系统也必须执行一些额外的操作。每个CPU毕竟只有一个基址寄存器和一个界限寄存器,但对于每个运行的程序,它们的值都不同,因为每个程序被加载到内存中不同的物理地址。因此,在切换进程时,操作系统必须保存和恢复基础和界限寄存器。当操作系统决定中止当前的运行进程时,它必须将当前基址和界限寄存器中的内容保存在内存中,放在某种每个进程都有的结构中,如进程结构或进程控制块(Process Control Block,PCB)中。类似地,当操作系统恢复执行或第一次执行某个进程时,也必须给基址和界限寄存器设置正确的值。需要注意,当进程停止时(即没有运行),操作系统可以改变其地址空间的物理位置。要移动进程的地址空间,操作系统首先让进程停止运行,然后将地址空间拷贝到新位置,最后更新保存在PCB中的基址寄存器,令指向新位置。当该进程恢复执行时,新的基址寄存器会被恢复,它再次开始运行。

    此外,操作系统必须提供异常处理程序。操作系统在启动时通过特权命令加载这些处理程序。例如,当一个进程试图进行越界访问内存时,CPU会触发异常。在这种异常产生时,操作系统的反应是终止错误进程。操作系统应该尽力保护它运行的机器,因此它不会容忍那些企图访问非法地址或执行非法指令的进程。

    下面两幅图按时间线展示了大多数硬件与操作系统的交互。可以看出,操作系统在启动时做了什么,为我们准备好机器,然后在进程(进程A)开始运行时发生了什么。请注意,地址转换过程完全由硬件处理,没有操作系统的介入。在这个时候,发生时钟中断,操作系统切换到进程B运行,它执行了“错误的加载”(对一个非法内存地址),这时操作系统必须介入,终止该进程,清理并释放进程B占用的内存,将它从进程表中移除。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仍然遵循受限直接访问的基本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操作系统正确设置硬件后,就任凭进程直接运行在CPU上,只有进程行为不端时才介入。

  • 相关阅读:
    支付宝H5、APP支付服务端的区别(php)
    微信小程序快速转成百度小程序的方法
    pm2命令管理启动的nodejs项目进程
    CentOS7 宝塔搭配git 实时更新项目源码
    CentOS7 搭建GIT环境
    Json数据交互
    HTML标签大全
    Java集合
    JavaSE基础知识
    idea2019版本及以下全家桶永久破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ttleorange/p/1277568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