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没有像 Java 和 .NET 那样的 try/catch
异常机制:不能执行抛异常操作。但是有一套 defer-panic-and-recover
机制(参见 13.2-13.3 节)。
Go 的设计者觉得 try/catch
机制的使用太泛滥了,而且从底层向更高的层级抛异常太耗费资源。他们给 Go 设计的机制也可以 “捕捉” 异常,但是更轻量,并且只应该作为(处理错误的)最后的手段。
Go 是怎么处理普通错误的呢?通过在函数和方法中返回错误对象作为它们的唯一或最后一个返回值——如果返回 nil,则没有错误发生——并且主调(calling)函数总是应该检查收到的错误。
永远不要忽略错误,否则可能会导致程序崩溃!!
处理错误并且在函数发生错误的地方给用户返回错误信息:照这样处理就算真的出了问题,你的程序也能继续运行并且通知给用户。panic and recover
是用来处理真正的异常(无法预测的错误)而不是普通的错误。
库函数通常必须返回某种错误提示给主调(calling)函数。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了解了 Go 检查和报告错误条件的惯有方式:
-
产生错误的函数会返回两个变量,一个值和一个错误码;如果后者是 nil 就是成功,非 nil 就是发生了错误。
-
为了防止发生错误时正在执行的函数(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会是整个程序)被中止,在调用函数后必须检查错误。
结构:
二、创建错误对象
通常你想要返回包含错误参数的更有信息量的字符串,例如:可以用 fmt.Errorf()
来实现:它和 fmt.Printf() 完全一样,接收一个或多个格式占位符的格式化字符串和相应数量的占位变量。和打印信息不同的是它用信息生成错误对象。
三、panic
panic
可以直接从代码初始化:当错误条件(我们所测试的代码)很严苛且不可恢复,程序不能继续运行时,可以使用 panic
函数产生一个中止程序的运行时错误。
在多层嵌套的函数调用中调用 panic,可以马上中止当前函数的执行,所有的 defer 语句都会保证执行并把控制权交还给接收到 panic 的函数调用者。这样向上冒泡直到最顶层,并执行(每层的) defer,在栈顶处程序崩溃,并在命令行中用传给 panic 的值报告错误情况:这个终止过程就是 panicking。
3.1恢复
这个(recover)内建函数被用于从 panic 或 错误场景中恢复:让程序可以从 panicking 重新获得控制权,停止终止过程进而恢复正常执行。
recover
只能在 defer 修饰的函数中使用:用于取得 panic 调用中传递过来的错误值,如果是正常执行,调用 recover
会返回 nil,且没有其它效果。
总结:panic 会导致栈被展开直到 defer 修饰的 recover() 被调用或者程序中止。
四、自定义包处理
这是所有自定义包实现者应该遵守的最佳实践:
1)在包内部,总是应该从 panic 中 recover:不允许显式的超出包范围的 panic()
2)向包的调用者返回错误值(而不是 pa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