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享锁(Shared lock)
T1: select * from table (请想象它需要执行1个小时之久,后面的sql语句请都这么想象)
T2: update table set column1='hello'
过程:
T1运行 (加共享锁)
T2运行
If T1 还没执行完
T2等......
else
锁被释放
T2执行
endif
T2之所以要等,是因为T2在执行update前,试图对table表加一个排他锁,
而数据库规定同一资源上不能同时共存共享锁和排他锁。所以T2必须等T1
2、更新锁(Update lock)
T1: select * from table(updlock) (加更新锁)
update table set column1='hello'
T2: select * from table(updlock)
update table set column1='world'
更新锁的意思是:“我现在只想读,你们别人也可以读,但我将来可能会做更新操作,我已经获取了从共享锁(用来读)到排他锁
(用来更新)的资格”。一个事物只能有一个更新锁获此资格。
T1执行select,加更新锁。
T2运行,准备加更新锁,但发现已经有一个更新锁在那儿了,只好等。
当后来有user3、user4...需要查询table表中的数据时,并不会因为T1的select在执行就被阻塞,照样能查询
3、排他锁(独占锁,Exclusive Locks)
T1: update table set column1='hello' where id<1000
T2: update table set column1='world' where id>1000
假设T1先达,T2随后至,这个过程中T1会对id<1000的记录施加排他锁.但不会阻塞T2的update。
4、意向锁(Intent Locks)
T1: select * from table (xlock) where id=10 --意思是对id=10这一行强加排他锁
T2: select * from table (tablock) --意思是要加表级锁
假设T1先执行,T2后执行,T2执行时,欲加表锁,为判断是否可以加表锁,数据库系统要逐条判断table表每行记录是否已有排他锁,
如果发现其中一行已经有排他锁了,就不允许再加表锁了。只是这样逐条判断效率太低了。
实际上,数据库系统不是这样工作的。当T1的select执行时,系统对表table的id=10的这一行加了排他锁,还同时悄悄的对整个表
加了意向排他锁(IX),当T2执行表锁时,只需要看到这个表已经有意向排他锁存在,就直接等待,而不需要逐条检查资源了。
5、计划锁(Schema Locks)
alter table .... (加schema locks,称之为Schema modification (Sch-M) locks
DDL语句都会加Sch-M锁
该锁不允许任何其它session连接该表。连都连不了这个表了,当然更不用说想对该表执行什么sql语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