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HTTP

    HTTP 协议始于三十年前蒂姆·伯纳斯 - 李的一篇论文;

    HTTP/0.9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互联网世界非常简陋,计算机处理能力低,存储容量小,网速很慢,还是一片“信息荒漠”。网络上绝大多数的资源都是纯文本很多通信协议也都使用纯文本,所以 HTTP 的设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时代的限制。
    这一时期的 HTTP 被定义为 0.9 版,结构比较简单,为了便于服务器和客户端处理,它也采用了纯文本格式。蒂姆·伯纳斯 - 李最初设想的系统里的文档都是只读的,所以只允许用“GET”动
    作从服务器上获取 HTML 文档,并且在响应请求之后立即关闭连接,功能非常有限。

    HTTP/0.9 虽然很简单,但它作为一个“原型”,充分验证了 Web 服务的可行性,而“简单”也正是它的优点,蕴含了进化和扩展的可能性

    HTTP/1.0

    在 1996 年正式发布
    在多方面增强了 0.9 版,形式上已经和现在的 HTTP 差别不大了:

    • 增加了 HEAD、POST 等新方法;
    • 增加了响应状态码,标记可能的错误原因;
    • 引入了协议版本号概念;
    • 引入了 HTTP Header(头部)的概念,让 HTTP 处理请求和响应更加灵活;
    • 传输的数据不再仅限于文本。
      但 HTTP/1.0 并不是一个“标准”,只是记录已有实践和模式的一份参考文档,不具有实际的约束力,相当于一个“备忘录”。

    HTTP/1.1

    “浏览器大战”极大地推动了 Web 的发展。于是在“浏览器大战”结束之后的 1999 年,HTTP/1.1 发布了 RFC 文档,编号为 2616,正式确立了延续十余年的传奇。
    从版本号我们就可以看到,HTTP/1.1 是对 HTTP/1.0 的小幅度修正。
    但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它是一个“正式的标准”,而不是一份可有可无的“参考文档”。这意味着今后互联网上所有的浏览器、服务器、网关、代理等等,只要用到 HTTP 协议,就必须严格遵守这个标准,相当于是互联网世界的一个“立法”。

    HTTP/1.1 主要的变更点有:

    • 增加了 PUT、DELETE 等新的方法
    • 增加了缓存管理和控制
    • 明确了连接管理,允许持久连接
    • 允许响应数据分块(chunked),利于传输大文件
    • 强制要求 Host 头,让互联网主机托管成为可能

    HTTP/2

    Google 首先开发了自己的浏览器 Chrome,然后推出了新的 SPDY 协议,并在 Chrome 里应用于自家的服务器,如同十多年前的网景与微软一样,从实际的用户方来“倒逼”HTTP 协议的变革,这也开启了第二次的“浏览器大战”。
    历史再次重演,不过这次的胜利者是 Google,Chrome 目前的全球的占有率超过了 60%。“挟用户以号令天下”,Google 借此顺势把 SPDY 推上了标准的宝座,互联网标准化组织以 SPDY 为基础开始制定新版本的 HTTP 协议,最终在 2015 年发布了 HTTP/2,RFC 编号 7540。
    HTTP/2 的制定充分考虑了现今互联网的现状:宽带、移动、不安全,在高度兼容 HTTP/1.1 的同时在性能改善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主要的特点有:

    • 二进制协议,不再是纯文本;
    • 可发起多个请求,废弃了 1.1 里的管道;
    • 使用专用算法压缩头部,减少数据传输量
    • 允许服务器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
    • 增强了安全性,“事实上”要求加密通信。
      但由于 HTTP/1.1 实在是太过经典和强势,目前它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大多数网站使用的仍然还是 20 年前的 HTTP/1.1。

    HTTP/3

    在 HTTP/2 还处于草案之时,Google 又发明了一个新的协议,叫做 QUIC,而且还是相同的“套路”,继续在 Chrome 和自家服务器里试验着“玩”,依托它的庞大用户量和数据量,持续地推动 QUIC 协议成为互联网上的“既成事实”。
    在2018年互联网标准化组织 IETF 提议将“HTTP over QUIC”更名为“HTTP/3”并获得批准,HTTP/3 正式进入了标准化制订阶段,也许两三年后就会正式发布,到时候我们很可能会跳过 HTTP/2 直接进入 HTTP/3。

    http-note 笔记内容来自极客时间《透视HTTP协议》专栏--罗剑锋老师 努力学习 受益匪浅

  • 相关阅读:
    【简单算法】27.验证二叉搜索树
    【简单算法】26. 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简单算法】25. 环形链表
    pandas 数据处理
    主成分分析 PCA
    hive 导出数据到本地
    深度学习的优化方法 总结
    ALS算法 (面试准备)
    Bagging和Boosting的区别(面试准备)
    ROC 曲线,以及AUC计算方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yf-98/p/1441613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