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ipvs了解

         LVS(Linux Virtual Server)即Linux虚拟服务器,是一个虚拟的服务器集群系统,由章文嵩博士在1998年5月成立,在linux2.6+后将lvs自动加入了kernel模块。

      LVS的用户空间的命令行管理工具为ipvsadm,ipvs是工作在内核中netfilter的INPUT的钩子函数上,对进入的报文在没有进入用户空间前,对这些报文进行操作。

      IPVS是LVS(Linux Virtual Server)项目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包含于官方Linux Kernel,IPVS依赖于netfilter框架,位于内核源码的net/netfilter/ipvs目录下。

           IPVS是LVS项目的一部分,是一款运行在Linux kernel当中的4层负载均衡器,性能异常优秀。 

      

      k8s引入了IPVS模式,IPVS模式与iptables同样基于Netfilter,但是采用的hash表,因此当service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hash查表的速度优势就会显现出来,从而提高service的服务性能。

          用户可以使用 ipvsadm 工具检查 kube-proxy 是否维护正确的 ipvs 规则。

        

           原文:https://www.jianshu.com/p/36880b085265

    一、LVS简介

    LVS是Linux Virtual Server的简称,也就是Linux虚拟服务器, 是一个由章文嵩博士发起的自由软件项目,现在已经是 Linux标准内核的一部分。LVS是一种叫基于TCP/IP的负载均衡技术,转发效率极高,具有处理百万计并发连接请求的能力。

    LVS的IP负载均衡技术是通过IPVS模块实现的。IPVS模块是LVS集群的核心软件模块,它安装在LVS集群作为负载均衡的主节点上,虚拟出一个IP地址和端口对外提供服务。用户通过访问这个虚拟服务(VS),然后访问请求由负载均衡器(LB)调度到后端真实服务器(RS)中,由RS实际处理用户的请求给返回响应。

     
     

    二、IPVS的三种转发模式

    根据负载均衡器转发客户端请求以及RS返回响应机制的不同,将IPVS的转发模式分为三种:NAT,DR,FULLNAT。(还有一种IP TUNNEL模式,IP通道技术,接触比较少)

    1. DR模式(Direct Routing)

    DR模式下,客户端的请求包到达负载均衡器的虚拟服务IP端口后,负载均衡器不会改写请求包的IP和端口,但是会改写请求包的MAC地址为后端RS的MAC地址,然后将数据包转发;真实服务器处理请求后,响应包直接回给客户端,不再经过负载均衡器。所以DR模式的转发效率是最高的,特别适合下行流量较大的业务场景,比如请求视频等大文件。

    DR模式的特点:

    数据包在LB转发过程中,源/目的IP端口都不会变化

    LB只是将数据包的MAC地址改写为RS的MAC地址,然后转发给相应的RS。

    每台RS上都必须在环回网卡上绑定LB的虚拟服务IP

    因为LB转发时并不会改写数据包的目的IP,所以RS收到的数据包的目的IP仍是LB的虚拟服务IP。为了保证RS能够正确处理该数据包,而不是丢弃,必须在RS的环回网卡上绑定LB的虚拟服务IP。这样RS会认为这个虚拟服务IP是自己的IP,自己是能够处理这个数据包的。否则RS会直接丢弃该数据包!

    RS上的业务进程必须监听在环回网卡的虚拟服务IP上,且端口必须和LB上的虚拟服务端口一致

    因为LB不会改写数据包的目的端口,所以RS服务的监听端口必须和虚拟服务端口一致,否则RS会直接拒绝该数据包。

    RS处理完请求后,响应直接回给客户端,不再经过LB

    因为RS收到的请求数据包的源IP是客户端的IP,所以理所当然RS的响应会直接回给客户端,而不会再经过LB。这时候要求RS和客户端之间的网络是可达的。

    LB和RS须位于同一个子网

    因为LB在转发过程中需要改写数据包的MAC为RS的MAC地址,所以要能够查询到RS的MAC。而要获取到RS的MAC,则需要保证二者位于一个子网,否则LB只能获取到RS网关的MAC地址。

     
     

    2. NAT模式(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模式下,请求包和响应包都需要经过LB处理。当客户端的请求到达虚拟服务后,LB会对请求包做目的地址转换(DNAT),将请求包的目的IP改写为RS的IP。当收到RS的响应后,LB会对响应包做源地址转换(SNAT),将响应包的源IP改写为LB的IP。

    NAT模式的特点:

    LB会修改数据包的地址

    对于请求包,会进行DNAT;对于响应包,会进行SNAT。

    LB会透传客户端IP到RS(DR模式也会透传)

    虽然LB在转发过程中做了NAT转换,但是因为只是做了部分地址转发,所以RS收到的请求包里是能看到客户端IP的。

    需要将RS的默认网关地址配置为LB的浮动IP地址

    因为RS收到的请求包源IP是客户端的IP,为了保证响应包在返回时能走到LB上面,所以需要将RS的默认网关地址配置为LB的虚拟服务IP地址。当然,如果客户端的IP是固定的,也可以在RS上添加明细路由指向LB的虚拟服务IP,不用改默认网关。

    LB和RS须位于同一个子网,并且客户端不能和LB/RS位于同一子网

    因为需要将RS的默认网关配置为LB的虚拟服务IP地址,所以需要保证LB和RS位于同一子网。

    又因为需要保证RS的响应包能走回到LB上,则客户端不能和RS位于同一子网。否则RS直接就能获取到客户端的MAC,响应包就直接回给客户端了,不会走网关,也就走不到LB上面了。这时候由于没有LB做SNAT,客户端收到的响应包源IP是RS的IP,而客户端的请求包目的IP是LB的虚拟服务IP,这时候客户端无法识别响应包,会直接丢弃。

     
     

    3. FULLNAT模式

    FULLNAT模式下,LB会对请求包和响应包都做SNAT+DNAT。

    FULLNAT模式的特点:

    LB完全作为一个代理服务器

    FULLNAT下,客户端感知不到RS,RS也感知不到客户端,它们都只能看到LB。此种模式和七层负载均衡有点相似,只不过不会去解析应用层协议,而是在TCP层将消息转发

    LB和RS对于组网结构没有要求

    不同于NAT和DR要求LB和RS位于一个子网,FULLNAT对于组网结构没有要求。只需要保证客户端和LB、LB和RS之间网络互通即可。

     
     

    三种转发模式性能从高到低:DR > NAT >FULLNAT。

    虽然FULLNAT模式的性能比不上DR和NAT,但是FULLNAT模式没有组网要求,允许LB和RS部署在不同的子网中,这给运维带来了便利。并且 FULLNAT模式具有更好的可拓展性,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LB节点,提升系统整体的负载均衡能力。

     
     

    三、IPVS支持的调度算法

    对于后端的RS集群,LB是如何决策应该把消息调度到哪个RS节点呢?这是由负载均衡调度算法决定的。IPVS常用的调度算法有:

    轮询(Round Robin)

    LB认为集群内每台RS都是相同的,会轮流进行调度分发。从数据统计上看,RR模式是调度最均衡的。

    加权轮询(Weighted Round Robin)

    LB会根据RS上配置的权重,将消息按权重比分发到不同的RS上。可以给性能更好的RS节点配置更高的权重,提升集群整体的性能。

    最小连接数(Least Connections)

    LB会根据和集群内每台RS的连接数统计情况,将消息调度到连接数最少的RS节点上。在长连接业务场景下,LC算法对于系统整体负载均衡的情况较好;但是在短连接业务场景下,由于连接会迅速释放,可能会导致消息每次都调度到同一个RS节点,造成严重的负载不均衡。

    加权最小连接数(Weighted Least Connections)

    最小连接数算法的加权版~

    地址哈希(Address Hash)

    LB上会保存一张哈希表,通过哈希映射将客户端和RS节点关联起来。



  • 相关阅读:
    暑假学习
    暑假学习
    暑假学习
    暑假学习
    暑假学习
    经验教训+总结
    NT 时刻
    联赛模拟测试 17
    联赛模拟测试 16
    联赛模拟测试 15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nlvinso/p/1245199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