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过程
需求分析阶段:分析客户的业务和数据处理需求
概要设计阶段:设计数据库的E-R模型图,确认需求信息的正确和完整
详细设计阶段:应用三大范式审核数据库结构
代码编写阶段:物理实现数据库,编码实现应用
软件测试阶段:
安装部署:
设计数据库的步骤
- 收集信息
- 与该系统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座谈,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理解数据库需要完成的任务
- 标识实体 (Entity)
- 标识数据库要管理的关键对象或实体,实体一般是名词
- 标识每个实体的属性(Attribute)
- 标识实体之间的关系(Relationship)
- 仅有好的RDBMS并不足以避免数据冗余,必须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创建好的表结构
- Dr E.F.codd 最初定义了规范化的三个级别,范式是具有最小冗余的表结构
- 这些范式是:
第一范式(1st NF -First Normal Form)
第一范式的目标是确保每列的原子性
如果每列都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也称为最小的原子单元),则满足第一范式(1NF)
第二范式(2nd NF-Second Normal Form)
如果一个关系满足1NF,并且除了主键以外的其他列,都依赖于该主键,则满足第二范式(2NF)
第二范式要求每个表只描述一件事情
第三范式(3rd NF- Third Normal Form)
如果一个关系满足2NF,并且除了主键以外的其他列都不传递依赖于主键列,则满足第三范式(3NF)
总结:
为满足某种商业目标,数据库性能比规范化数据库更重要
通过在给定的表中添加额外的字段,以大量减少需要从中搜索信息所需的时间
通过在给定的表中插入计算列(如成绩总分),以方便查询
在数据规范化同时,要综合考虑数据库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