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32平台下的微软C编译器(cl.exe for 80×86)的对齐策略:
1) 结构体变量的首地址能够被其最宽基本类型成员的大小所整除;
备注:编译器在给结构体开辟空间时,首先找到结构体中最宽的基本数据类型,然后寻找内存地址能被该基本数据类型所整除的位置,作为结构体的首地址。将这个最宽的基本数据类型的大小作为上面介绍的对齐模数。
2) 结构体每个成员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量(offset)都是成员自己大小的整数倍(实际上是成员自己的对齐位数,如后面的union A是8byte对齐,非最大成员的对齐位数),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成员之间加上填充字节(internal adding);
备注:为结构体的一个成员开辟空间之前,编译器首先检查预开辟空间的首地址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是否是本成员的整数倍,若是,则存放本成员,反之,则在本成员和上一个成员之间填充一定的字节,以达到整数倍的要求,也就是将预开辟空间的首地址后移几个字节。
3) 结构体的总大小为结构体最宽基本类型成员大小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最末一个成员之后加上填充字节(trailing padding)。
备注:结构体总大小是包括填充字节,最后一个成员满足上面两条以外,还必须满足第三条,否则就必须在最后填充几个字节以达到本条要求。
例1:
struct T
{
char ch;
int i ;
};
那么在VC下,sizeof(T)应该等于8个字节。
例2,关于union:
union A
{
int a[5];
char b;
double c;
};
我想的是union中变量共用内存,应以最长的为准,那就是20。可实际不然,sizeof(A)=24,
A中各变量的默认内存对齐方式,必须以最长的double 8字节对齐,故应该是sizeof(A)=24。
struct B
{
int n; // 4字节
A a; // 24字节
char c[10]; // 10字节
};
实际占用38字节,但由于A是8字节对齐的,所以int n和char c[10]也需要8字节对齐,总共8+24+16=48
原因:效率的解释:例处理器每次从内存读入8个字节的数据,当我们需要一个double类型的数据 时,通过在写入内存时改保证数据写在8倍数的地址上,就能够只用一次读,否则可能跨越,需要多次读内存。
建议:结构体成员定义时,按从小到大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