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或链表的结构
这是一个数据结构。利用计算机的的位异或操作(⊕),来降低双向链表的存储需求。
... A B C D E ... –> next –> next –> next –> <– prev <– prev <– prev <–
双向链表如上面所示,每个节点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该节点的前驱和后继。
而XOR链表如下面所示:
... A B C D E ... <–> A⊕C <-> B⊕D <-> C⊕E <->
多余的一个指针中存放的地址的异或。 比如B中就存放了A⊕C的值。
这样从头开始便利时,我们需要知道开始的两个节点(而不像普通链表只需要一个)。
这样比如知道了节点A和节点B 我们就可以用节点A的地址和B中的A⊕C 结合运算,得到A⊕A⊕C 得到C。 这是正向遍历
反向遍历时类似,比如知道了节点E和D,就可以利用E的地址和D中的C⊕E 运算,得到C⊕E⊕E 得到C
但是,该结构用以做研究学习使用,实际中我们并不推荐使用,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 常用的debug工具不支持XOR的链表,是的debug更麻烦。
- 是通过增加代码的复杂度来减低内存开销的,增加了维护的成本
- 通常的垃圾回收机制对于这种表示无法正常工作
- 尽管大部分语言都支持,但是仍有一些语言不支持XOR操作。
- 不是在遍历链表时,指针是无意义的。例如另外的数据结构也包含了链表中的指针。
- 遍历链表时,为了计算下个指针的地址,你需要记住前一个节点的地址。
- XOR链表也无法提供双向链表提供的一些功能。比如仅知道一个节点是将该节点从链表移除或者在仅知道一个节点时再该节点后面插入一个节点。
随着资源越来越便宜,内存越来越大,除了在一些嵌入式系统中,内存将不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该结构的变形
加法链表:放地址的和
... A B C D E ... <–> A+C <-> B+D <-> C+E <->
减法链表:放地址的差
... A B C D E ... <–> C-A <-> D-B <-> E-C <->
不同是正向和反向需要做不同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