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没有苦劳,只有功劳!

      很多人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在公司这么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怎么这么久还没有被提拔,薪水没有得到提升呢?”
     
      古罗马皇帝拿破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事情。他有一个手下,跟随自己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属下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有一天这个士官找到拿破仑说,将军,我已经跟你打仗,东奔西走10年了,还是个上士啊,您应该给我提职了,拿破仑斜了一眼士官说:“你看到那头驴子了么,它跟我东奔西走20年了,可还是一头驴子!”
     
      职场也是一样,职场当中没有苦劳,只有功劳。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有些人十年的经验,只不过是一年的经验重复十次而已。年复一年的重复类似的工作,固然很熟练,但可怕的就是这种重复已然阻碍了心灵的成长,扼杀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员工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也必须经历一定的“台阶”。如果只讲资历不看能力,就会出现论资排辈的现象。但有的人常常对此熟视无睹,结果害人不利己。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有时资历无法代表全部。 
     
        不问过程怎样,只求结果如愿。作为员工,我们无须问自己为企业做了什么,而是应该问做好了什么。一字之差,折射的是员工的心态偏差和能力上的不足。只做了工作而未做好的员工很难在工作上有所建树,也就很难取得高收入。不管你工作多么奔波辛劳,如果最终没有作出业绩,你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是白费,你作为员工的价值就值得怀疑。有苦劳的人只重视自己付出多少,从小的方面说,是对自我人力的浪费;往大的方面说,是对企业资源的挥霍,是工作能力的缺失。
     
         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没有多少时间让我们去浪费,只有不断为企业作出实质贡献,企业才会有好的发展,因为市场经济只认结果,员工多一份“功”,企业就多一份生机,企业多一份生机,员工才能有更广阔的自我提升空间。
     
         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一些成功的企业正是秉持这一理念,才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员工价值的提升也是如此。
     
         下班前,老总让小张写一份发言稿和一篇行业动态分析,第二天开董事会要用。虽然那个行业动态分析报告对小张来说也是个新的课题。他觉得那么短的时间里自己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但作为老总的秘书,小张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完成老总交给他的工作。他把历年来公司的资料汇总,然后把跟公司有业务来往的企业也分门别类。花了三个多小时进行研究分析,到真正动笔的时候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到了这个时候,他又困又累,但为了完成任务,他还是强打精神,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但直到上班时间,小张的文件还没完全出来,老总过来问他写完了没有。小张无言以对。老总没说什么,只是拍拍他的肩说等会儿开会让他做好记录。
     
         会后,老总把小张叫到办公室说,因为小张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致使此次会议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决定扣发他的季度奖金,还把他调到下级部门,算是对小张的一次警告。
     
         小张解释说自己是没有完成任务,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在别人休息、吃饭、睡觉的时间里,他都一个人在查资料、写文件。老总对他说,公司要的是结果,不是要你闷在那里苦熬,没有结果就等于没做。不但没有做,还会给公司造成损失。
     
         现在有些像小张一样,总是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来搪塞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缺失,这是一种典型的职场“精神胜利法”。苦劳而无功其实也是一种过错,因为老板雇用员工不是要他们的做事过程,而是要他们为公司“建功立业”,作出业绩。尤其是在讲求效能、追求效率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更需要好的结果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市场不会给企业留下太多时间去修正、去调整;也不会说,这次你已经很努力了,也很辛苦,虽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下次努力就是。等下次你努力的时候,别的企业早就占领了市场,主导了市场。正因为如此,现在的企业都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危机感,这促使企业要求员工的所有工作都能一次见成效,而不是每天以“劳累之命”求“未结之果”
     
         张平被老板派到西郊水产市场,对市场上销售的带鱼、鱿鱼、马鲛鱼这三种海鱼的价格进行一番调查,以此来指导公司的定价策略。张平到了市场后,不仅按照老板的要求对三种鱼类的价格进行了了解,还按照不同的规格和包装进行了价格分类。他还向摊主询问了每天的销售情况,以及对改变进货渠道的兴趣。
     
         回到公司后,他没有马上去见老板,而是花了10分钟快速地做了一个统计表,这样,老板拿到手中所有的数据都能一目了然。老板对张平的工作很满意,很快给他加了薪水,并让他搬到四人间的办公室。老板的这些奖励措施并不是因为张平的这次表现,而是对他长久以来的工作的肯定。
     
         若想像张平这样脱颖而出并非难事,你要做的就是以企业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积极思考,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任务,这不仅能使企业实现最大的效益,员工也能在“劳而有功”的情况下,快速提升自己的职位,从而拥有完美的职业人生。
     
         俗话说:革命不分先后,功劳却有大小。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做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且自以为是的员工。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一句话,不重苦劳重功劳,强调的是企业的诉求——企业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即使你付出了千倍努力,吃尽了苦头,如果你没有为企业作出业绩,对企业的贡献为零,你的工作就是无用功。
     
       1993年,郭士纳就任IBM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这是IMB第一次从本公司员工外挑选一个领导人。而郭士纳上任之际正是IBM亏损惨重、即将分崩离析之时。 
     
        郭士纳上任之后,他的改革措施之一就是裁员。他在一份备忘录中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你们中有些人多年效忠于公司,到头来反被宣布为‘冗民’,报刊上也登载了一些业绩评分的报道,当然会让你们伤心愤怒。我深切感到自己是在要大量裁员的痛苦之时上任的,我知道这对大家都是痛苦的,但大家都知道这也是必要的。”
     
         不解雇政策是IBM企业文化的主要支柱,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沃森及其儿子小沃森认为,这样可以让每个员工觉得安全可靠。如今,郭士纳裁员却动了大手术,一口气就裁减35000名员工。
     
         裁员行动结束后,郭士纳对留下来的雇员说:“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为公司工作多年,薪水太少了,职位升迁太慢。你必须拿出点成绩让我看看,得给我创造出成大的效益。现在你是否继续留任,就看你的表现了。”
     
         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整顿和改革,郭士纳在短短的六年中重塑了IBM这个曾是传奇偶像企业的美好形象,使之走上了重新增长的复兴之路。
     
         职场中辞退员工是经常见到的事情,有些人已经是处变不惊了。但有一个道理我们必须清楚:公司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必须靠利润去维持发展,而要发展便需要公司中的每个员工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公司是员工努力证明自己业绩的战场,证明自己的唯一法则就是业绩。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你没有作出业绩,你迟早是一枚被弃用的棋子。
     
         通常来说,一个成功老板的背后必定有一群能力卓越,业绩突出的员工。老板心中分数很高的职员,也一定是那些业绩斐然的员工,当然,他们将获得丰厚的奖赏,而业绩差的员工,则随时会有被老板解雇的可能。
     
         身在职场,必须懂得“没有苦劳,只有功劳”是员工在公司的生存哲学。(摘自《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
     
     
  • 相关阅读:
    区别@ControllerAdvice 和@RestControllerAdvice
    Cannot determine embedded database driver class for database type NONE
    使用HttpClient 发送 GET、POST、PUT、Delete请求及文件上传
    Markdown语法笔记
    Property 'sqlSessionFactory' or 'sqlSessionTemplate' are required
    Mysql 查看连接数,状态 最大并发数(赞)
    OncePerRequestFilter的作用
    java连接MySql数据库 zeroDateTimeBehavior
    Intellij IDEA 安装lombok及使用详解
    ps -ef |grep xxx 输出的具体含义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tp/p/322417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