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String,StringBuilder,StringBuffer

    String
    public final class String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Comparable<String>, CharSequence {}

    private final char value[];//string存储在char数组中。

    String 类代表字符串。Java 程序中的所有字符串字面值(如 "abc" )都作为此类的实例实现。

    字符串是常量;它们的值在创建之后不能更改。字符串缓冲区支持可变的字符串。因为 String 对象是不可变的,所以可以共享。例如:

         String str = "abc";
     

    等效于:

         char data[] = {'a', 'b', 'c'};
         String str = new String(data);

    String的定义,不可变的类。

    字符串常量池(String pool, String intern pool, String保留池) 是Java方法区中一个特殊的存储区域, 当创建一个String对象时,假如此字符串值已经存在于常量池中,则不会创建一个新的对象,而是引用已经存在的对象。 
    如下面的代码所示,将会在堆内存中只创建一个实际String对象. 

    例如:

    String s1 = "abcd"; 
    String s2 = "abcd"; 

     参考:https://blog.csdn.net/ylyg050518/article/details/52352993

     private final char value[];//string存储在char数组中。

    StringBuffer

    线程安全的可变字符序列。一个类似于 String 的字符串缓冲区,但不能修改。虽然在任意时间点上它都包含某种特定的字符序列,但通过某些方法调用可以改变该序列的长度和内容。

    可将字符串缓冲区安全地用于多个线程。可以在必要时对这些方法进行同步,因此任意特定实例上的所有操作就好像是以串行顺序发生的,该顺序与所涉及的每个线程进行的方法调用顺序一致。

    StringBuffer 上的主要操作是 append 和 insert 方法,可重载这些方法,以接受任意类型的数据。每个方法都能有效地将给定的数据转换成字符串,然后将该字符串的字符追加或插入到字符串缓冲区中。append 方法始终将这些字符添加到缓冲区的末端;而 insert 方法则在指定的点添加字符。

    与该类相比,通常应该优先使用 StringBuilder 类,因为它支持所有相同的操作,但由于它不执行同步,所以速度更快。

    StringBuilder

    一个可变的字符序列。此类提供一个与 StringBuffer 兼容的 API,但不保证同步。该类被设计用作 StringBuffer 的一个简易替换,用在字符串缓冲区被单个线程使用的时候(这种情况很普遍)。如果可能,建议优先采用该类,因为在大多数实现中,它比 StringBuffer 要快。

    在 StringBuilder 上的主要操作是 append 和 insert 方法,可重载这些方法,以接受任意类型的数据。每个方法都能有效地将给定的数据转换成字符串,然后将该字符串的字符追加或插入到字符串生成器中。append 方法始终将这些字符添加到生成器的末端;而 insert 方法则在指定的点添加字符。

    将 StringBuilder 的实例用于多个线程是不安全的。如果需要这样的同步,则建议使用 StringBuffer

    Java中的String,StringBuilder,StringBuffer三者的区别:https://www.cnblogs.com/su-feng/p/6659064.html

  • 相关阅读:
    powershell查看版本信息
    Vue资源
    【踩坑经历】SQLSTATE[HY000] [2002] Connection refused
    获取文件指定行数的内容
    《Redis高阶应用》讲座总结
    Lua入门记录
    使用docker搭建OpenResty开发环境
    基于Openresty+Naxsi的WAF:从小白到实践
    获取指定开始行数$start,跨度$limit的文件内容
    获取文件的行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oa/p/1053931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