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https://www.cnblogs.com/hjhsysu/p/9189897.html
线程属性包含了:线程数、Ramp-Up时间(秒)、循环次数。
我整理下线程属性的定义,如图:
难点在于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Ramp-Up时间(秒)。接下来讲解:
线程数:n
Ramp-Up时间:T
循环次数:a(循环次数a只是为了延长单个线程的运行时间,从而保证当最后一个线程启动时,所有线程都在运行中,从而达到压测效果)
若每个循环运行时间:t
理论上:
1)当时间到S=(T-T/n)时,最后一个线程启动,若要使所有线程同时运行,则需要在最后一个线程启动的时候第一个线程仍未关闭,为达到这个需求,需a*t>S及a>S/t
2)每个线程运行时间:R=a*t(此处的a是大于S/t的某一个值),则第一个线程在时间点R的时候停止。
3)整个测试理论运行时间:S+R=(1-1/n)*T+a*t
实际运用中,如果根据理论知识来确定Ramp-Up时间?
先在jmeter中假设n(线程数)、T(Ramp-Up时间)的值,a(循环次数)暂定为1,运行脚本后,查看聚合报告中平均响应时间是多少,也就是t(每个循环运行时间)的值,然后根据公式( S = (T- T/n) )计算出S(最后一个线程第S秒启动)
由于需要在最后一个线程启动的时候第一个线程仍未关闭,则需要满足 a·t > S,由此得出a的取值范围。
然后在a的取值范围中选择边界值,然后计算出单个线程运行时间R,然后根据公式(S + R = (1-1/n)·T + a·t)得出S+R的值,也就是整个测试理论运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