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为何要有交叉编译

     

    之所以要有交叉编译,主要原因是:

    嵌入式系统中的资源太少

    具体的解释就是:

    交叉编译出来的程序,所要运行的目标环境中,各种资源,都相对有限,所以很难进行直接的本地编译

    最常见的情况是:

    在进行嵌入式开发时,目标平台,即嵌入式开发板,比如是最大主频200MHz的ARM的CPU,加上32M的RAM,加上1G的Nand Flash等等。

    在如此相对比较紧张的硬件资源的前提下,在已经运行了嵌入式Linux的前提下,是没法很方便的,直接在嵌入式Linux下,去本地编译,去在ARM的CPU下,编译出来,供ARM的CPU可以运行的程序的。

    因为编译,开发,都需要相对比较多的CPU,内存,硬盘等资源,而嵌入式开发上的那点资源,只够嵌入式(Linux)系统运行的,没太多剩余的资源,供你本地编译。

    [提示] BusyBox中包含make等和编译开发相关的工具

    对应的,等你后期熟悉了嵌入式开发,熟悉了Busybox后,

    比如在Buildroot中去配置Busybox,或者单独交叉编译BusyBox时:

    【记录】Ubuntu下为QEMU的arm平台交叉编译BusyBox

    就会看到,后来的BusyBox,功能增加后,也已经包含了一些,和编译开发相关的工具,比如make等等

    而这些工具,本来的话,只是,放在PC端使用,即在x86平台下做开发的时候,在交叉编译的时候,才用到的工具,

    现在,也在(BusyBox的)嵌入式环境中,支持了。

    此时,如果,你在BusyBox中把相关的开发工具都选上的话,

    再加上,你的目标开发板的硬件配置足够强大的话,比如CPU都是以GHz为单位,等等

    加上相关的开发的库和工具都很全的话

    实际上,至少理论上,也是可以在你的嵌入式Linux中,进行,有限的,甚至是很大程度上的,本地开发

    即,直接在ARM的开发板上,嵌入式Linux中,直接进行嵌入式开发,进行针对ARM的本地编译

    比如,编译出一个helloworld,估计还是可以的

    这样,就不存在,或者说,避免了,此处所说的,交叉编译,而变成了本地编译

    就相当于,之前在x86的PC端的,编译程序放在x86的CPU上运行的本地编译,

    在ARM的CPU,嵌入式Linux中,也实现了

    但是很明显,对于更加复杂的程序或者库,在ARM开发板上直接编译的可行性和效率,相对就很低

    而且如果是本身折腾Uboot等东西,本身目标运行环境,就没有完整的(嵌入式Linux)系统的话,那么就更加没法在目标平台实现本地编译了。

    则还是只能进行,此处所说的,交叉编译

  • 相关阅读:
    C++11 并发指南四(<future> 详解三 std::future & std::shared_future)(转)
    转: 关于 ssl的建立链接的过程
    工信部电信投诉网站入口
    rfc 标准文档目录
    转: 七牛云的开源播放器的使用指南
    转: Android基于HLS和RTMP协议的第三方SDK选择
    转:Android中Context详解 ---- 你所不知道的Context
    android开发推荐书籍列表
    转:java 类名 this 的使用
    转: android studio 消除SDK更新时的“https://dl-ssl.google.com refused”错误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vdongjie/p/683502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