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20145215《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第十二周学习总结

    20145215《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第十二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视频学习内容总结

    指针与声明

    • C语言中变量的声明包括两个部分:
      • 类型
      • 声明符
    • 对于简单类型,声明并不会对代码产生多大的阅读障碍,而对于复杂类型的识别,可以采用右左右左法进行判断。

    指针数组与数组指针

    • 指针数组:即用于存储指针的数组,也就是数组元素都是指针
    • 举例说明:
      • int *a[10]
      • 表示:数组a中的元素都为int型指针
      • 元素表示:*a[i] *(a[i])也是一样的,因为[]优先级高于*

    • 数组指针:即指向数组的指针,指针指向一个类型和元素个数都固定的数组
    • 举例说明:
      • int (*a)[10]
      • 表示:指向数组a的指针
      • 元素表示:(*a)[i]

    • 指针函数:即返回值是指针类型的函数

    • 举例说明:

      • int *comp()
    • 函数指针:即指向函数的指针,函数名就是函数指针

    • 举例说明:

      • int (*comp1)()

    右左右左法

    • 具体方法:

      • 从变量名开始,先右再左地,交替地一个一个向外看,在纸上写下:“变量是”
      • 若向右遇到左圆括号,在纸上写下:“函数,参数是”,并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括号中每一个参数——在纸上写下:“返回”
      • 若向右遇到方括号,在纸上写下:“数组,长度为{方括号的内容},元素类型为”
      • 若向右遇到右圆括号,什么也不做
      • 若向左遇到*,在纸上写下:“指针,指向”
      • 若向左遇到任何类型,在纸上写下对应的类型名
    • 举例说明:分析void *(*(*fp1)(int))[10]

      • 从fp1开始——fp1是
      • 向右,遇到右括号,什么也不做
      • 向左,遇到*——指针,指向
      • 向右,遇到左圆括号——函数,参数是int,返回
      • 向左,遇到*——指针,指向
      • 向右,遇到左方括号——数组,长度为10,元素类型为
      • 向左,遇到*——指针,指向
      • 向右,已经到声明结尾,什么也不做
      • 向左,遇到void——void
    • 结果是:fp1是 指针,指向 函数,参数是int,返回指针,指向数组,长度为10,元素类型为 指针,指向 void

    信号处理

    • 信号是Linux系统响应某些条件而产生的一个事件,接收到该信号的进程会执行相应的操作。

    信号的产生

    • 由用户产生,如:Ctrl+C产生SIGINT信号等,可以通过stty -a查看哪些按键可以产生信号
    • 由硬件产生,如:当前进程执行了除以0的指令
    • 由进程发送,如:可在shell进程下,使用命令 kill -信号标号 PID,向指定进程发送信号。
    • 由内核产生,如:闹钟超时产生SIGALRM信号。

    信号的处理

    • 信号是由操作系统来处理的,说明信号的处理在内核态。信号不一定会立即被处理,此时会储存在信号的信号表中。

    • 处理过程示意图:

    • 信号的三种处理方式:

      • 忽略
      • 默认处理方式:操作系统设定的默认处理方式
      • 自定义信号处理方式:可自定义信号处理函数

    捕捉信号

    • 利用命令man -k signal进行检索相关函数:

    • sigdemo1.c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 分析:signal函数每次设置具体的信号处理函数(非SIG_IGN)只能生效一次,每次在进程响应处理信号时,随即将信号处理函数恢复为默认处理方式

    忽略信号

    • sigdemo2.c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 查看SIG_IGN宏变量:

    • 由图可知,SIG_IGN是忽略信号的处理程序,表示无返回值的函数指针,指针值为1

    默认信号

    • 查看SIG_DFL宏变量:

    • 由图可知,SIG_DFL是默认信号的处理程序,表示无返回值的函数指针,指针值为0

    • sigdemo2.c代码如下所示: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ignal.h>
    
    main()
    {
    	signal( SIGINT,SIG_IGN );
    	
    	printf("you can't stop me!
    ");
    	while(1)
    	{
    		sleep(1);
    		printf("haha
    ");
    	}
    }
    
    • 如果把SIG_IGN改成SIG_DFL时,运行结果变成如下所示:

    • 分析:SIG_IGN是忽略信号,也就是当键盘输入一个Ctrl+C中断指令时,程序会将其忽略,而改成SIG_DFL后,恢复成了默认的状态,输入中断指令后,自然程序也就中断了。

    signal与sigaction

    • signal的问题:

      • 不知道信号被发送的原因
      • 信号处理过程中不能安全地阻塞其他信号
    • sigaction:

      • 在信号处理程序被调用时,系统建立的新信号屏蔽字会自动包括正被递送的信号。因此保证了在处理一个给定的信号时,如果这种信号再次发生,那么它会被阻塞到对前一个信号的处理结束为止
      • 响应函数设置后就一直有效,不会重置
    • 所以希望能用相同方式处理信号的多次出现,最好用sigaction.信号只出现并处理一次,可以用signal

    实践

    结合signal实现sleep()函数的功能

    • 我觉得sleep()的实现应该分为三步:

      • 注册一个信号signal(SIGALRM,handler)。接收内核给出的一个信号。
      • 调用alarm()函数。
      • pause()挂起进程。
    • 有了这个思路,代码编起来也非常简单了: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void wakeUp()
    {
          printf("please wakeup!!/n");
    }
    
    int main(void) {
    	printf("you have 4 s sleep!/n");
        signal(SIGALRM,wakeUp);
        alarm(4);
        pause();
        printf("hello,this is 20145215!/n");
    
        return EXIT_SUCCESS;
    }
    
    • 运行结果如图所示:

    心得体会

    其实本周主要还是在复习前几周的学习内容,之前由于每周的学习任务相对来说比较重,很多代码都没有更细致的去分析,这周的时间正好可以让我们把之前学习的东西再进行巩固梳理一遍,我觉得我们的学习正应该在这种不断学习巩固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提高,之前的基础也会因此而打的更加扎实!

    学习进度条

    代码行数(新增/累积) 博客量(新增/累积) 学习时间(新增/累积) 重要成长
    目标 5000行 30篇 400小时
    第一周 0/0 1/2 25/45 学习了几个Linux核心命令
    第二周 55/55 2/4 27/72 学会了vim,gcc以及gdb的基本操作
    第三周 148/203 1/5 23/95 对信息的表示和处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五周 72/275 1/6 25/120 对汇编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六周 56/331 2/8 30/150 安装了Y86模拟器
    第七周 61/392 1/9 22/172 理解了局部性原理和缓存思想在存储层次结构中的应用
    第八周 0/392 1/10 20/192 复习前几章内容
    第九周 132/524 2/12 24/216 了解了Linux操作系统提供的基本I/O服务
    第十周 420/524 2/14 20/236 对常用指令的代码进行了分析调试,加深了理解
    第十一周 1017/1541 2/16 26/262 对系统调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十二周 0/1541 1/17 18/280 复习前几章的知识及代码

    参考资料

  • 相关阅读:
    333333
    钢镚儿冲刺一周期第六天
    钢镚儿冲刺一周期第五天
    钢镚儿冲刺一周期第四天
    钢镚儿冲刺一周期第三天
    钢镚儿冲刺一周期第二天
    钢镚儿冲刺一周期第一天
    软件工程第九周总结
    CVPR论文的爬取
    构建之法读后感第五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xm20145215----/p/613005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