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N)个整数(0, 1, cdots, N-1,)一个变换序列(T)可以将(i)变成(T_i),其中 (T_i in { 0,1,cdots, N-1})且 (igcup_{i=0}^{N-1} {T_i} = {0,1,cdots , N-1})。 (forall x,y in {0,1,cdots , N-1}),定义(x)和(y)之间的距离(D(x,y)=min{|x-y|,N-|x-y|})。给定每个(i)和(T_i)之间的距离(D(i,T_i)),你需要求出一个满足要求的变换序列T。如果有多个满足条件的序列,输出其中字典序最小的一个。
说明:对于两个变换序列(S)和(T),如果存在(p<Np<N),满足对于(i=0,1,cdots p-1),(S_i=T_i)且(S_p<T_p),我们称(S)比(T)字典序小。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一个整数(N),表示序列的长度。接下来的一行包含(N)个整数(D_i),其中(D_i)表示(i)和(T_i)之间的距离。
输出格式:
如果至少存在一个满足要求的变换序列(T),则输出文件中包含一行(N)个整数,表示你计算得到的字典序最小的(T);否则输出No Answer
(不含引号)。注意:输出文件中相邻两个数之间用一个空格分开,行末不包含多余空格。
输入样例#1:
5
1 1 2 2 1
输出样例#1:
1 2 4 0 3
说明
对于(30\%)的数据,满足:(N<=50);
对于(60\%)的数据,满足:(N<=500);
对于(100\%)的数据,满足:(N<=10000)。
这个题目相当优秀,它能够很好的帮你理解匈牙利算法的本质。
首先看到这个题,可以很显然的发现这是一个裸的二分图匹配问题。但是牵涉到字典序最小的话,就需要考虑其他的操作了。
最开始我考虑的方法是从前到后匹配:
- 如果两个都没有匹配,那么选数字小的那个
- 如果都匹配了,选择如果匹配,会产生的影响最早数字最靠后的那个
- 如果一个匹配一个没匹配,先选没匹配的那个
写了一堆特判之后WA成沙雕,还满的一批,因为我要在匹配之前提前模拟一遍第二种,然后就多了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
相比之下,正解的想法就相当有趣。
匈牙利算法本身就是从前向后依次尝试匹配。所以如果想要保证在前面的数字尽可能小,那么只需要让它优先匹配标号小的节点就好。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果从前到后依次匹配的话,为了保证不把前面的最优选择替换,你就必须特判很多东西。实际上,只需要从后向前匹配,前面的尽可能选最小数字,如果可以替换,把后面选择的直接替换即可。这样得到的一定是最优解。
Code:
#include<queue>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define MAXN 10010
#define _mod(x) ((x)%n+n)%n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T[MAXN],vis[MAXN<<1],v[MAXN][2],match[MAXN<<1];
bool dfs(int x){
// 寻找x的匹配
for(int i=0;i<2;++i){
if(!vis[n+v[x][i]]){
vis[n+v[x][i]]=true;
if(match[n+v[x][i]]==-1 || dfs(match[n+v[x][i]])){
match[x]=n+v[x][i];
match[n+v[x][i]]=x;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
}
int main(){
scanf("%d",&n);
memset(match,-1,sizeof(match));
for(int i=0;i<n;++i){
scanf("%d",&T[i]);
v[i][0]=_mod(i+T[i]);
v[i][1]=_mod(i-T[i]);
if(v[i][0]>v[i][1]){
swap(v[i][0],v[i][1]);
}
//临时储存两个终点
}
//按位匹配
for(int i=n-1;i>=0;--i){
memset(vis,0,sizeof(vis));
if(!dfs(i)){
puts("No Answer");
return 0;
}
}
for(int i=0;i<n;++i){
printf("%d ",match[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