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的软件工程概论这门课结束了,对于我自己来说,几次折腾,自己也才摸到这门课的门面。
上了两次王老师的课,其主旨都不在学到什么具体的知识,而是一种方法。
那么具体的知识,那就得靠自己主动去学,那些东西都在书上摆着,而方法,则是老师想要通过这门课教给我们的。
首先,博客。
写博客就像在写日记一样,持续了两学期的博客作业,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养成写博客的习惯。软件工程似乎不像其他课程一样,这门课程,更注重知识方法的积累,是一种历练的积累,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的短时间记住知识那样。
到了学期末,再回头看博客,那就是惨不忍睹。最多也就一篇我是尽了心力去记录我的程序每一个细节。我仍旧记得那次写博客熬到两点钟也精神抖擞。有点像是把自己的新发现公布于众一样激动。其它的就和应付交差一样,从某方面来说,可以说自己都觉得这学期太过失败了,原因是作业多也罢,贪玩也罢,我有决心,从假期开始,认真经营一下自己的博客,把自己所学的,所掌握的,都在博客上记录下来。
再有就是Github。
我初次认识当然是老师的课上了解的,下课回来翻看这个网站,就有点意外了,是一个外国网站,或者说是英文网站,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有一些致命。语言不通就失了兴趣。第二次接触是在做团队作业的时候,我才发现他的一些重要点。我在搜索做二维码生成器的时候,需要找DLL,来支持这一功能,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代码什么的,但就是极难找到zxing.dll这一东西,说是GOOGLE编写的,但原网站经营不下,内容都转移到了Github上面了。翻腾几次,很多有用的东西都可以在Github上下载。这次我才意识,老师介绍的这个东西,很重要。它是一个全球性的交流平台,对于自己能力的提升有莫大的作用,肯定我英语也要学好。
从上学期就讲的《大道至简》,到这学期的《构建之法》,其内容都是概念类的书,或者说对于踏入软件工程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是指导之书。对于我来说,很多内容尚远。团队有多种模式,对待客户,对待同事,交流必要等等。我无法有很多的感触,因为我没接触过。我只能从中去感受它谈及的一些问题:团队作业的时候,团队里的成员之间很少交流,到了合并的时候,就有点麻烦了,对不上口。
书中有很多专业的指导,在编写程序的时候,同时也要编写文档,将自己编写的各项记录记在其中,方便自己和他人查看。我自认为这样没必要啊,多麻烦啊。但其实在大型项目面前,文档能让人在编写大量程序的时候,不那么混乱,有梳理思路的作用。
学期后期的时候,我们组建了团队,体验团队工作的样子。其中,人有差别,技能也有差别。我发现了团队的契合也真的是一门功夫。起初我以为大家都是在一起,一起写个程序,做个软件那么简单。然而,现实就是人也会偷懒,也会有无奈。最终结果就拼拼凑凑地应付了事。我自己也是如此,那么这样我就发现了自己的问题。
这学期最大的感受是:从大一来,一直在做C++那一类的程序编写任务,完全不知道那些软件的界面什么怎么来的,功能是怎么来的。到了这学期,一下就接触了不少东西。首先C#,通过工具窗口里拖动组件来直接生成界面,可以为每个组件设置名字,添加事件,就是通过这些小的东西,来将软件的外层界面简单构成。然后就是在Eclipse里编写安卓的程序,几个布局,详细事件功能,就能直接生成一个可在手机上运行的应用软件。通过这两次接触,很直观的接触,让我一下从我这个专业的抽象理解,变为了直观地理解。
不得不说,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基本技能知识要学,方法更是要学。“做中学”,乃是这学期在这个课程上,学到的第一个方法。反思这学期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到的知识,我觉得可列为不成功。一学期时间很长,而我仅仅是在门槛的级别,而这一级别都是在老师对作业的强制性上达到的。我并无抱怨,只能怪自己并没在这方面去下功夫。所以,我希望以后不必依赖于老师,而是主动学习。
所以,这次我吸取教训,一定要改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