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

    作业描述

    课程 软件工程1916|W(福州大学)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作业
    学号 221600330
    这个作业的目标 总结本次软件工程实践课程的所学所思

    一、请回望寒假时的第一次作业,你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 1)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计算机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 口头上学习的再多都不如踏踏实实地完成一个项目,内心非常感谢这门实践课,虽然过程十分痛苦且漫长,但自己能力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对比半年前的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完整地参与并完成了一个项目并成功让它可以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框架使用的熟练度增加、编码能力与解决能力提升、以及团队沟通开发经验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
      • 不足点在于自己与团队都缺少相关的项目开发经验,导致团队框架选择走了很大的弯路,把很多的时间都拿去重构项目了,反倒是没有较多时间去增加功能并且稳定完善。如果开始选择了正确的道路,那项目可能会更加完善,功能也更加丰富。但万事没有如果,说不定多了解其他框架开发将来也会变成一个好处,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呢?
    • 2)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给你带来的提升,包括以下内容:

      • 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 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个列表)
      • 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作业 代码(行) 花费时间(分钟) 备注
    第一次作业-准备篇 0 60
    结对第一次—原型设计(文献摘要热词统计) 0 180
    结对第二次—文献摘要热词统计 600 ++ 350
    结对第二次—文献摘要热词统计进阶需求 1000 ++ 500
    团队Github实战训练 800++ 600
    团队作业 4300++ 8000 包括了整合的框架中的代码
    合计 6700+ 9690 平均每周花16个小时
    • 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β冲刺吧,原来的项目都是用在本地,数据也都是本地的。这次冲刺结束后正式部署到了网络上,而且部署过程出了许多问题,例如本地可以访问的资源网络上就不能访问等,最后成功解决问题、让其他地方的同学能够搜索到能够使用这个功能才真正感受到这个项目。
    • 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Github Postman Pycharm
    • 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墨刀 axurer Worktile
    • 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springboot、阿里云服务器端开发
    • 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在做什么之前先找找有没有前人铺好的路,不要重复造轮子。
    • 其他方面的提升。
      规划能力、沟通学习能力

    二、写下属于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 团队方面-沟通与规划比编码实现重要的多,一个人的项目,设计、进度一切一切都可以自己来安排时间,但是在团队合作中,就需要考虑队友的情况。中间有几次都是因为交流不及时导致后面消耗更多时间去解决问题。还有规划任务,项目初期任务比较少也比较简单,所以可以规划分配的井井有条。到了项目后期,任务开始变多,前面的困难又出现并堆积起来时,任务规划就变成一团糟了,例如每个功能的标准如何,每个页面动态效果要怎么样都没详细的规划,基本上是自己认为缺什么东西就去完成相关任务。
    • 个人方面-学习能力非常重要,这次项目接触的东西几乎是全新的,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要学习一样东西,并能够熟练的使用它,这是实践那么费精力的原因之一。不知道这个功能怎么实现,不知道服务器对某个端口的限制等等一系列难题,在接近deadline功能又做不出来时只能硬着头皮去看博客和教程(感谢伟大的互联网以及大牛的无私奉献)。

    三、对下一届实践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对于开学初的我,你有什么想建议和告知的呢?对于后来人的期许。 特别地,特别地,下一届要不要中途换队员?

    • 这门课非常的辛苦,会占用自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一个项目,有很多人觉得应该选,也有人特别后悔。如果是我的话还是建议选这门课,毕竟从一片空白到完成一个项目,这种收获比无所事事大得多,对自己的编码能力也是巨大的提升。当然如果课程非常多或者忙于考研就需要酌情考虑。
    • 换成员确实对团队影响太大了,虽然这个可能是为了模拟职场里面的人员调动,但职场里面会有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学习,而且面试过程也会考量下一任的相应能力是否符合原项目,只是随机换的话新队员需要时间去重新学习,旧团队也等于少了一个人出力。以后换团队仔细考量两边团队用的哪些技术以及成员分别拥有哪些能力,考量仔细后再交换相似成员那会好很多。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

    • 萌芽阶段
      - 团队初期的目标、原则、计划等都安排的明确,具体任务也是所有人合作完成的。
    • 磨合阶段
      - 在这个阶段也是每个人各司其职,冲突之类的也没有出现过。可能有时候某些进度拖后,或者一个功能点拖了很久还没有实现,就有些打击其他人的工作热情,好在这些问题最终解决了,团队也步入正轨。
    • 规范阶段
      - 经过后期的讨论了解与开发后,团队的进度与目标也更加明确了。虽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但也是达到了规范阶段的门槛。
    • 创造阶段
      - 目前未达到,如果时间再久点或者项目再继续完善些或许能达到,虽然很想但目前是没有。

    五、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

      1)研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必须公开发布,有实际的用户,一定的用户量和持续使用量 (3 天后能保持10 - 100个用户)而不是做没有用户使用的软件
    


    2)通过一系列工具,流程,团队合作,能够在预计的时间内发布 “足够好” 的软件有项目规划/需求/设计/实现/发布/维护,有定时的进度发布而不是: 通过临时熬夜,胡乱拼凑,大牛一人代劳,延迟交付等方式糊弄

      3)并且通过数据展现软件是可以维护和继续发展的。而不是找不到源代码,代码无文档,代码不能编译,没有task/bug 等项目的发展资料
    

    源码都保存在相应的git项目中,并且网站已经部署到阿里云服务器里,可以直接将war文件直接使用。任务进程与规划都在worktitle记录,文档与说明也保存良好。

    六、个性发挥,包括图文、照片和创意等

  • 相关阅读:
    Jenkins构建、推送、拉取镜像和发布应用
    我们是如何做DevOps的?
    记录这两年是如何一步一步转型到.net core+k8s
    spring cloud+.net core搭建微服务架构:服务注册(一)
    .net core gRPC与IdentityServer4集成认证授权
    同时支持EF+Dapper的混合仓储,助你快速搭建数据访问层
    如何更优雅的在kubernetes平台下记录日志
    spring cloud+.net core搭建微服务架构:Api授权认证(六)
    spring cloud+.net core搭建微服务架构:配置中心续(五)
    spring cloud+.net core搭建微服务架构:配置中心(四)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asgak/p/1098838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