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k-means+python︱scikit-learn中的KMeans聚类实现( + MiniBatchKMeans)

    来源:https://blog.csdn.net/sinat_26917383/article/details/70240628 

    之前一直用R,现在开始学python之后就来尝试用Python来实现Kmeans。 
    之前用R来实现kmeans的博客:笔记︱多种常见聚类模型以及分群质量评估(聚类注意事项、使用技巧)


    聚类分析在客户细分中极为重要。有三类比较常见的聚类模型,K-mean聚类、层次(系统)聚类、最大期望EM算法。在聚类模型建立过程中,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评价聚类结果如何,会用一些指标来评价。 
    .


    一、scikit-learn中的Kmeans介绍

    scikit-learn 是一个基于Python的Machine Learning模块,里面给出了很多Machine 
    Learning相关的算法实现,其中就包括K-Means算法。

    官网scikit-learn案例地址:http://scikit-learn.org/stable/modules/clustering.html#k-means 
    部分来自:scikit-learn 源码解读之Kmeans——简单算法复杂的说 
    这里写图片描述

    各个聚类的性能对比: 
    这里写图片描述

    优点:  原理简单 速度快 对大数据集有比较好的伸缩性  缺点:  需要指定聚类 数量K 对异常值敏感 对初始值敏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1、相关理论

    参考:K-means算法及文本聚类实践

    • (1)中心点的选择

    k-meams算法的能够保证收敛,但不能保证收敛于全局最优点,当初始中心点选取不好时,只能达到局部最优点,整个聚类的效果也会比较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k-means中心点

    选择彼此距离尽可能远的那些点作为中心点; 
    先采用层次进行初步聚类输出k个簇,以簇的中心点的作为k-means的中心点的输入。 
    多次随机选择中心点训练k-means,选择效果最好的聚类结果

    • (2)k值的选取

    k-means的误差函数有一个很大缺陷,就是随着簇的个数增加,误差函数趋近于0,最极端的情况是每个记录各为一个单独的簇,此时数据记录的误差为0,但是这样聚类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可以引入结构风险对模型的复杂度进行惩罚:

    这里写图片描述

    λλ是平衡训练误差与簇的个数的参数,但是现在的问题又变成了如何选取λλ了,有研究[参考文献1]指出,在数据集满足高斯分布时,λ=2mλ=2m,其中m是向量的维度。

    另一种方法是按递增的顺序尝试不同的k值,同时画出其对应的误差值,通过寻求拐点来找到一个较好的k值,详情见下面的文本聚类的例子。

    2、主函数KMeans

    参考博客:python之sklearn学习笔记 
    来看看主函数KMeans:

    sklearn.cluster.KMeans(n_clusters=8,      init='k-means++',      n_init=10,      max_iter=300,      tol=0.0001,      precompute_distances='auto',      verbose=0,      random_state=None,      copy_x=True,      n_jobs=1,      algorithm='auto'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参数的意义:

    • n_clusters:簇的个数,即你想聚成几类
    • init: 初始簇中心的获取方法
    • n_init: 获取初始簇中心的更迭次数,为了弥补初始质心的影响,算法默认会初始10次质心,实现算法,然后返回最好的结果。
    • max_iter: 最大迭代次数(因为kmeans算法的实现需要迭代)
    • tol: 容忍度,即kmeans运行准则收敛的条件
    • precompute_distances:是否需要提前计算距离,这个参数会在空间和时间之间做权衡,如果是True 会把整个距离矩阵都放到内存中,auto 会默认在数据样本大于featurs*samples 的数量大于12e6 的时候False,False 时核心实现的方法是利用Cpython 来实现的
    • verbose: 冗长模式(不太懂是啥意思,反正一般不去改默认值)
    • random_state: 随机生成簇中心的状态条件。
    • copy_x: 对是否修改数据的一个标记,如果True,即复制了就不会修改数据。bool 在scikit-learn 很多接口中都会有这个参数的,就是是否对输入数据继续copy 操作,以便不修改用户的输入数据。这个要理解Python 的内存机制才会比较清楚。
    • n_jobs: 并行设置
    • algorithm: kmeans的实现算法,有:’auto’, ‘full’, ‘elkan’, 其中 ‘full’表示用EM方式实现

    虽然有很多参数,但是都已经给出了默认值。所以我们一般不需要去传入这些参数,参数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用。

    3、简单案例一

    参考博客:python之sklearn学习笔记 
    本案例说明了,KMeans分析的一些类如何调取与什么意义。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data = np.random.rand(100, 3) #生成一个随机数据,样本大小为100, 特征数为3  #假如我要构造一个聚类数为3的聚类器 estimator = KMeans(n_clusters=3)#构造聚类器 estimator.fit(data)#聚类 label_pred = estimator.labels_ #获取聚类标签 centroids = estimator.cluster_centers_ #获取聚类中心 inertia = estimator.inertia_ # 获取聚类准则的总和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estimator初始化Kmeans聚类;estimator.fit聚类内容拟合; 
    estimator.label_聚类标签,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是predict;estimator.cluster_centers_聚类中心均值向量矩阵 
    estimator.inertia_代表聚类中心均值向量的总和

    4、案例二

    案例来源于:使用scikit-learn进行KMeans文本聚类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num_clusters = 3 km_cluster = KMeans(n_clusters=num_clusters, max_iter=300, n_init=40,                      init='k-means++',n_jobs=-1)  #返回各自文本的所被分配到的类索引 result = km_cluster.fit_predict(tfidf_matrix)  print "Predicting result: ", resul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km_cluster是KMeans初始化,其中用init的初始值选择算法用’k-means++’; 
    km_cluster.fit_predict相当于两个动作的合并:km_cluster.fit(data)+km_cluster.predict(data),可以一次性得到聚类预测之后的标签,免去了中间过程。

    • n_clusters: 指定K的值
    • max_iter: 对于单次初始值计算的最大迭代次数
    • n_init: 重新选择初始值的次数
    • init: 制定初始值选择的算法
    • n_jobs: 进程个数,为-1的时候是指默认跑满CPU
    • 注意,这个对于单个初始值的计算始终只会使用单进程计算,
    • 并行计算只是针对与不同初始值的计算。比如n_init=10,n_jobs=40,
    • 服务器上面有20个CPU可以开40个进程,最终只会开10个进程

    其中:

    km_cluster.labels_ km_cluster.predict(data)
    • 1
    • 2

    这是两种聚类结果标签输出的方式,结果貌似都一样。都需要先km_cluster.fit(data),然后再调用。

    5、案例四——Kmeans的后续分析

    Kmeans算法之后的一些分析,参考来源:用Python实现文档聚类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num_clusters = 5  km = KMeans(n_clusters=num_clusters)  %time km.fit(tfidf_matrix)   clusters = km.labels_.tolis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分为五类,同时用%time来测定运行时间,把分类标签labels格式变为list。

    • (1)模型保存与载入
    from sklearn.externals import joblib  # 注释语句用来存储你的模型 joblib.dump(km,  'doc_cluster.pkl') km = joblib.load('doc_cluster.pkl') clusters = km.labels_.tolist()
    • 1
    • 2
    • 3
    • 4
    • 5
    • 6
    • (2)聚类类别统计
    frame = pd.DataFrame(films, index = [clusters] , columns = ['rank', 'title', 'cluster', 'genre']) frame['cluster'].value_counts()
    • 1
    • 2
    • (3)质心均值向量计算组内平方和

    选择更靠近质心的点,其中 km.cluster_centers_代表着一个 (聚类个数*维度数),也就是不同聚类、不同维度的均值。 
    该指标可以知道: 
    一个类别之中的,那些点更靠近质心; 
    整个类别组内平方和。

    类别内的组内平方和要参考以下公式: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通过公式可以看出: 
    质心均值向量每一行数值-每一行均值(相当于均值的均值) 
    注意是平方。其中,n代表样本量,k是聚类数量(譬如聚类5) 
    其中,整篇的组内平方和可以通过来获得总量:

    km.inertia_
    • 1

    .


    公众号“素质云笔记”定期更新博客内容:

    这里写图片描述


    二、大数据量下的Mini-Batch-KMeans算法

    部分内容参考来源:scikit-learn学习之K-means聚类算法与 Mini Batch K-Means算法 
    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Kmeans 显然还是很弱的,会比较耗费内存速度也会收到很大影响。scikit-learn 提供了MiniBatchKMeans算法,大致思想就是对数据进行抽样,每次不使用所有的数据来计算,这就会导致准确率的损失。

    MiniBatchKmeans 继承自Kmeans 因为MiniBathcKmeans 本质上还利用了Kmeans 的思想.从构造方法和文档大致能看到这些参数的含义,了解了这些参数会对使用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batch_size 是每次选取的用于计算的数据的样本量,默认为100.

    Mini Batch K-Means算法是K-Means算法的变种,采用小批量的数据子集减小计算时间,同时仍试图优化目标函数,这里所谓的小批量是指每次训练算法时所随机抽取的数据子集,采用这些随机产生的子集进行训练算法,大大减小了计算时间,与其他算法相比,减少了k-均值的收敛时间,小批量k-均值产生的结果,一般只略差于标准算法。

    该算法的迭代步骤有两步: 
    1: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一些数据形成小批量,把他们分配给最近的质心 
    2:更新质心 
    与K均值算法相比,数据的更新是在每一个小的样本集上。对于每一个小批量,通过计算平均值得到更新质心,并把小批量里的数据分配给该质心,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这些质心的变化是逐渐减小的,直到质心稳定或者达到指定的迭代次数,停止计算 
    Mini Batch K-Means比K-Means有更快的 收敛速度,但同时也降低了聚类的效果,但是在实际项目中却表现得不明显 
    一张k-means和mini batch k-means的实际效果对比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来看一下 MiniBatchKMeans的python实现: 
    官网链接案例一则链接

    主函数 :

    MiniBatchKMeans(n_clusters=8, init=’k-means++’, max_iter=100, batch_size=100, verbose=0, compute_labels=True, random_state=None,  tol=0.0, max_no_improvement=10, init_size=None, n_init=3, reassignment_ratio=0.01)
    • 1
    • 2

    相关参数解释(来自博客:用scikit-learn学习K-Means聚类):

    • random_state: 随机生成簇中心的状态条件,譬如设置random_state = 9
    • tol: 容忍度,即kmeans运行准则收敛的条件
    • max_no_improvement:即连续多少个Mini Batch没有改善聚类效果的话,就停止算法, 
      和reassignment_ratio, max_iter一样是为了控制算法运行时间的。默认是10.一般用默认值就足够了。

    • batch_size:即用来跑Mini Batch 
      KMeans算法的采样集的大小,默认是100.如果发现数据集的类别较多或者噪音点较多,需要增加这个值以达到较好的聚类效果。

    • reassignment_ratio: 
      某个类别质心被重新赋值的最大次数比例,这个和max_iter一样是为了控制算法运行时间的。这个比例是占样本总数的比例, 
      乘以样本总数就得到了每个类别质心可以重新赋值的次数。如果取值较高的话算法收敛时间可能会增加,尤其是那些暂时拥有样本数较少的质心。 
      默认是0.01。如果数据量不是超大的话,比如1w以下,建议使用默认值。 如果数据量超过1w,类别又比较多,可能需要适当减少这个比例值。 
      具体要根据训练集来决定。
    import time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MiniBatchKMeans, KMeans from sklearn.metrics.pairwise import pairwise_distances_argmin from sklearn.datasets.samples_generator import make_blobs  # 获取数据 np.random.seed(0)  batch_size = 45 centers = [[1, 1], [-1, -1], [1, -1]] n_clusters = len(centers) X, labels_true = make_blobs(n_samples=3000, centers=centers, cluster_std=0.7)  # kmeans # Compute clustering with Means  k_means = KMeans(init='k-means++', n_clusters=3, n_init=10) t0 = time.time() k_means.fit(X) t_batch = time.time() - t0  # MiniBatchKMeans  mbk = MiniBatchKMeans(init='k-means++', n_clusters=3, batch_size=batch_size,                       n_init=10, max_no_improvement=10, verbose=0) t0 = time.time() mbk.fit(X) t_mini_batch = time.time() - t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内容跟kmeans很像,只是一般多加一个参数,batch_size。

    .


    三、sklearn中的cluster进行kmeans聚类

    参考博客:python之sklearn学习笔记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 import cluster data = np.random.rand(100, 3) #生成一个随机数据,样本大小为100, 特征数为3 k = 3 # 假如我要聚类为3个clusters [centroid, label, inertia] = cluster.k_means(data, k)
    • 1
    • 2
    • 3
    • 4
    • 5

    公众号“素质云笔记”定期更新博客内容:

    这里写图片描述

    .


    延伸一:数据如何做标准化

    data_zs = 1.0*(data - data.mean())/data.std() #数据标准化
    • 1

    .

    延伸二:Kmeans可视化案例

    来源于博客:使用python-sklearn-机器学习框架针对140W个点进行kmeans基于密度聚类划分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externals import joblib import numpy import tim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f __name__ == '__main__':     ## step 1: 加载数据     print "step 1: load data..."     dataSet = []     fileIn = open('./data.txt')     for line in fileIn.readlines():         lineArr = line.strip().split(' ')         dataSet.append([float(lineArr[0]), float(lineArr[1])])      #设定不同k值以运算     for k in range(2,10):         clf = KMeans(n_clusters=k) #设定k  !!!!!!!!!!这里就是调用KMeans算法         s = clf.fit(dataSet) #加载数据集合         numSamples = len(dataSet)          centroids = clf.labels_         print centroids,type(centroids) #显示中心点         print clf.inertia_  #显示聚类效果         mark = ['or', 'ob', 'og', 'ok', '^r', '+r', 'sr', 'dr', '<r', 'pr']         #画出所有样例点 属于同一分类的绘制同样的颜色         for i in xrange(numSamples):             #markIndex = int(clusterAssment[i, 0])             plt.plot(dataSet[i][0], dataSet[i][1], mark[clf.labels_[i]]) #mark[markIndex])         mark = ['Dr', 'Db', 'Dg', 'Dk', '^b', '+b', 'sb', 'db', '<b', 'pb']         # 画出质点,用特殊图型         centroids =  clf.cluster_centers_         for i in range(k):             plt.plot(centroids[i][0], centroids[i][1], mark[i], markersize = 12)             #print centroids[i, 0], centroids[i, 1]         plt.show()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这里写图片描述

    延伸三:模型保存

    from sklearn.externals import joblib joblib.dump(km_cluster, "/..../train_model.m") km_cluster = joblib.load(".../train_model.m") kmeans_SSE.labels_
  • 相关阅读:
    Chapter 1. 庞加莱群、单粒子态和时间空间反演
    QI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QFT
    在visual studio 2017中配置Qt
    BUAA软工第0次作业
    附加作业(个人)
    个人作业3——个人总结(Alpha阶段)
    单元测试
    英语学习app案例分析
    小学生四则运算改进版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fryf/p/900753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