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应该是实习有四周了。那我不禁要问问自己,这四周,我到底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哪些是还不够的,哪些是可以改进的?
1、对数据大屏的了解,数据大屏、可视化方面资料的查询与总结。
数据大屏从硬件上来说主要分为几种:拼接式大屏、一体式大屏、可操作触摸式大屏几种。在进行大屏设计时,主要要注意几点:
- 屏幕背景色要暗,这样一是在光照强的时候都能看清楚,二是省电,三是给人一种紧迫感;
- 一般是分模块来实现大屏功能的;
- 数据可视化表现形式,图表方面有熟悉的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还有应用比较少的雷达图、气泡图等,还有地图、仪表盘等都可以用来显示;
- 很多数据大屏是不可操作的,因此动态效果设置为自己联动,而不是鼠标点击等形式;
- 大屏要让大家都能看清楚,字体设计也要大。
那当我们想要做一个数据大屏的时候,应该怎么来做呢?
- 确定主题
- 确定主题要展示的数据内容
- 选择合适的形式来展示数据
- 测试修改
数据大屏的一些基本的是这些内容,看了很多大屏设计,后面碰到大屏设计的时候,审美应该提高了一点吧。不足的地方:没有自己来想一个情景,进行大屏设计;
2、需求评审会、测试评审会
在开始做一个功能时,需要开需求评审会,这时候开发、测试等相关人员都要在场。作为产品,需要自己了解需求的功能,而不是一开始就画原型。我刚来公司,老大说,你把这个原型画了,我按照需求画了,却发现因为我自己不了解需求,所以画的很多不符合要求。同时,在开发咨询我功能的时候,我也很容易就被问倒了。因此,在后面的实际应用中,应该要先自己很了解需求,这样才不会被问到。
3、思维导图运用
测试画了测试思维导图,开测试评审会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使得功能很明确,测试起来也很有方法,一点点的不遗漏,对于校验等方面也能更好的和开发沟通。存在问题:开发过于依赖测试的思维导图,以至于如果测试的某一块没写全,开发也会忘记实现这个功能。解决方法:开测试评审会的时候,自己认真的过,对照着需求过,而不是只是听,没有校验;
4、上线前的流程
产品上线前,先在测试环境构建,构建之后,修改版本较为稳定后,产品要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来提出问题,但是通常这些问题都会由于不得不修复主要bug而没有时间来改。该怎么避免这个问题?在开发时,提前看样式会好点儿吗?还是什么?这一块我还得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学习。上线前构建的版本多,修改迭代才能快,那么应该怎么做版本控制?这是后面需要思考的问题;
5、空闲时间学习
与需求方约聊需求的时间,一直后延,那这段时间我该做些什么?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如何让我的实习更有价值?这个是值得思考的点。
总结:学习了一些经验,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与开发沟通方面;
2.上线前的构建方面;
3.自主学习方面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