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Postman使用教程——调试网络接口的凶器

    postman是谷歌浏览器的一个插件,干什么用的呢?跟题目一样,就是用来调试网络接口的。在我们程序猿做程序的时候,如果做网络应用的开发,比如一些B/S、C/S,我们总会给别人一些网络接口,也会使用别人给我们的网络接口,还有我们自己给自己的网络接口,比如说我们使用SpringMVC开发web项目,SpringMVC的controller就是我们给我们自己的网络接口,还有webserver技术,对外提供的接口。

           比如说,我们是一名APP工程师,想测测服务器端工程师给我们的接口对不对,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postman这个浏览器插件。

    接口请求流程

    postman使用

    从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接口请求需要设置:请求URL,请求方法,请求头,请求参数。同样的,在postman中,我们也只需要设置这四项即可完成一次请求。

    GET请求示例

    说明:特别标注出了响应HTTP状态码与响应正文,还有请求的耗时。需特别注意的是注意区别HTTP状态码与响应正文中的状态码,只有HTTP状态码是200时,才代表这个接口请求是正确的,这个是HTTP协议定义的,而响应正文的状态码,是程序员自已定义的,可以是200,也可以定义为其它值,是为了让接口使用者去区分正常数据与异常数据,比如

    POST表单提交,先看下图POST表单提交示例

    上图示例中设置了请求方法,请求URL,请求参数,但没有设置请求头。有一个要明确的点是,请求头中的Content-Type与请求参数的格式之间是有关联关系的:

    当选择x-www-form-urlencoded的参数方式后,postman自动的帮我们设置了Content-Type,所以不需要我们人工干预,这就是使用一款流行工具的好处,把一些基础点都帮我们处理了。 

    JSON串提交,如下图示例:

    上图中,当我们选择了JSON(application/json)时,postman同样帮我们自动设置了Content-Type,可以自行的去查看一个Headers.

    POST请求示例

    HTTP的POST请求的参数,都是放在请求正文中的,只是根据Content-Type来判断请求正文的格式,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在表单提交时,选择raw,然后自行设置Content-Type为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postman断言

    一个完整的接口测试,包括:请求->获取响应正文->断言,我们已经知道了请求与获取响应正文,接下来将会告诉大家如何用postman进行断言。

    这个”Tests”就是我们需要处理断言的地方,postman很人性化的帮我们把断言所用的函数全给准备好了:

    虽然都是英文,但看懂应该并不懂。OK,英文看着烦,不想看,是吧,那好,我们来设置一个断言场景,根据这个断言场景,来教大家如何来用postman的断言,场景如下:

    1.  判断HTTP返回状态码为200
    2.  判断响应正文中是否包含:"statusCode":200
    3.  解析响应正文,并判断statusCode的值是200,message的值是”Success.
     
    在SNIPPETS中,往下拉,有一项”Status code:Code is 200”,这个就是为场景中的第一条准备的,就是判断HTTP返回状态码是否为200。点击这一项,可以看到在其左边出现了:
    解释一下这句代码的意思:
    tests["Status code is 200"]中的tests是一个内置对象,tests["Status code is 200"]是指为这个断言起个名称叫”Status code is 200”,这个名称可以自行修改。
     
    responseCode.code === 200 中的responseCode是内置对象,responseCode对象中有个属性是code,是指HTTP状态码的code,判断code是否为200.
     
    综合起来,这句代码的意思是:名称为”Status code is 200”的断言中,判断responseCode对象的code属性值是否为200。
     
    同样在SNIPPETS中,找到一项”Response body:Contains string”,顾名思义,这条就是为场景中的第二条准备的,点击后,在其左边出现了:
    我们需要修改一下:
    场景中的第三条,很显然,我们需要解析JSON串了,所以,在SNIPPETS中找到”Response body:JSON value check”并点击,在其左边出现了:
    我们可以看出,这里面其实是JS代码,jsonData变量其实是解析完JSON后的对象,在JS中,一个JSON对象获取其属性的值,直接是用jsonData.value,于是,我们把代码给修改一下: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到一共有tests的断言4个,点击Send,发送请求,在响应区内可以看到如下图:
    表示我们的断言全部通过。
    SNIPPETS中还有很多的函数提供给我们了,大家可以自行去体验一番。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努力吧,测试君!
     
     
  • 相关阅读:
    Hanoi塔
    采药
    进制转换(大数)
    Load Balancing with NGINX 负载均衡算法
    upstream模块实现反向代理的功能
    epoll
    在nginx启动后,如果我们要操作nginx,要怎么做呢 别增加无谓的上下文切换 异步非阻塞的方式来处理请求 worker的个数为cpu的核数 红黑树
    粘性会话 session affinity sticky session requests from the same client to be passed to the same server in a group of servers
    负载均衡 4层协议 7层协议
    A Secure Cookie Protocol 安全cookie协议 配置服务器Cooki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ochengjun/p/656647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