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建型模式
社会化的分工越来越细,自然在软件设计方面也是如此,因此对象的创建和对象的使用分开也就成为了必然趋势。因为对象的创建会消耗掉系统的很多资源,所以单独对对象的创建进行研究,从而能够高效地创建对象就是创建型模式要探讨的问题。
1)单例模式(Singleton)
用来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
2)创建者模式(Builder)
3)原型模式(Prototype)
4)简单工厂模式(Simple Factory)
5)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广泛的用来创建抽像接口的实例。
6)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广泛的用来创建抽像接口的实例。
2.结构型模式
在解决了对象的创建问题之后,对象的组成以及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就成了开发人员关注的焦点,因为如何设计对象的结构、继承和依赖关系会影响到后续程序的维护性、代码的健壮性、耦合性等。对象结构的设计很容易体现出设计人员水平的高低。
1)外观模式(Facade)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操作接口报漏给调用层一个统一的接口。
2)适配器模式(Adapter)
3)代理模式(Proxy)
4)装饰模式(Decorator)
5)桥模式(Bridge)
6)组合模式(Composite)
7)享元模式(Flyweight)
3.行为型模式
在对象的结构和对象的创建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就剩下对象的行为问题了,如果对象的行为设计的好,那么对象的行为就会更清晰,它们之间的协作效率就会提高。
1)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2)观察者模式(Observer)
将自己的每一个状态变化通知给应用程序,客户代码通过注册来监听事件和状态的改变来得到相应通知。
3)状态模式(State)
4)策略模式(Strategy)
5)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6)命令模式(Command)
7)访问者模式(Visitor)
可以让你在不改变对像的前提下,增加定义一个新的对象的操作。
《Visitor模式的C++实现》8)调停者模式(Mediator)
9)备忘录模式(Memento)
10)迭代器模式(Iterator)
用来历遍一个数据结构中的所有数据。
11)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