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TCP协议的粘包问题(八)

    一、什么是粘包

    在socket缓冲区和数据的传递过程介绍中,可以看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是无关的,read()/recv() 函数不管数据发送了多少次,都会尽可能多的接收数据。也就是说,read()/recv() 和 write()/send() 的执行次数可能不同。

    例如,write()/send() 重复执行三次,每次都发送字符串"abc",那么目标机器上的 read()/recv() 可能分三次接收,每次都接收"abc";也可能分两次接收,第一次接收"abcab",第二次接收"cabc";也可能一次就接收到字符串"abcabcabc"。

    假设我们希望客户端每次发送一位学生的学号,让服务器端返回该学生的姓名、住址、成绩等信息,这时候可能就会出现问题,服务器端不能区分学生的学号。例如第一次发送 1,第二次发送 3,服务器可能当成 13 来处理,返回的信息显然是错误的。

    这就是数据的“粘包”问题,客户端发送的多个数据包被当做一个数据包接收。也称数据的无边界性,read()/recv() 函数不知道数据包的开始或结束标志(实际上也没有任何开始或结束标志),只把它们当做连续的数据流来处理。

    造成TCP粘包的原因可能是发送方或接收方:

    (1) 发送方原因

    TCP默认使用Nagle算法(主要作用:减少网络中报文段的数量),而Nagle算法主要做两件事:

    • 只有上一个分组得到确认,才会发送下一个分组
    • 收集多个小分组,在一个确认到来时一起发送

    Nagle算法造成了发送方可能会出现粘包问题。

    (2) 接收方原因

    TCP接收到数据包时,并不会马上交到应用层进行处理,或者说应用层并不会立即处理。实际上,TCP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保存在接收缓存里,然后应用程序主动从缓存读取收到的分组。这样一来,如果TCP接收数据包到缓存的速度大于应用程序从缓存中读取数据包的速度,多个包就会被缓存,应用程序就有可能读取到多个首尾相接粘到一起的包。

    二、如何解决粘包

    1.  什么时候需要处理粘包现象?

    • 如果发送方发送的多组数据本来就是同一块数据的不同部分,比如说一个文件被分成多个部分发送,这时当然不需要处理粘包现象。
    • 如果多个分组毫不相干,甚至是并列关系,那么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处理粘包现象了。

    2.  如何解决?

    (1) 发送方

     对于发送方造成的粘包问题,可以通过关闭Nagle算法来解决,使用TCP_NODELAY选项来关闭算法。

    (2) 接收方

    接收方没有办法来处理粘包现象,只能将问题交给应用层来处理。

    (3) 应用层

    应用层的解决办法简单可行,不仅能解决接收方的粘包问题,还可以解决发送方的粘包问题。

    解决办法:循环处理,应用程序从接收缓存中读取分组时,读完一条数据,就应该循环读取下一条数据,直到所有数据都被处理完成,但是如何判断每条数据的长度呢?

    • 格式化数据:每条数据有固定的格式(开始符,结束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选择开始符和结束符时一定要确保每条数据的内部不包含开始符和结束符。
    • 发送长度:发送每条数据时,将数据的长度一并发送,例如规定数据的前4位是数据的长度,应用层在处理时可以根据长度来判断每个分组的开始和结束位置。

    三、UDP会不会产生粘包问题呢?

    TCP为了保证可靠传输并减少额外的开销(每次发包都要验证),采用了基于流的传输,基于流的传输不认为消息是一条一条的,是无保护消息边界的(保护消息边界:指传输协议把数据当做一条独立的消息在网上传输,接收端一次只能接受一条独立的消息)。

    UDP则是面向消息传输的,是有保护消息边界的,接收方一次只接受一条独立的信息,所以不存在粘包问题。

    举个例子:有三个数据包,大小分别为2k、4k、6k,如果采用UDP发送的话,不管接受方的接收缓存有多大,我们必须要进行至少三次以上的发送才能把数据包发送完,但是使用TCP协议发送的话,我们只需要接受方的接收缓存有12k的大小,就可以一次把这3个数据包全部发送完毕。

  • 相关阅读:
    网站备份list
    vnc checklist
    appnode iptables 规则后面覆盖前面的
    Appnode + Discuz checklist
    解决WORD文档无法显示链接的图像问题
    应用容器Application container
    要研究的内容
    转 Flex MXML编译成AS类
    Flex文件结构
    int a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yitnews/p/1143353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