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关于spring的源码的理解

    从最基础的Hello World开始。

    spring的Hello World就三行代码:

    public void test() {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beans.xml");
        SomeBean someBean= (SomeBean) context.getBean("someBean");
        someBean.doSomething();
    }

    这个hello world非常简单,通过xml文件,创建一个容器context,然后从容器中获取一个bean。

    运行完这段代码后,问自己两个问题:

    • 容器创建时做了什么?
    • getBean()时又做了什么?

    虽然这个例子是用的xml配置,但是搞懂这两个问题,对于另外两种配置方式,注解配置和Java Config,也就顺理成章了,原理都一样的。

    如何才能知道?调试

    好,开始回答第一个问题,容器创建时做了什么?

    不管是xml,还是注解、Java Config,这些都是为了方便使用者而设计的,JVM可不知道说<bean>这个标签是啥意思,所以自然的,Spring需要对这些配置进行解析。

    比如对于xml,就用XmlBeanDefinitionReader,把你写的beans.xml解析出来,你要创建什么对象,这些对象依赖哪些对象,是不是要懒加载(lazy-init),是不是单例...... 通通解析出来,放到一个叫BeanDefinition的对象里头,有多少种对象,就有多少个BeanDefinition,然后把这些BeanDefinition放到一个Map里头。

    BeanDefinition有什么用?当然是为了后面实例化Bean用的,为什么要把配置信息放到BeanDefinition里?自然是不想每次需要实例对象时都去解析配置信息。

    创建完所有BeanDefinition之后,会马上实例化对象吗?

    如果用的是BeanFactory作为容器,则不会,对象默认都是懒加载,也就是在你想获取的时候再创建;

    如果用的是上面hello world里的ApplicationContext ,则会马上实例化所有非懒加载的bean。

    怎么实例化呢?这时候BeanDefinition就派上用场了,利用BeanDefinition里面的类信息,再用上反射,很容易就可以new出一个实例;

    那如果bean里面依赖其他bean呢?那就顺带把其他bean也实例化出来,然后通过构造函数或者set方法,注入到bean里面去。

    实例化后的bean,就直接返回给你了吗?这可不行,单例对象可是要复用的,Spring容器会被new出来的对象,放到又一个Map里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bean不会被GC回收,因为bean通过Map和容器关联了,而容器对象是GC Root。当然,上面讲的仅限于单例,多例可不会放到Map里,容器创建完就直接丢出去了,让对象自生自灭,该回收时就回收。

    第一个问题回答结束。

    理解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很简单了,获取bean时又做了什么?

    很简单:

    • 如果bean是单例,并且还没实例化,那就按照上面的流程new一个,如果已经实例化了,就直接返回;
    • 如果是多例,new一个返回

    第二个问题回答结束。

    稍微总结一下。怎样读源码?先学会怎么用,再去弄懂为什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首先要知其然啊。

    读源码跟读书很像的,带着疑问去阅读,效率会高很多

      先粗读,也就是不断的单步调试,不必每个方法都step into想一看究竟,多step over,了解一下大概,然后记下疑问,进行第二版精读。

      精读就要弄懂每一行代码吗?不必,只看你关心的,Spring IoC的实际逻辑比我上面讲的要复杂的多,包括一些如果放在bean在实例化的过程中,拒绝掉新的实例化请求等线程安全问题,这些都不是你关心的重点,看到了快速跳过即可,只看你关心的。

    对于spring的源码是否要看,观点是:
      建议不要硬着头皮看spring代码,本身的代码800多m,就是不上班开始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看完。如果想学学ioc,控制反转这些建议看看jodd项目,比较简练,但是我仍然不建议过多的看这些框架的代码,因为这些代码要完成任务需要很多琐碎的类实现,比如读取某个包下面的所有类,解析class的头文件,反射各种信息,再加上封装,很有可能在读源码的过程中掉到各种细节里出不来,所以读这种源码要事无巨细,理解原理即可。
      基本原理其实就是通过反射解析类及其类的各种信息,包括构造器、方法及其参数,属性。然后将其封装成bean定义信息类、constructor信息类、method信息类、property信息类,最终放在一个map里,也就是所谓的container,池等等,其实就是个map。。汗。。。。当你写好配置文件,启动项目后,框架会先按照你的配置文件找到那个要scan的包,然后解析包里面的所有类,找到所有含有@bean,@service等注解的类,利用反射解析它们,包括解析构造器,方法,属性等等,然后封装成各种信息类放到一个map里。每当你需要一个bean的时候,框架就会从container找是不是有这个类的定义啊?如果找到则通过构造器new出来(这就是控制反转,不用你new,框架帮你new),再在这个类找是不是有要注入的属性或者方法,比如标有@autowired的属性,如果有则还是到container找对应的解析类,new出对象,并通过之前解析出来的信息类找到setter方法,然后用该方法注入对象(这就是依赖注入)。如果其中有一个类container里没找到,则抛出异常,比如常见的spring无法找到该类定义,无法wire的异常。还有就是嵌套bean则用了一下递归,container会放到servletcontext里面,每次reQuest从servletcontext找这个container即可,不用多次解析类定义。如果bean的scope是singleton,则会重用这个bean不再重新创建,将这个bean放到一个map里,每次用都先从这个map里面找。如果scope是session,则该bean会放到session里面。仅此而已,没必要花更多精力。建议还是多看看底层的知识。
  • 相关阅读:
    获得当前python解释器的路径
    AirtestIDE
    大数据到底有多大?TB、PB、EB到底是多少?
    时间的单位有
    windows10 彻底关闭自动更新
    Microsoft Windows10系统时间显示秒的方法
    host文件路径(Windows)
    Mina学习之IoHandler
    Mina学习之IoFilter
    Mina学习之IoSession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yseries/p/1075276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