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规划中一定要有架构》(2011331)

     《规划中一定要有架构》(2011-3-31

    规划中一般要有一个长期的目标,要有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内容。规划主要是给规划中任务的建设者看的,是其建设的依据和指导。实际中规划各种各样,侧重各不相同,但是规划中的问题也很突出。无论存在什么问题,都不能没有架构。

    1、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规划中其内容很多都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

    1) 规划目标太虚

    规划给人最大的印象是目标太虚。例如人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句子:银行业信息化技术体系构架基本形成,规范、高效、方便、安全银行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还有那些,先进的、重要的、世界领先的等等虚幻的形容词让人不敢苟同。

       这些太宏观,太虚幻的东西,你都不知道什么是技术体系构架,你都不知道服务体系是什么,更不用说什么才是规范、高效、方便、安全。你认为这个不够规范,他会说这就是规范的一种,你说这不是高效,他会说这和过去相比已经提高了许多了,所以你根本无法对规划目标给出一个定量的评判,目标的解释权不在读者手中,这样就会产生为规划而规划教条主义现象。

       当规划目标不能由读者进行解读的时候,规划目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大部分读者的解读才是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否则,由规划制定者的解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因为,规划是给别人看的,是让别人执行的。

    2) 规划内容太实

    规划有虚的一面也有太实的一面,我并不是说内容实在不好,关键是很多规划变成具体项目的清单的罗列。这些项目清单看起来内容很充实,但是,人们看不出为啥要建设这些项目,不建设这些项目会怎么样,换一个项目建设又会怎么样。而且这些项目往往是各部门条线上报汇总的,项目之间的关系鲜有说明,这样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新的重复建设,产生新的信息孤岛。而且业务部门往往只顾眼前要解决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很少有人去研究,因此太实在的项目,往往让人们搞不清楚会下个规划中又会有哪些系统需要建设。

    3) 规划实施欠缺

    很多规划有目标、有具体项目,但是对如何确保规划的按时实施按时完成缺乏必要的说明。在规划制定的前提之下,规划的实施其实比规划本身更加重要,实施不好,不但规划无法完成,而且会造成信息化建设无序而为的混乱状况。而且规划的实施本身也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它涉及规划的组织、实施、监督、评价、奖惩等各个环节。如果在规划中不把这些工作内容放上去,规划的就可能缺少权威性,缺少可行性。比如,系统建设中如何实现标准化的问题,系统建设中采用什么技术的问题这些都和系统建设的质量密切相关。如果没有缺少这些实施上的要求,规划力度还是不够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上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很多规划没有将信息化的目标通过架构方式给表现出来。

    换言之就是人们从规划中看不出银行业信息化总体结构是什么,每个结构具有什么职能,每个结构下面有什么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可以解决银行中那些业务。我们现在有什么系统,我们现在缺少什么系统,我们将来要开发什么系统,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总体构架中得到答案。

    就如我们要给自己定一个居住规划一样:未来几年内将会在某某地方买一套322卫商品房一样,目标很明确房子,房子结构是322卫的。有了这样的结构,我们家俱和家人就很容易被安置在这个结构之中了。

    反过来我们再看看信息化规划的结构是什么呢?信息化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系统呢?没有!没有看到这样的规划,我们只是看到无数个应用系统堆放在一个信息化之下。就如同床和沙发和橱柜和洁具统统堆在一起,看起来东西挺多,但是实际上杂乱无序。

    2、规划中的架构

    1)什么是构架定义

    所谓构架是指对一个事物进行的一个总体上的科学分类。这个分类要确保分类逻辑上的平等、相对独立,所有分类的集合是这个事物的总体,并且这些分类之间还存在一定关系。所以说,事物分类以及相互关系被称之为构架。

    例如,我们可以将植物其分解成根、茎、叶、花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组成了植物整体,其四个部分存在相互关系。例如根与茎的关系,茎与叶的关系,叶与花的关系。我们可以说根、茎、叶、花是植物的一种架构。

    以架构的定义,我们可以对信息化进行一个总体上的分类。

    要指出的架构是一个事物一种分类方式。站在的不同的角度可以将一个事物进行不同分类的,从而形成不同架构。所以一个架构并不唯一。同样,我们可以举例,植物可以分成根和非根两部分。根和非根同样组成了完整的植物。当一个事物出现多种架构的时候,我们就会对架构进行评判,看看这个架构对事物分类是否科学,是否能真实反映了事物的本质规律。是否有利于对这个事物的深入分析和促进事物的发展。

    同样,不同的人由于对信息化观察的角度不同都可以提出不同的信息化架构。我们可以对不同的构架进行科学的评判。

    2) 架构有几种

    架构既然是一个事物的分类方式,那么从总体上对一个事物分类就成了总体架构,对架构中的分类再进行分类就成了子架构。

    就信息化而言,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信息化,这样属于架构的范畴内容很多,例如,信息化的组织架构信息化的网络架构,信息化硬件架构,信息化基础架构等。这些架构都很重要。但是,我认为信息化中最重要的两个架构是信息化的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前者用来组织和规范信息化系统功能,后者是用来实现业务架构和应用系统的技术方法。

    3) 构架有什么作用

    第一,   有了架构可以让人们对事物总体有一个清晰了解。避免个人占在局部的角度看不清事物的全局全貌。就想规划中没有架构的时候,很多人只了解一个具体使用的应用系统,有的人甚至就把这个系统看做成信息化的全部。

    第二,   有了构架可以让人们知道这个事物的分类,便于对事物的深入了解。当事物内容很多很复杂的时候,我们只有通过分类的方式进行专业研究,这样才能逻辑清晰,不乱,不重复。就像现在一个银行有成百上千个应用系统,你不去分类你就不知道这些系统设立是否科学,这些系统重复建设在什么地方,这些系统的信息冗余程度有多么高。

    第三,   有了架构可以让人们知道各分类的之间的关系。比如,信息化中有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这两者既相互独立,又有相互联系。业务架构可以对技术架构其作用,比如,业务中有很多重复的功能,这就可能在导致技术架构中增加功能复用的功能。比如,技术架构中有标准信息和标准功能方面的内容,这就可能反过来通过标准来规范业务的统一,以达到开发维护成本的节约。

     

    规划必须要求架构。有了构架内容的规划才能向业务人员展示所有业务信息化分类结构,业务人员能够依据这个架构方便地找到或方便运行应用系统。业务人员对现缺的或未来新增业务信息化充满信心,知道这些应用系统会在何时,会在架构中那些地方出现。对于信息化建设者们有了规划的架构要求之后,就能按照架构的要求设计各种应用系统了,改变了现在按照需求要求开发应用系统。此外,由于规划中规定了技术架构,开发者则自然地会按照技术架构的要求进行统一的开发。再者,开发人员通过对架构进行分析就会很容易发现现在银行什么样的系统需要整合,什么样的系统需要开发,未来还要开发什么系统。有规划则事有序,事有序则事益进也。信息化只有通过规划的方式得到有序的快速发展。而没有架构的规划职只能使得信息化在一种无序的自发的状况下发展,没有人知道信息化中到底要建设那些应用系统,如何规范地建设这些应用系统,没有人知道几年后的信息化是一个什么样子。

    下篇:《集中乎,分布乎》

  • 相关阅读:
    泛微云桥e-Bridge 目录遍历,任意文件读取
    (CVE-2020-8209)XenMobile-控制台存在任意文件读取漏洞
    selenium 使用初
    将HTML文件转换为MD文件
    Python对word文档进行操作
    使用java安装jar包出错,提示不是有效的JDK java主目录
    Windows server 2012安装VM tools异常解决办法
    ifconfig 命令,改变主机名,改DNS hosts、关闭selinux firewalld netfilter 、防火墙iptables规则
    iostat iotop 查看硬盘的读写、 free 查看内存的命令 、netstat 命令查看网络、tcpdump 命令
    使用w uptime vmstat top sar nload 等命令查看系统负载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216/p/201204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