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Java TCP/IP与HTTP协议个人总结(原创)

    首先举个例子方便理解:

    1、应用层(http、ftp)就类似:淘宝、京东、易购等网购网站,主要用来负责选择购买商品(制定协议)。

    2、传输层(TCP、UDP)就类似:中通、申通等物流公司,主要负责传送商品(实际需要接收或发送的数据)。

    3、网络互连层(IP)就类似:你的收货地址,告诉你发送数据到哪里。

    注意的是:http也是需要传输数据的,同样基于tcp/ip进行传输;(如京东网站也是通过京东物流发送商品);

    TPC/IP协议是传输层协议,主要解决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而HTTP是应用层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包装数据。

    4、Socket就类似:飞机、汽车等,主要是传输的工具(socket就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和应用(程序员层面上);

        Socket本身并不是协议,而是一个调用接口(API),通过Socket,我们才能使用TCP/IP协议。

        Socket的出现 只是使得程序员更方便地使用TCP/IP协议栈而已,是对TCP/IP协议的抽象,

        从而形成了我们知道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数接口,比如create、 listen、connect、accept、send、read和write等等。)

    --------------------OSI七层协议与TCP/IP四层协议需区分清楚------------------------------

    http://www.cnblogs.com/navy-wang/p/3338897.html

    http://www.cnblogs.com/lavenderone/archive/2011/10/14/2212523.html

             

      

     

      图1-1  OSI参考模型                                                                图2-1  TCP/IP参考模型

     

      图2-2  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

      

     ------------------TCP/IP参考模型中各层的作用-----------------------------

    1、主机到网络层:实际上TCP/IP参考模型没有真正描述这一层的实现,只是要求能够提供给其上层-网络互连层一个访问接口,以便在其上传递IP分组。

              由于这一层次未被定义,所以其具体的实现方法将随着网络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2、网络互连层(数据帧):网络互连层是整个TCP/IP协议栈的核心。它的功能是把分组发往目标网络或主机。

            同时,为了尽快地发送分组,可能需要沿不同的路径同时进行分组传递。因此,分组到达的顺序和发送的顺序可能不同,这就需要上层必须对分组进行排序。

            网络互连层定义了分组格式和协议,即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 

            网络互连层除了需要完成路由的功能外,也可以完成将不同类型的网络(异构网)互连的任务。除此之外,网络互连层还需要完成拥塞控制的功能。     

     

    3、传输层(数据包):在TCP/IP模型中,传输层的功能是使源端主机和目标端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在传输层定义了两种服务质量不同的协议。

          即: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1)TCP协议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它将一台主机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互联网上的其他主机。在发送端,它负责把上层传送下来的字节流分成报文段并传递给下层。在接收端,它负责把收到的报文进行重组后递交给上层。TCP协议还要处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以避免缓慢接收的接收方没有足够的缓冲区接收发送方发送的大量数据。

          (2)UDP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主要适用于不需要对报文进行排序和流量控制的场合。

    4、应用层(数据段):TCP/IP模型将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功能合并到应用层实现。应用层面向不同的网络应用引入了不同的应用层协议。

          其中,有基于TCP协议的:如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虚拟终端协议(TELNET)、超文本链接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

        也有基于UDP协议的。

    注意:

    在TCP/IP参考模型中,去掉了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和表示层(这两层的功能被合并到应用层实现)。

    同时将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为主机到网络层。

    下面,分别介绍各层的主要功能:

     

      

     ------------------OSI参考模型中各层的作用-----------------------------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以上在TCP/IP层次结构中都合并成了主机到网络层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此外,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以下在TCP/IP层次结构中都合并成了应用层

    5、会话层(Session Layer)

         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会话层协议的代表包括:NetBIOS、ZIP(AppleTalk区域信息协议)等。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表示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SCII、ASN.1、JPEG、MPEG等。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 相关阅读:
    298. Binary Tree Longest Consecutive Sequence
    117. Populating Next Right Pointers in Each Node II
    116. Populating Next Right Pointers in Each Node
    163. Missing Ranges
    336. Palindrome Pairs
    727. Minimum Window Subsequence
    211. Add and Search Word
    年底购物狂欢,移动支付安全不容忽视
    成为程序员前需要做的10件事
    全球首推iOS应用防破解技术!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avy-wang/p/333914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