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转载】实体框架之领域驱动实践:分层架构 天高地厚

      在引入实例以前,我们有必要回顾,并进一步了解分层架构。“层”是一种体系结构模式[POSA1],也是被广大软件从业人员用得最为广泛而且最为灵活的模式之一。记得在CSDN上,时常有朋友问到:“分层是什么?为什么要分层?三层架构是不是就是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些朋友的问题很简单,分层嘛,不就是将具有不同职责的组件分离开来,组成一套层内部高聚合,层与层之间低耦合的软件系统吗?不错!这是分层的目标。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分层呢?

    领域驱动设计的讨论同样也是建立在层模式的基础上的,但与传统的分层架构相比,它更注重领域架构和技术架构的分离。

    传统的三层架构

      如上文那位朋友提的问题那样,最简单的分层方式自然就是“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这个思想:

      注意图中打虚线的“基础结构层”,从实践的表现上来看,这部分内容可能就是一些帮助类,比如SQLHelper之类的,也可能是一些工具类,比如TextUtility之类。这些东西可以被其它各层所访问。而基于分层的概念,表现层只能跟业务逻辑层打交道,而业务逻辑层在数据持久化方面的操作,则依赖于数据访问层。表现层对数据访问层的内容一无所知。

      从领域驱动的角度看,这种分层的方式有一定的弊端。首先,为各个层面提供服务的“基础结构层”的职责比较紊乱,它可以是纯粹的技术框架,也可以包含或处理一定的业务逻辑,这样一来,业务逻辑层与“基础结构层”之间就会存在依赖关系;其次,这种结构过分地突出了“数据访问”的地位,把“数据访问”与“业务逻辑”放在了等同的地位,这也难怪很多软件人员一上来就问:“我的数据表该如何设计?”

    领域驱动设计的分层

      领域驱动设计将软件系统分为四层:基础结构层、领域层、应用层和表现层。与上述的三层相比,数据访问层已经不在了,它被移到基础结构层了。

    • 基础结构层:该层专为其它各层提供技术框架支持。注意,这部分内容不会涉及任何业务知识。众所周知的数据访问的内容,也被放在了该层当中,因为数据的读写是业务无关的
    • 领域层:包含了业务所涉及的领域对象(实体、值对象)、领域服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领域模型(Domain Model)。领域驱动设计提倡富领域模型,即尽量将业务逻辑归属到领域对象上,实在无法归属的部分则以领域服务的形式进行定义。有关领域对象和领域服务的内容,我会在接下来的案例中进行阐述
    • 应用层:该层不包含任何领域逻辑,但它会对任务进行协调,并可以维护应用程序的状态,因此,它更注重流程性的东西。在某些领域驱动设计的实践中,也会将其称为“工作流层”。应用层是领域驱动中最有争议的一个层次,也会有很多人对其职责感到模糊不清。比如,有些国外的开发人员会觉得,既然不包含领域逻辑,那又如何协调工作任务呢?我会在《应用层与实体事件》章节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 表现层:这个好理解,跟三层里的表现层意思差不多,但请注意,“Web服务”虽然是服务,但它是表现层的东西

      从上图还可以看到,表现层与应用层之间是通过数据传输对象(DTO)进行交互的,数据传输对象是没有行为的POCO对象,它的目的只是为了对领域对象进行数据封装,实现层与层之间的数据传递。为何不能直接将领域对象用于数据传递?因为领域对象更注重领域,而DTO更注重数据。不仅如此,由于“富领域模型”的特点,这样做会直接将领域对象的行为暴露给表现层。

     http://www.cnblogs.com/beniao/archive/2010/02/03/1662632.html

    不登高山,怎知天高;不临深溪,焉知地厚!站在坚实的土地上,做着生命中最真实的事情;像一棵挺拔的大树,认可自己的命运并敢于迎接属于这一方天空的风风雨雨。

  • 相关阅读:
    【笔记】隐式寻址方式(pending...)
    【笔记】有结构文件(pending...)
    【笔记】目录项(pending...)
    【笔记】主存储器
    Ubuntu 16.04 升级OpenSSH至7.7p1
    awk用法笔记
    find命令笔记
    VIM的使用
    Shell
    Linux文本处理三剑客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et2012/p/282089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