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篇:排序

    1.冒泡排序(英语:Bubble Sort)

    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升序),就交换他们两个。
    •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首先,列表每两个相邻的数,如果前边的比后边的大,那么交换这两个数……

    def bubble_sort(alist):
        for j in range(len(alist)-1,0,-1):
            # j表示每次遍历需要比较的次数,是逐渐减小的
            for i in range(j):
                if alist[i] > alist[i+1]:
                    alist[i], alist[i+1] = alist[i+1], alist[i]

    时间复杂度

    • 最优时间复杂度:O(n) (表示遍历一次发现没有任何可以交换的元素,排序结束。)
    • 最坏时间复杂度:O(n2)两个for循环
    • 稳定性:稳定

    2.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选择排序的主要优点与数据移动有关。如果某个元素位于正确的最终位置上,则它不会被移动。选择排序每次交换一对元素,它们当中至少有一个将被移到其最终位置上,因此对n个元素的表进行排序总共进行至多n-1次交换。在所有的完全依靠交换去移动元素的排序方法中,选择排序属于非常好的一种。

    def selection_sort(alist):
        n = len(alist)
        # 需要进行n-1次选择操作
        for i in range(n-1):
            # 记录最小位置
            min_index = i
            # 从i+1位置到末尾选择出最小数据
            for j in range(i+1, n):
                if alist[j] < alist[min_index]:
                    min_index = j
            # 如果选择出的数据不在正确位置,进行交换
            if min_index != i:
                alist[i], alist[min_index] = alist[min_index], alist[i]
    
    alist = [54,226,93,17,77,31,44,55,20]
    selection_sort(alist)
    print(alist)

    时间复杂度

    • 最优时间复杂度:O(n2)
    • 最坏时间复杂度:O(n2)
    • 稳定性:不稳定(考虑升序每次选择最大的情况)

    3.插入排序(英语:Insertion Sort)

    列表被分为有序区和无序区两个部分。最初有序区只有一个元素。

    每次从无序区选择一个元素,插入到有序区的位置,直到无序区变空。

    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插入排序在实现上,在从后向前扫描过程中,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挪位,为最新元素提供插入空间。

    def insert_sort(li):
        # 从第二个位置,即下标为1的元素开始向前插入
        for i in range(1, len(li)):
            tmp = li[i]
            j = i - 1
            while j >= 0 and li[j] > tmp:
                li[j+1]=li[j]
                j = j - 1
            li[j + 1] = tmp

    时间复杂度

    • 最优时间复杂度:O(n) (升序排列,序列已经处于升序状态)
    • 最坏时间复杂度:O(n2)
    • 稳定性:稳定

    4.快速排序(英语:Quicksort),又称划分交换排序(partition-exchange sort)

    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步骤为:

    1.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基准"(pivot),
    2.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结束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3. 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递归的最底部情形,是数列的大小是零或一,也就是永远都已经被排序好了。虽然一直递归下去,但是这个算法总会结束,因为在每次的迭代(iteration)中,它至少会把一个元素摆到它最后的位置去。

    快排思路:

    取一个元素p(第一个元素),使元素p归位;

    列表被p分成两部分,左边都比p小,右边都比p大;

    递归完成排序。

    def qsort_rec(li,l,r):
        if l>=r:
            return
        i=l
        j=r
        pivot=li[i]
        while i<j:
            while i<j and li[j]>=pivot:
                j-=1
            if i<j:
                li[i]=li[j]
                i+=1
            while i<j and li[i]<=pivot:
                i=i+1
            if i<j:
                li[j]=li[i]
                j-=1
        li[i]=pivot
        qsort_rec(li,l,i-1)
        qsort_rec(li,i+1,r)
    
    @cal_time
    def quick_sort2(li):
        qsort_rec(li,0,len(li)-1)

    时间复杂度

    • 最优时间复杂度:O(nlogn)
    • 最坏时间复杂度:O(n2)
    • 稳定性:不稳定

    5.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Shell Sort)是插入排序的一种。也称缩小增量排序,是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一种更高效的改进版本。希尔排序是非稳定排序算法。该方法因DL.Shell于1959年提出而得名。 希尔排序是把记录按下标的一定增量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排序;随着增量逐渐减少,每组包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当增量减至1时,整个文件恰被分成一组,算法便终止。

    首先取一个整数d1=n/2,将元素分为d1个组,每组相邻量元素之间距离为d1,在各组内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取第二个整数d2=d1/2,重复上述分组排序过程,直到di=1,即所有元素在同一组内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每趟并不使某些元素有序,而是使整体数据越来越接近有序;最后一趟排序使得所有数据有序。

    def shell_sort(li):
        gap = int(len(li) // 2)
        while gap >= 1:
            for i in range(gap, len(li)):
                tmp = li[i]
                j = i - gap
                while j >= 0 and tmp < li[j]:
                    li[j + gap] = li[j]
                    j -= gap
                li[i - gap] = tmp
            gap = gap // 2
    • 最优时间复杂度:根据步长序列的不同而不同
    • 最坏时间复杂度:O(n2)
    • 稳定想:不稳定
  • 相关阅读:
    IoC~MVC3+EF+Autofac实现松耦合的系统架构 [转载]
    Ioc容器Autofac系列 向导
    依赖注入框架Autofac的简单使用 转载
    学 Win32 汇编[30] 条件及循环伪指令: .IF、.WHILE、.REPEAT 等
    学 Win32 汇编[31] 结构与联合
    在 API 函数中使用 PChar 参数的几种方法
    关于 "高位" 与 "低位" 回复 "Lovemit" 的问题
    如何把类中的方法做参数 回复 "林Lin☆☆" 的问题
    一个拼图工具的制作思路 回复 "AlwaysBug" 的问题
    简单的 "双缓冲" 绘图的例子 回复 "TookiQ" 的问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ingxin18/p/788929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