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程: 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对应一个进程 2.线程: 一个进程有多个执行线程 3.线程组: 按照线程性质对线程分组 三者关系: 一个进程有多个线程组,一个线程组有多个线程
测试计划—线程组—线程组属性中的线程数
并发执行:多个线程同时执行,特点:执行结束的顺序与开始的顺序不一致
顺序执行:按照线程的启动顺序挨个执行
默认情况下,线程组中的线程是并发执行
每一个线程都要执行组内的http请求
设置线程组顺序执行:勾选测试计划中的(独立运行每个线程组)
线程组用来模拟用户的并发访问
# 线程组主要包含三个参数: 线程数、准备时长(Ramp-Up Period(in seconds))、循环次数 # 线程数: 虚拟用户数。一个虚拟用户占用一个线程。设置多少虚拟用户数在这里也就是设置多少个线程数 # 准备时长(秒): 设置的虚拟用户数需要多长时间全部启动。如果线程数为20 ,准备时长为10 ,那么需要10秒钟启动20 个线程。也就是每秒钟启动2个线程 # 循环次数: 每个线程发送请求的次数。如果线程数为20 ,循环次数为100 ,那么每个线程发送100次请求。总 请求数为20*100=2000 。如果勾选了“永远”,那么所有线程会一直发送请求,一到选择停止运行脚本。 # 调度器: 设置线程组启动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配置调度器时,需要勾选循环次数为永远) # 持续时间(秒): 测试持续时间,会覆盖结束时间 # 启动延迟(秒): 测试延迟启动时间,会覆盖启动时间 # 启动时间: 测试启动时间,启动延迟会覆盖它。当启动时间已过,手动只需测试时当前时间也会 覆盖它。 # 结束时间: 测试结束时间,持续时间会覆盖它
# 一个HTTP请求有着许多的配置参数,下面将详细介绍: 1.名称:本属性用于标识一个取样器,建议使用一个有意义的名称 2.注释:对于测试没有任何作用,仅用户记录用户可读的注释信息 3.服务器名称或IP :HTTP请求发送的目标服务器名称或IP地址 4.端口号:目标服务器的端口号 5.方法:发送HTTP请求的方法,可用方法包括GET、POST、HEAD、PUT、OPTIONS、TRACE、 DELETE等 6.Content encoding :内容的编码方式,默认值为iso8859 7.路径:目标URL路径(不包括服务器地址和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