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评论:人才流失强力折射出现实畸形人才观

    人才流失尽管是一种现象,却强力折射出了现实生活中畸形的人才观。

    花钱去买技术、单纯依赖引进,很容易导致国内技术人才的流失。

    在推动经济成长的各种要素资源中,几乎没有任何力量超出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的作用。从新航线开辟,到蒸汽机的发明,再到电力技术的问世,及至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一部人类发展的长卷实际上就是人才活动的生动历史。特别是当科学技术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未来、自主创新成为全球企业共识的宏大背景下,科技人才所凝聚的时代意义就更加突出。

    一般而论,自主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加工再创新三种,其中关键的是原始创新。原 始创新能力需要扎扎实实的基础研究和理论功底,因此基础研究过硬的人才是支撑国家和企业自主创新的脊梁。如果说全球75%的知识产权集中在发达国家,倒不 如说是同样比例的原始创新人才集中在发达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能力上的差距集中表现为原始创新人才拥有量的差距。资料显示,虽然我国人才总体规 模已近6000万,但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却凤毛麟角。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 层的科学家仅占2.26%,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担任主席的仅1名,在二级组织中担任主席的仅占1%。原始创新型人才总量短缺,顶级人才、大师级人才匮乏是 中国科技始终挥之不去的隐痛。

    因此,基于自主创新的科技人才队伍再造,当务之急就是造就一定规模的战略科学家与领衔科学 家。战略科学家要能够把握科学全局,并且能够思考前沿性的重大科技问题;领衔科学家要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并且能够组织团队做出创新成果;战略科学 家和领衔科学家都应该能够站在全球角度、站在国家发展高度,看待科技创新,有能力创造出新理论、新学派甚至新科学。

    应该看到,中国并不缺乏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口号,但中国极度缺乏崇尚人才、珍惜创造的社会 环境。山东省锅炉工刘宝敬,取得了30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25项获国家专利,可是应得的待遇却迟迟没有落实,家住危房债台高筑。王金拴,一位曾参加过我 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试验的工程师,在退休后为了使其专利成果“密码锁罩”等转化出去,到处寻找机会,结果成为“受骗专业 户”,负债累累心力交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尚科技的氛围。

    人才流失尽管是一种现象,却强力折射出了现实生活中畸形的人才观。“花钱去买技术、单纯依赖 引进,很容易导致国内技术人才的流失。”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先生曾经这样鞭笞道,“清华大学培养了大量芯片专业的研究生,百分之八九十跑到国外去了。于是就 有一个这样的逻辑:中国花高代价培养的人才流失到国外,给外国企业搞科技创新,然后这些跨国公司再来到中国,利用其创造的知识产权大发其财。”而科技管理 的行政化更是中国必须深刻反思和修正的环节。相当数量的科技活动都要经历“立项—申请—研究—报奖—评奖”的繁琐行政过程,使得人才的评价、选拔、流动受 到一些非科技专业人员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压抑了科技人才的创造力。

    科技创新是从未知到有知的艰苦摸索过程,有坦途也有坎坷,有成功也有失败,因此,营造宽容的 社会氛围至关重要。在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首次全面测试以失败告终后,到目前该项目的试验已进行了8次,其中5次成功,3次失败,即便是这样,他们的研究 工作也没有一天停止过。当英国研制的第一个火星登陆器“猎兔犬2号”变成了英国太空探索史上一次失败的记录时,领衔该项目的科学家科林·皮林格不仅没有受 到来自同行或其他人的人身攻击,相反英国皇室成员认为皮林格体现了英国人坚忍与独创的品格。宽容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宽容创新型人才的不足,甚至宽容创新结 果的失败,这既是对科技创新的极大支持和鼓励,也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出来的时代精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和塑造的特殊职能。为此今天更应确立以自主创新为坐 标的大教育观,那种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基础教育体系不可能造就各类人才兴旺的格局,那种唯学历和学位是举的人才评价主张势必形成对创新人才与创新能力的 排斥和阉割。所有这些曾经被决策层面和专家学者屡屡诟病、甚至连普通民众都可戳其的痛处真的需要推倒重建了。

    文章来源:http://news.csdn.net/n/20080519/116062.html

  • 相关阅读:
    java.lang.NoSuchMethodError:antlr.collections.AST.getLine() I
    T7 java Web day01 标签HTML
    T6 s1 day19
    T5 s5 Day18
    T5 s4 Day 17
    T5 s3 day16
    T5 s2 Day 15
    T5 s1 day14
    T4 S03 day 12
    T4 S01 day1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okiaguy/p/120257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