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又是一年圣诞-应届生的2016年

    又是一年圣诞-应届生的2016年

    时光荏苒, 刚刚部门聚餐结束, 我在小窝里思考着这匆忙的一年, 觥筹交错间感概万千。

    去年这个时候, 恰巧也是考研时节, 对,lz就是去年的考研族,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和舍友在考场附近的小宾馆准备第二天的考试, 舍友R说: 宾馆有电视,不如我们先看会跑男吧。 我说,明天就要考试了, 怎么能这样呢, 必须放松一下。 于是我们愉快的看了一晚跑男。

    后来呢, 后来经历了两天的摧残, 我们都没考上, 而且lz的手机还丢在了宾馆(好吧这不重要)。 原因有有很多, 结果就一个,这里就不反思总结了。

    当我们知道成绩的时候就已经翻过年进入了2016. 噢, 忘了交代一下lz的社会属性, 普通社会本科生, 浪迹西安某211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四年间马马虎虎混到了本科文凭 , 有的科目很优秀, 我记得像java,c++,操作系统都还学的马马虎虎, 但是模电和信号系统挂科了, 大学维二挂的两门, 学的最认真的是编译原理(但好像考完试就没什么用了), 最骄傲的成绩大概是dota2 3000多分吧, 大学浑浑噩噩参加过一些社团、当过什么会长部长。 参加过很多比赛,有的拿了名次,但是都是校级的, 像acm这样有含金量的比赛也没坚持下来。

    总之, 当大四不得不面临选择的时候, 我选择了去考研, 或许这对于我是一个愚蠢的逃避的选择, 或许也是我人生的重要一课, 记得考研那段时间如坐针毡, 最后没考上或许也不是一个坏消息。

    当我得到这个消息已经是快三月了, 我已经过完年来到了学校, 现实总是要面对的, 我当初好高骛远的选择了女票保研的学校, 一所录取线是360分的985, 而我离录取线还差得远。 我只有一个选择, 去就业。 因为我已经22岁了,我不认为我能再考一年。

    我3月1号来到学校, 我发现我们的考研小分队(我们系2个班 50名学生, 大概有11名左右考研的)只有一名同学考上了某西北985高校, 于是我们很愉快地组成了找工作小分队, 开始了人生大计。

    小分队首先收集近期我们学校的、外校的各种双选会和宣讲会, 但是春招很多一线互联网已经停止招聘了, 说实话、在西安这种高校多、就业需求相对小的城市,春招的机会真的不多。 我第一次参加的双选会是在西电南校区,这是我永生难忘的一次经历:

    这一天是3月9日,我清楚地记得这一天因为我手机中录下了这天的视频, 我们一行人早晨6点多起床,从城北倒公交,经过3个多小时到达了西电南校区, 大概时间快11点了, 我们一部分同学去打印简历, 另一部分去排队领入场券(上午会场只让本校学生进入,外校需要领入场券下午进入), 然后我们就去排队,这时候下起了鹅毛大雪,3月份的雪花显得格外刺骨。我们排了大概半个小时,领到了入场券,然后冻得不行去吃午餐。

    下午招聘会也是急急忙忙投了几家公司, 像中软这种大点的企业排起了很长的队, 最火的是4399. 我选择了几家人数相对少的企业,并且地点在北京和天津的(因为女票在天津上研究生,我只能选择北京和天津), 其中有一家是中国银行下属的一个研发机构, 我参加它们安排的笔试, 成绩应该还不错, 因为是现场机改,而我是第一个面试的,但是他们说一个月后才能出结果(最后也没联系我了)。 笔试完面试、之后就四点多了, 我们一行人匆忙地回去了。

    第二场大概说一周以后了, 在西工大, 面试的队伍在操场排了里三圈外三圈, 去的人实在太多了, 会场都挤爆了(真的根本挤不动了)。 我们选择了一场有笔试的公司,参加了笔试,跑男舍友R也在这收获了他现在的offer-家乡的某国企it部门, 而我也收获了人生的第一个offer(北京某软件公司,但是待遇只有5500)。 我们晚上去吃了羊肉泡馍, 然后还算开心得回到了学校, 路上我拒绝了我的第一份offer。

    这时候大概已经到3月中旬了, 也有几家公司来到我们学校宣讲,但是都没什么进展,期间小分队的同学陆续收到了中软和外派非洲的offer, 我意识到了在西安或许已经没有我的机会了, 我知道我大学的基本功比很多同学扎实,我的综合素质也不错,我必须去寻找更多的机会,这时候我在西工大面的北京的一家研究所给我打电话, 提供我9k+住宿+报销车费的面试机会。

    我本来就打算来北京,又碰上这样的机会, 于是我毫不犹豫投靠了我北邮的好兄弟, 混了一个铺位,来之前我已经从各个招聘平台上投了几份简历了,所以我周日来的当天就参加了一次笔试。

    后来我才意识到这次笔试是个坑, 这家公司是中软国际, 和vmware在一栋楼办公,我花了40分钟完成了一套笔试题, 然后他们说我应该参加训练营,需要交多少费用,承诺结业薪资,当然可以贷款(其实这就是变相招生,而且是在周日。)

    我当晚和北京的同学一起吃饭,也拒绝了这个甚至我认为算不上offer的东西。

    之后的一个星期, 我就在北邮参加宣讲会(土豪企业现场发红包但是不笔试活动),去北京的公司面试, 没面试的时候就一个人、有时和我的北邮兄弟一起上自习。

    北邮兄弟也挺有意思, 也是考研没考上, 然后去找工作, 他父亲拖关系找到了用友旗下某友公司,带他实习而且没有薪水也不保证就业, 最后他在我的劝说之下自己去找工作, 很快就找到了比之前好得多的工作。

    话说回来,第一周我大部分是一面,或者笔试,没有收到一份offer,但是我不急,因为我发现我比我去笔试的同学都稍微强那么一点点,我知道offer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周末我就拿起了我舍友传给我的《java面试宝典》。

    大学中其实用的更多的c++,java也没接触过企业级的, 然后就靠这本宝典去面试。

    第二周,四月初了, 我收到软通动力总部的笔试邀请, 在上地的一栋大楼里, 我和来自某培训机构的50名学生一起参加笔试,最后我和其中的一位同学通过了笔试。 这次笔试其实让我大开眼界, 我的简历起码都是精心排版,尽量能全面地展现自己,但是有的同学的简历,我天,word打了两行字上去, 笔试过程还要作弊。

    这次笔试其实给了我很大鼓励, 我记得我和那位同学同时面试, 那位王经理问一个问题, 我们俩轮流答, 最后我们俩都收到了offer, 但是那位同学走后, 经理把我留下, 喊了一位号称阿里来的架构师又面了我一轮,最后给我开了7k的底薪。 他说是他权力下能开的最高的。 其实钱多钱少不重要, 这是第一次真正有人认可我,鼓励我,以笑容待我。

    后来我又参加了北科大和北邮的双选会后续的笔试面试,基本也都通过了拿到了offer, 后来定薪的时候我也很单纯, 我手里有7k就要8k,有了8k我就要10k。 当然双选会上也受到了有的公司的冷嘲热讽,当然有实力的公司也给我了面试的宝贵机会。 记得有一家望京的数据公司要我去笔试了两次,面试了一次,因为我在北邮,去一次来回要2个多小时, 为了这个offer我去了三次, 而且第一次笔试竟然有7张试题我写了一个半小时。最后因为薪资不满意加上我喜欢互联网还是拒绝了。

    面的最多的是一家在线游戏公司, 人事很温柔还给我矿泉水, 从上午9点面倒下午3点,面了5轮,从组长到ceo, 最后我当时要求的薪资他们也答应了, 但是后来我因为有更高的薪资offer,并且游戏公司也给我提薪了, 最后我还是拒绝了, 其实有点不道德,感觉有点愧疚人事姐姐。 但是面试,就是双向选择嘛。

    再后来是我现在入职的公司, 在北邮双选会投的简历, 要我去面试, 经理问我会ssm吗, 我说就在书本上看了大概啥意思,然后复述一遍,问我会jsp吗, 我说不会,然后笔试了一道算法题, 答得一般。 然后问数据结构, 好在数据结构是我强项, 我基本能把数据结构那本书背下来, 于是我拿到了这个offer,我选择了这家公司,薪资满意, 互联网, 人事同事也都很友好,直到现在。

    然后我4月中旬回道学校递交了三方,就算正式开始实习了。

    开始因为位置不够,让我去坐测试那边, 花了几天弄好各种开发环境什么的, 同事们也都很照顾我。
    过了几天经理问怎么样了, 我说代码看不懂啊, 然后经理说要实战练习。

    于是我花了3天学习了maven,ssm框架,以及基本的 java(好吧,大学学的java和企业用的还是有些不同的),然后在同事学姐的帮助下完成了一个个人信息修改功能,几个页面的js+后台我做了一个星期。

    后来就渐渐熟悉了, 5月花了10天完成了注册、忘记密码这一整套流程后台+js(当然离不开前辈们的帮助),也渐渐熟悉了ssm框架,写了点sql,懂了些html、css。 然后测试通过就回去答辩了。

    答辩结束就6月下旬了,然后继续参与公司的开发(公司正在开发一个在线教育平台),陆陆续续完成了各种前端js,后端逻辑,也都渐渐熟悉了。 后来就顺利转正加薪。

    说到薪水, 记得开始实习的时候实习工资不高, 第一个发薪水当天就给女票买了一大束鲜花, 那天真的好开心,第二个月给爸爸买了一部手机。 后来薪水涨了几次, 我发现 无论发多少钱,我每个月都能花的差不多, 这马上过年了,我就指望1月的薪资和年终奖过年了 T。T

    后来的事情感觉都没什么波澜了, 参加公司的旅游, 融入集体, 接手越来越核心的业务, 接手文件私有云,接手核心业务,单点系统。 这些感觉都波澜不惊了。

    8月底送女票去入学研究生,在家长席参加开学典礼,突然好唏嘘自己大学时光,感叹自己其实浪费了很多光阴, 好羡慕那些同龄的能上研究生的同学。

    但是又觉得自己不适合再读书了,可能大学的教学模式实在不适合我吧, 我发现自己到公司里, 加班也特别有干劲, 进步非常快, 已经是应届生中比较优秀的同学了, 很多原来觉得高大上的名词, 从 nodejs,spring ,springmvc ,mabatis,rabitmq,redis,mysql,jquery…… 用到什么学什么, 别人会的我也能很快学会, 而且在实战中我仿佛更能理解很多技术设计的奥妙, 而不是大学里面过家家般地为了完成课设去敲一边代码。

    后来的故事仿佛就没什么可讲的了, 似乎和每一个同学一样,在工作中去学习实践一门门的新技术,去理解现有的技术,慢慢进步。

    其实最难的那段时间度过了,后面仿佛没什么了。

    关于眼界

    我其实算比较幸运的,应该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能给年轻人机会, 我当时在北京拿到了这个offer之后就推荐我大学的舍友好哥们来北京找工作, 他当时已经入职了西安中软(5500/月,没有什么福利), 在北京除去房租和税也比这个钱高了, 而且机会和锻炼更多。 或许年轻人在一线闯荡能学到的更多。 我感觉我这半年来学习到的东西就很多了, 我review一些两年四年的某国企某erp来的同事,发现他们的代码还不如我的严谨。 自身也一直在追求高效,去学习vim,shell,idea这些工具,去练习英文阅读英文文档,去试着写博客,但是因为最近年底又接了新系统, 基本没时间整理之前学习的东西, 博客记载的都是一些笔记。 希望能尽快补上, 顺便给那些能持续产出高质量博客的前辈点赞。

    关于人事

    互联网人事变动快似乎司空见惯了, 但是每当有同事离职总是心头有一些不痛快,毕竟相处久了都有些感情了, 而且似乎第一个公司感情愈加浓厚点。

    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公司榜样L,一位比我年纪小一岁但是很强的小前辈, 他中专毕业就参加工作,自己很努力也很有天赋, 代码技术可以说是公司数一数二的, 今年22岁。 (好吧 我这四年不知道在大学本科中学了什么) 。 也帮助了我很多。 但是离职了, 应该不是因为薪酬吧(讲道理公司其实不吝啬,薪酬比平均高30以上),可能是追逐更广阔的天空。 当然,他走了我接受他的系统。
    然后就是我们小伙伴T,他带我打守望先锋,虽然我很快就比他厉害了。 然后教我用idea,用shell,用vim。 公司大部分人用myeclise这一套开发。 就榜样L,伙伴T和我是用非windows环境开发, 现在就我一个和傻逼一样出了问题只能google了。 我们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爬虫啊 ,游戏啊,外设啊。 只可惜他们都陆续走了。
    然后就是同事P,他入职来接受伙伴T的工作, 来自某友公司, 两年经验,经过了3个月的试用期, 因为表现没有达到预期吧,没通过试用,然后走了。 其实P的离职对我冲击也是有些的, 毕竟3个月在一起每天中午去吃饭, 最后一声不响的走了。我记得这三个月我们都帮助过他,希望他能融入我们。 最后他的离开让我感激到商业的残酷一面 , 但是事情就是这样, 我记得好像是陈皓(左耳朵耗子)在微博里写到:那些能力不够又自以为是的同事,你不忍痛让他离开,最后你不得不失去最优秀的另一位同事。 当然,有些领悟是我接手他的代码之后发现的,于是我有入坑了一个系统。

    关于薪水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不看重钱的人, 但是我发现并非如此,我发现我的很多选择很大程度取决于它。 但是我后来发现没错啊,
    能给你高薪的公司往往面临着更急的风口,给你锻炼的机会也更多,我几个月后和其他安逸的公司的同事聊天,发现我会的他们似乎听不懂了。或许在迷茫中追求利益真不是坏事,起码你的腰包更鼓了。

    关于社交

    感觉自己越来越小众化了,不愿意去参加一些不合口味的讨论,一个人的时候去看书,玩游戏,看直播,找女票聊天。
    对自己也越来越苛刻,拒绝低质量的社交, 屏蔽了很多觉得幼稚啊或者不适合的老朋友, 去要求自己每天保持高效。
    对人的态度也分化,对优秀的人主动去靠近,很谦虚,但对我观念里的傻逼根本忍不了,会和测试发生正面冲突。 我也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但是事情就是在朝这个方向变化,控制不住。

    2016成绩

    今天大概看了一下, 今年修复了130个bug,提交了300次左右的代码,在互联网学习了1000个小时左右, 看了10本书。总体自己还是比较满意自己在这一年的进步,希望明年更好。

  • 相关阅读:
    进程池和线程池
    GIL和互斥锁
    GIL全局解释器锁
    线程锁
    关于迭代器的一些总结
    python在linux上的GUI无法弹出界面
    import Tkinter的时候报错
    检查字符串中的结束标记
    关于模块的使用
    python中pip的安装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ovaCN/p/621652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