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python学习第六天 条件判断和循环

    总归来讲,学过C语言的同学,对条件判断和循环并不陌生。这次随笔只是普及一下python的条件判断和循环对应的语法而已。

    条件判断:

    不多说,直接贴代码:

    age = 23
    if age >= 6:
        print('teenager')
    elif age >= 18:
        print('adult')
    else:
        print('kid')

    python的条件判断就怎么简单,只是要注意的部分,不要少写了冒号:

    顺便说下,判断条件还可以简写:

    if x:
        print('True')

    只要x是非零数值、非空字符串、非空list等,就判断为True,否则为False

    但是这就要同仁写代码的适合,注意x的数据类型。比如等待用户控制台输入的函数input('age:');

    input 每次返回的值都是字符串类型,如果强行将字符串类型和整数(比如1,2,3)做判断,python解释器也报错。

    所以,提供同仁两个比较有用的方法:

    int (parm); 将parm变量转换为整数类型

    str (parm);将parm变量转换为字符串类型类型

    循环:

    直接贴代码:

    sum = 0
    for x in [1, 2, 3, 4, 5, 6, 7, 8, 9, 10]:
        sum = sum + x
    print(sum) //计算1~10整数的和

    第一种for循环的语法格式: for x in List or tuple:   

    x只是存储从list or tuple的元素。

    如果有这么一个需求:需要计算1~100整合的集合,那么List是否要写很多的值:[1,2,3,4,5.........,100].

    很好,python提供了range()函数。

    贴代码:

    list(range(1,5)) //range(1,5)代表生成一个1~4的整数序列。
    >>>[1,2,3,4]

    再贴代码:

    list(range(-1,5))
    >>>[-1,0,1,2,3,4]
    
    list(range(5))
    >>>[0,1,2,3,4]

    第二种循环是while循环,只要条件满足,就不断循环,条件不满足时退出循环。比如我们要计算100以内所有奇数之和,可以用while循环实现:

    sum = 0
    n = 99
    while n > 0:
        sum = sum + n
        n = n - 2
    print(sum)

    在循环内部变量n不断自减,直到变为-1时,不再满足while条件,循环退出。

    PS:

    类比C语言,python的循环也有break  和continue的方法。

    break用法

    n = 0
    sum = 0
    while(True):
        if n >20:
            break
        sum +=n;
        n +=1;
    print(sum)

    continue用法

    L = [23,12,23,34,45]
    for number in L:
        if number == 23:
            continue
        print(number)
    >>> 12 34 45

    小结:总体来讲,python的条件判断和循环没有多少要讲的,只是一些语法跟c语言不同而已。

  • 相关阅读:
    Linux命令应用大词典-第11章 Shell编程
    Kubernetes 学习12 kubernetes 存储卷
    linux dd命令
    Kubernetes 学习11 kubernetes ingress及ingress controller
    Kubernetes 学习10 Service资源
    Kubernetes 学习9 Pod控制器
    Kubernetes 学习8 Pod控制器
    Kubernetes 学习7 Pod控制器应用进阶2
    Kubernetes 学习6 Pod控制器应用进阶
    Kubernetes 学习5 kubernetes资源清单定义入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x520zj/p/567866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