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者模式
1. 什么是观察者模式
当对象之间存在一对多的依赖关系时,其中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所有依赖它的对象都会收到通知,这就是观察者模式。
2. 实际场景
1. DOM
事件
开发过程中,最常见的观察者模式场景就是 DOM
事件函数,先看看代码:
document.body.addEventListener('click', () => {
alert(2)
}, false)
当 body
节点被点击时,触发 alert(2)
,从观察者模式来解释,就是我们订阅了 bdoy
节点的点击事件,当点击事件触发,我们就会收到通知。
2. 网站登录
网站登录功能,想必大多数做过平台需求的同学都实现过,当网站中的不同模块,如 Header 模块、Nav 模块、正文模块,都依赖登录后获取的用户数据时,该怎么去实现呢?
2.1 普通做法
先看代码:
login.succ((data => {
header.setAvatar(data.avatar) // 设置头像
nav.setAvatar(data.avatar) // 设置导航区的头像
list.refresh() // 刷新列表
})
这样的代码是不是特别熟悉?把依赖的方法,放在回调函数中。上述就是在登录成功的回调函数中,添加了各模块的方法。这么做导致各个模块和登录模块高度耦合,当新增了一个地址栏模块时,不得不再次修改登录模块的回调函数,违反了开放-封闭原则。
2.2 观察者模式
用观察者模式,优化上述需求。
登录模块是一个订阅对象,Header 模块、Nav 模块、正文模块添加对登录模块的订阅,当登录模块发生改变时,通知各个订阅了登录模块的模块。代码如下:
// 登录模块js
// 登录成功后,发布“loginSucc”登录成功消息,并传递data数据
login.succ(data=> {
login.trigger('loginSucc', data)
})
// header模块js
// 订阅“loginSucc”登录成功消息
login.listen('loginSucc', () => {
header.setAvatar(data.avatar)
})
// nav模块js
// 订阅“loginSucc”登录成功消息
login.listen('loginSucc', () => {
nav.setAvatar(data.avatar)
})
上述代码用观察者模式重构了网站登录功能,后续不管新增多少业务模块,依赖登录功能,都只需要在模块内新增对登录成功的订阅,无需再改动登录模块。
3. 双向数据绑定
双向数据绑定也可以通过观察者模式实现。
双向指的是视图 view
和模型 model
,当视图发生改变时,模型也发生变化,同样,当模型发生改变,视图也跟着同步变化。
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3.1 新建发布-订阅对象
新建一个发布-订阅对象,用于发布消息,订阅消息。
subscribe
:订阅函数,当其他对象添加订阅消息时,将回调函数push
进callbacks
对象数组中;publish
:发布函数,当发布消息时,触发callbacks
中该消息对应的callback
.
const Pubsub = {
subscribe: function (ev, callback) {
this._callbacks || (this._callbacks = {});
(this._callbacks[ev] || (this._callbacks[ev] = [])).push(callback);
},
publish: function () {
const args = [...arguments]
const ev = args.shift()
if (!this._callbacks) return
if (!this._callbacks[ev]) return
this._callbacks[ev].forEach(callback => {
callback(...args)
})
}
}
3.2 ui
更新
3.2.1 发布 ui
更新消息
注册 document
的 keyup
/ change
事件,当激活事件的 dom
元素拥有 data-bind
属性时,说明 ui
正在更新,发布 ui
更新消息通知订阅者。
function eventHander (e) {
const { target } = e
const { value: propValue } = target
const propNameWhole = target.getAttribute('data-bind')
if (propNameWhole) {
// 发布ui更新消息
Pubsub.publish('ui-update-event', { propNameWhole, propValue })
}
}
console.log(document.addEventListener)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hange', eventHander, false)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keyup', eventHander, false)
3.2.2 订阅 model
更新消息
所有包含 data-bind
属性的 dom
元素,订阅 model
更新消息,当 model
更新时,ui
将会收到通知。
// 订阅model更新消息,更新后所有符合条件的dom节点都会收到通知,进行更新
Pubsub.subscribe('model-update-event', function ({propNameWhole, propValue}) {
const element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data-bind="${propNameWhole}"]`)
elements.forEach(element => {
const elementTagName = element.tagName.toLowerCase()
const formTypeTagNames = ['input', 'select', 'textarea']
if (formTypeTagNames.includes(elementTagName)) {
element.value = propValue
} else {
element.innerHTML = propValue
}
})
})
3.3 model
更新
3.3.1 订阅 ui
更新消息
订阅 ui
更新消息,当 ui
更新时,触发 modal
更新。
class Bind {
constructor () {
this.modelName = ''
}
initModel ({ modelName }) {
this.modelName = modelName
// 订阅ui更新消息
Pubsub.subscribe('ui-update-event', ({propNameWhole, propValue}) => {
const [ , _propName] = propNameWhole.split('.')
this.updateModalData(_propName, propValue)
})
}
// xxx省略xxx
updateModalData (propName, propValue) {
const propNameWhole = `${this.modelName}.${propName}`
// 发布model更新消息
Pubsub.publish('model-update-event', { propNameWhole, propValue });
}
}
3.3.2 发布model更新消息
model
更新时,发布 model
更新消息,此时,订阅了 model
更新消息的 ui
,将得到通知。
class Bind {
constructor () {
this.modelName = ''
}
// xxx省略xxx
loadModalData (modelData) {
for (let propName in modelData) {
this.updateModalData(propName, modelData[propName])
}
}
updateModalData (propName, propValue) {
const propNameWhole = `${this.modelName}.${propName}`
// 发布model更新消息
Pubsub.publish('model-update-event', { propNameWhole, propValue });
}
}
3. 总结
从上文的实际场景例子可见,观察者模式建立了一套触发机制,帮助我们完成更松耦合的代码编写。但是也不能过度使用,否则会导致程序难以追踪和理解。
二、装饰器模式
1. 什么是装饰器模式
简单来说,装饰器模式就是给对象动态增加功能。
有一个鸭子对象,它会发声 makeVoice
, 会睡觉 sleep
,但是因为它还太小,不会走路,代码如下:
const duck = {
makeVoice: () => {
console.log('我会嘎嘎嘎啦')
},
sleep: () => {
console.log('谁又不会睡觉呢')
},
init: function () {
this.makeVoice()
this.sleep()
}
}
duck.init()
当它 3 个月大的时候,突然学会走路 walk
了,这个时候,怎么在代码中,为鸭子 duck
添加走路 walk
功能呢?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直接修改鸭子 duck
方法,代码如下:
const duck = {
makeVoice: () => {
console.log('我会嘎嘎嘎啦')
},
sleep: () => {
console.log('谁又不会睡觉呢')
},
walk: () => {
console.log('哈哈哈,我会走路啦')
},
init: function () {
this.makeVoice()
this.sleep()
this.walk()
}
}
duck.init()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鸭子越长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多。有一天,你请假出去玩,拜托朋友帮你照顾这只鸭子,不巧,鸭子要下蛋了,朋友需要帮鸭子添加一个下蛋的功能,这就有点麻烦了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照顾这只鸭子,他担心如果直接在鸭子内部添加方法会影响到什么。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好方法,不直接修改鸭子内部,而是通过一个外部函数,引用这个鸭子,并为外部函数添加下蛋的功能。
代码如下:
const before = function (fn, beforeFn) {
return function () {
beforeFn.apply(this, arguments)
return fn.apply(this, arguments)
}
}
const after = function (fn, afterFn) {
return function () {
const __ = fn.apply(this, arguments)
afterFn.apply(this, arguments)
return __
}
}
const duck = {
makeVoice: function () {
console.log('我会嘎嘎嘎啦')
},
sleep: function () {
console.log('谁又不会睡觉呢')
},
walk: function () {
console.log('哈哈哈,我会走路啦')
},
init: function () {
this.makeVoice()
this.sleep()
this.walk()
}
}
after(duck.init, function egg () {
console.log('生蛋快乐~')
}).apply(duck)
这就是装饰器模式,动态的为鸭子添加功能,而不直接修改鸭子本身。
2. 实际场景
1. 数据上报
自定义事件的数据上报一般都依赖于点击事件,那么这个点击事件既要承担原本的功能,又要承担数据上报的功能。
1.1 普通做法
先上代码:
const loginBtnClick = () => {
console.log('去登录')
console.log('去上报')
}
好像没毛病,这样的代码中项目中随处可见,逃避(面向过程编程)虽可耻但有用。
1.2 装饰器模式做法
可以通过装饰器模式来重构上述代码,将职责划分更细,代码松耦合,可复用性更高。
const after = function (fn, afterFn) {
return function () {
const __ = fn.apply(this, arguments)
afterFn.apply(this, arguments)
return __
}
}
const showLogin = function () {
console.log('去登录')
}
const log = function () {
console.log('去上报')
}
const loginBtnClick = after(showLogin, log)
loginBtnClick()
2. 动态增加参数
一个常规的 ajax
请求参数包括 type
/ url
/ param
,当突发一个特殊情况,需要在 ajax
的参数中,新增一个 token
参数。
2.1 普通做法
先上代码:
const ajax = function (type, url, param) {
// 新增token参数
param.token = 'xxx'
// ...ajax请求...省略
}
好了,又一次违反开放-封闭原则,直接修改了 ajax
函数内部.
2.2 装饰器做法
通过装饰器模式,在 ajax
调用之前,为 ajax
增加 token
参数,代码如下:
const before = function (fn, beforeFn) {
return function () {
beforeFn.apply(this, arguments)
return fn.apply(this, arguments)
}
}
let ajax = function (type, url, param) {
console.log(arguments)
// ...ajax请求...省略
}
ajax = before(ajax, function (type, url, param) {
console.log(param)
param.token = 'xxx'
})
ajax('type', 'url', {name: 'tj'})
这样做可以减少 ajax
函数的职责,提高了 ajax
函数的可复用性,
3. 总结
本文通过给鸭子函数动态增加功能、数据上报、动态增加参数 3 个例子,讲述了装饰器模式的应用场景及带给我们的好处。
装饰器模式,让对象更加稳定,且易于复用。而不稳定的功能,则可以在个性化定制时进行动态添加。
三、职责链模式
1. 什么是职责链模式
职责链模式就是当一个对象 a
,有多种可能的请求对象 b
、c
、d
、e
时,我们为 b
、c
、d
、e
分别定义一个职责,组成一条职责链,这样 a
只需要找到 b
发起请求,然后沿着职责链继续请求,直到找到一个对象来处理 a
。
女孩子们都喜欢结伴吃饭,我现在要找一个人一起吃饭,代码如下:
嗯.....女程序员确实是这样,吃个饭也要写代码发请求的。
const [ astrid, brooke, calliope ] = [{
name: 'astrid',
requirement: '我要吃湘菜'
},{
name: 'brooke',
requirement: '我要找10个人一起吃饭'
},{
name: 'calliope',
requirement: '我要和男朋友一起吃饭'
}]
// 是否满足Astrid的要求
function isSatisfyAstrid (user) {
// ... 省略...
}
// 是否满足Brooke的要求
function isSatisfyBrooke (user) {
// ... 省略...
}
// 是否满足Calliope的要求
function isSatisfyCalliope (user) {
// ... 省略...
}
function eatDinner () {
if (isSatisfyAstrid()) {
console.log(`我可以和 astrid 一起吃晚饭啦`)
} else if (isSatisfyBrooke()) {
console.log(`我可以和 brooke 一起吃晚饭啦`)
} else if (isSatisfyCalliope()) {
console.log(`我可以和 calliope 一起吃晚饭啦`)
} else {
console.log(`哎呀,我要一个人吃晚饭啦`)
}
}
由于 astrid
、brooke
、calliope
吃晚饭的要求不同,我需要一个个去发起晚餐请求,直到找到答应和我一起吃晚饭的人。
在这里,我假设 astrid
的要求是要吃湘菜,brooke
的要求是要找 10 个人凑一桌一起吃,calliope
的要求是只想和男朋友一起吃饭。
上述代码用 if-else
的做法非常死板,假如我又多了个朋友 davi
,我必须再次修改 eatDinner
方法,违反了开放-封闭原则,不易于维护。
下面使用职责链来优化上述代码,代码如下:
// 给每个人定义一个职责
const chainOrderA = new Chain(isSatisfyAstrid)
const chainOrderB = new Chain(isSatisfyBrooke)
const chainOrderC = new Chain(isSatisfyCalliope)
// 设置一下职责链的顺序
chainOrderA.setNextSuccessor(chainOrderB)
chainOrderB.setNextSuccessor(chainOrderC)
// 发起请求,这时我只需要向职责链上的第一个人请求
function eatDinner () {
chainOrder.passRequest() // 发起请求
}
将职责作为转入 Chain
函数,并通过 setNextSuccessor
定义该职责的下一个职责函数,组成一条 chainOrderA
-> chainOrderB
-> chainOrderC
职责链,这时,我只需要向 astrid
发起请求,如果请求失败,将会沿着职责链继续请求,直到找到和我一起吃晚饭的人。
下面将讲述在实际场景中怎么使用职责链模式,怎么实现 Chain
方法,请继续往下看。
2. 实际场景
1. 618 预售商品订单
电商网站免不得会推出商品预售活动,假设在 618 之前,预付 500 定金,可获得 100 元优惠券,预付 200 元定金,可获得 50 优惠券,未付定金则无优惠券。618 当天的购买事件如下:
1.1 普通做法
先上代码。
本文代码仅举例说明,和业务无关。
const order = function (orderType) {
if (orderType === 500) {
console.log('已预付500定金,享有100优惠券')
} else if (orderType === 200) {
console.log('已预付200定金,享有50元优惠券')
} else {
console.log('未付定金,无优惠')
}
}
order(500) // '已预付500定金,享有100优惠券'
熟悉的代码,一长段的 if-else
判断,不利于维护。
1.2 职责链模式
定义一个职责类 Chain
。
- 接收一个职责函数
fn
作为参数; setNextSuccessor
指定该职责的下一个职责函数;passRequest
发起对职责函数fn
的请求;- 如果返回结果是
nextSuccesstor
,说明请求失败,继续请求职责链上的下一个职责函数; - 如果不是返回
nextSuccesstor
,说明找到了接收请求的对象,返回请求结果,不再继续执行职责链上的下一个职责函数。
- 如果返回结果是
代码如下:
const Chain = function(fn) {
this.fn = fn;
this.successor = null;
};
Chain.prototype.setNextSuccessor = function(successor) {
return this.successor = successor;
}
Chain.prototype.passRequest = function() {
const ret = this.fn.apply(this, arguments)
if (ret === 'nextSuccessor') {
return this.successor && this.successor.passRequest.apply(this.successor, arguments);
}
return ret;
};
然后定义职责类实例,通过 setNextSuccessor
组成职责链,代码如下:
const order500 = function (orderType) {
if (orderType === 500) {
console.log('已预付500定金,享有100优惠券')
} else {
return 'nextSuccessor'
}
}
const order200 = function (orderType) {
if (orderType === 200) {
console.log('已预付200定金,享有50元优惠券')
} else {
return 'nextSuccessor'
}
}
const chainOrder500 = new Chain(order500)
const chainOrder200 = new Chain(order200)
chainOrder500.setNextSuccessor(chainOrder200)
chainOrder500.passRequest(200)
上述代码将 chainOrder500
和 chainOrder200
组成一条职责链,不管用户是哪种类型,都只需要向 chainOrder500
发起请求,如果 chainOrder500
无法处理请求,就会继续沿着职责链发起请求,直到找到能处理请求的职责方法。
通过职责链模式,解耦了请求发送者和多个接收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再需要知道具体哪个接收者来接收发送的请求,只需要向职责链的第一个阶段发起请求。
3. 总结
职责链模式,帮助我们管理代码,降低发起请求和接收请求对象之间的耦合。
职责链模式中的节点数量和顺序是可以自由变动的,可以在运行时决定链中包含哪些节点。
可通过 github源码 进行实操练习。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 往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