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2020春 S班(福州大学) |
---|---|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 团队作业第六次——beta冲刺+事后诸葛亮 |
团队名称 | OneDay!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总结alpha冲刺阶段的经验教训,为beta冲刺打下基础 |
作业正文 | 作业正文 |
其他参考文献 |
一、设想和目标
1.编写目的
oneday项目功能是制作一款主打轻松记录日常的 app,希望通过与虚拟宠物互动,同时通过标签与数字这种更“具象”的符号保留身边的日常。
2.预期功能标准
1、对登陆信息进行检验,若错误给出提示
2、提供注册功能
3、提供密码找回功能
4、提供宠物互动功能
5、提供日记搜索功能
5.1提供按标签关键字搜索功能
5.2提供按标签筛选日记功能
6、提供添加日记功能
6.1提供点击标签快速编辑日记功能
6.2标签可多次点击
6.3提供详细编辑日记功能
6.3.1提供上传图片功能
6.3.2提供自定义日记标题以及内容功能
7、提供查看日记详情功能
8、提供日记统计功能
8.1可按照日记标签进行统计
8.2可通过日记日期进行统计
9、提供查看个人信息详情
10、提供日记同步至云端功能
11、提供密码锁功能
3.现实进展
预期的任务和功能,基本实现了“有”,都按原计划交付的时间交付了,但是有许多地方还需要细化和美化,还有些粗糙。
二、预期计划
1.alpha 阶段是否每天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规划安排?
我们做计划的时间比较充足,前期对Alpha阶段有整体的计划,每天也都会在例会上讨论当天的进展和第二天的计划。
2.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添加日记的bug比较多。最开始的设想是标签可以通过点击改变程度,但是实际开发时发现难以做到,就改成了对标签的使用次数进行统计,产生同样的效果。
3.具体计划
三、资源
1.人力资源分配
由于是随机进行组队的,在人力资源方面,组员们之间都相互不了解。所以在确定制作 oneday app时,我们开始相互商讨分工。不幸的是,我们组员大都不会编写,只有组长有项目经验,于是组长包揽了前端的编写工作,而后端则由一名后端同学自学ssm框架编写,一名同学学习3dmax负责美工模型的制作,剩下的同学负责文档的编写。这样进行人力的分配,有一个好处是前端、后端都各只有一个人编写,减少了编写人员之间的磨合,只需要进行前后端的接口对接即可。
同时,这样分工也会出现贡献度之间差距过大,负责代码编写和美工设计的3名同学会占据大部分的贡献度。对此,我们采取匿名发贡献值分配的方式,再对所有人提出的分配方案进行平均,以便让贡献度分配的尽可能平均。
2.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由PM进行任务拆解,按照难度估计所需时间。
四、设计和实现
1.设计
- 原型设计由小组对功能商讨后由负责原型设计的同学制作
- 数据库设计由后端同学进行设计
- 接口设计由后端同学与前端同学商讨设计
- 模型设计有美工同学进行设计
2.代码编写时遇到的困难
添加日记的问题比较多。最开始的设想是标签可以通过点击改变程度,但是实际开发时发现难以做到,就改成了对标签的使用次数进行统计,产生同样的效果。
五、测试与发布
1.测试问题
2.发布
目前项目运行在本地服务器上
六、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团队的角色分配虽然一开始定了下来,但是后来因为组员自身的原因也有过改变。最终还是由组长牵头对前端、后端、美工进行整合。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基本每天都有对自己的进度进行交流,以便组长进行安排。
组员 | 贡献 |
---|---|
牛姝雯 | 前端开发 |
韩津 | 后端开发 |
张平 | 测试随笔,测试用例文档,编写数据库的测试数据 |
张宇宁 | 日志随笔8篇 |
连添伟 | 更新置顶随笔,编写数据库测试数据 |
何泉清 | 原型修改,icon和图片的收集整理,总结随笔 |
蔡启文 | 日志随笔2篇,美工作图 |
刘涛 | 无 |
杨鑫杰 | 宠物建模 |
七、成员自我总结
组员 | 角色 | 过程体会 |
---|---|---|
牛姝雯 | 前端 | 要加强与后端的沟通,在接接口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写代码前要设计好逻辑,不然会出现很多bug,代码改来改去很辛苦 |
韩津 | 后端 | 本来啥也不会,为了写后端看了两个月的ssm框架教学,本来以为大致会了,结果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幸好大部分度娘都能解决。数据库的编码还蛮容易出问题的。写代码前还是要交流好,这次的时候其实因为疫情,交流不是很顺畅,很多东西写完了后发现要改,下次要吸取教训。 |
杨鑫杰 | 美工 | 首先令我没想到的是我会在软工实践中用到大一大二学来制作VR的3Dmax,只能重新回炉复习一下3Dmax的使用,然后勉强制作出来了,最后的作品有点差强人意,毕竟在这方面不是专业的。这次的冲刺让我的感悟就是,技多不压身,有机会学习某个技术的时候就要好好学,说不定以后哪个重要的场合就用上了,不要学到用时方恨少。同时,这几次项目的答辩,也让我更好地学习了演讲的技巧,演讲答辩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
刘涛 | 无 | 无 |
连添伟 | 文档 | 在冲刺中加深了对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认识。团队之间不能各自干各自的,团队的沟通十分重要,有效积极的沟通事倍功半,很感谢队友们对我的包容和关照,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大开眼界。 |
蔡启文 | 文档 | 这次的合作使我真正明白了《构建之法》中团队开发的真正意义,每个人各司其职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正如一个完整的代码中的各个模块,独立而缺一不可。 |
张宇宁 | 文档 | 通过这一次开发,经历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对整个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大致明白相关职业工作内容,更好确定未来就业方向。但在过程中我们仍有很多的地方做的不是很好,项目目前完成得还不错,接下来的时间仍要继续努力。 |
何泉清 | 美工与文档 | 在这次冲刺,但就对我个人的体验不是很好,首先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明确。算是长个教训,下一阶段我将更主动、更细化的对自己的任务有个好的分配,也要更学会理解团队协作。 |
张平 | 文档 | 应该算是第一和团队做这样的一个大项目。感谢这么好的队友带着我一起学习,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队友都能够热心帮助。学了不少新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