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Mac FTP 安装与使用

    安装ftp

    brew install telnet 
    brew install inetutils 
    brew link --overwrite inetutils
    

    使用ftp

    1. 登录

    #方式一
    $ ftp
    ftp> open server-ip
    
    #方式二
    $ ftp server-ip
    

    以上命令之后,按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当出现以下日志,表示连接成功

    Connected to server-ip
    220 (vsFTPd 2.2.2)
    Name (10.0.0.101:username): username
    331 Please specify the password.
    Password:
    230 Login successful.
    

    此时已经进入ftp命令行环境,此时如果进行本地目录或文件操作命令将发生一些变化,如下:

    服务器操作 本地目录操作
    cd 目录名(进入服务器目录) lcd 目录名(进入本机目录)
    cd (退到服务器根目录) lcd (退到本机根目录)
    cd ..(退回到上一级目录) lcd ..(退回到上一级目录)
    pwd !pwd
    ls !ls

    2. 上传文件

    #server-filename 必须显式指明,否则报错:文件名无效
    ftp> put /local/path/filename /remote/path/server-filename
    

    注意:向ftp服务器上传文件有两种模式
    字符模式(ASCII)和二进制模式(Binary)。默认是ASCII模式。一般上传非文本文件要用二进制模式。
    登录ftp后,上传文件前,在ftp>状态下输入bin即可(切换为二进制模式)。 在ftp>状态下输入asc(切换为ASCII模式)

    3. 批量上传

    使用通匹符批量上传文件至服务器,需要注意的一点,mput 不支持绝对路径,应该先进入要上传的本地文件夹及远程文件夹才可以操作。

    ftp> cd /remote/path
    ftp> lcd /local/path
    ftp> mput file*
    local: file.jar remote: imgs.jar
    229 Entering Extended Passive Mode (|||62331|)
    
    150 Opening data channel for file upload to server of "/local/path/imgs.jar"
    100% |*|   519        2.60 MiB/s    --:-- ETA
    
    226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local/path/imgs.jar"
    519 bytes sent in 00:00 (19.54 KiB/s)
    

    注意:ftp不支持文件夹上传

    4. 文件下载

    下载服务器中的文件至本地目录中,可选指定下载至本地目录后的文件名称,依然要求提前进入待下载文件的目录中。

    ftp> get remote-filename local-filename
    

    默认本地当前路径,local-filename可省略
    注意:关于下载文件夹, FTP 命令不支持文件夹下载操作

    5. 删除文件

    ftp> delete /remote/path/filename
    

    在服务器中删除文件,可以指定绝对路径,相对其他命令显得比较灵活

    参考:https://blog.csdn.net/da13122318861/article/details/103824435 侵权删

  • 相关阅读:
    Spark集群下的K-Means算法
    牛客:数据库SQL实战(一)查询入职最晚的员工的所有信息
    吴军《硅谷之谜》
    IntelliJ IDEA 中 右键新建(new)时,选项没有scala(java) class的解决方法和具体解释
    Gitlab跨版本升级
    Kubernetes 0-1 Pod中的livenessProbe和readinessProbe解读
    Kubernetes 0-1 了解Pod
    Kubernetes 0-1 K8S自建LoadBalancer
    Kubernetes 0-1 K8S部署coredns
    Kubernetes 0-1 二进制搭建K8S(四)部署Nod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ovim/p/1227499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