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题目:
程序设计校选课期末计划安排在第十五周周五下午,有学生反映第十五周周末恰逢端午节假期,已请假提前回家。 经过协商,该课程期末考试共进行两次,分别在第十五周周五下午和第十六周周五下午。 如果学生两次考试都参加,则该课程期末成绩取两次成绩最高分。如果只参加了一次,则该次成绩即为期末考试成绩。 请你帮老师统计下每个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成绩。
输入格式:
输入在一行中给出正整数N(≤10)。 随后N行,每行给出一位学生的信息,格式为“学号 姓名 第一次成绩 第二次成绩”,中间以空格分隔。 其中学号为由15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姓名为长度不超过20的不包含空白字符的非空字符串, 成绩为[0,100]区间内的整数,如果该次考试没参加,成绩为0。
输出格式:
按照学号递增次序,每行输出一个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期末成绩,间隔一个空格。
输入样例:
3
201410300106 wanyun 70 88
201618050322 zhangyu 90 0
201509210118 lixiao 0 0
输出样例:
201410300106 wanyun 88
201509210118 lixiao 0
201618050322 zhangyu 90
代码: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student {
long long num;
char name[21]; //名字字符串长度<=20,所以在定义时长度至少为21
int first,second;
};
int main() {
int n;
cin>>n;
student stu[n];
for(int i=0; i<n; i++)
cin>>stu[i].num>>stu[i].name>>stu[i].first>>stu[i].second;
int sel[n];
for(int i=0; i<n; i++)
sel[i]=i;
for(int i=0; i<n; i++) {
for(int j=0; j<n-1; j++) {
if(stu[sel[j]].num>stu[sel[j+1]].num) {
int temp=sel[j];
sel[j]=sel[j+1];
sel[j+1]=temp;
}
}
}
for(int i=0; i<n; i++) {
cout<<stu[sel[i]].num<<" "<<stu[sel[i]].name<<" ";
stu[sel[i]].first > stu[sel[i]].second ? cout<<stu[sel[i]].first : cout<<stu[sel[i]].second;
cout<<end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