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C文件流

    在Linux系统中,系统默认认为每个进程打开了3个文件,即每个进程默认可以操作3 个流,即标准输入了流(/dev/stdin),标准输出流(/dev/stdout),标准错误输出流(/dev/stderr),每个进程默认从标准 输入流中读取数据,从标准输出流些正确的信息,向标准错误输出流些错误信息。


    ·缓冲文件操作:高级文件操作,将在用户空间中自动为正在使用的文件开辟内存缓冲区。POSIX标准的系统调用I/O函数使用的就是非缓冲文件操作。


    如果采用非缓冲区的文件访问方式,每次在对文件进行任何一次的读写操作时,都需要使用读写文件系统调用来处理该操作,因此,如果用户程序需要访问磁盘空间中的某个文件,则每次访问都需要执行一次系统调用。执行系统调用将涉及CPU的状态切换,即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即从用户空间切换到内核空间,实现上下文的切换,这将损耗一定的CPU时间,频繁的磁盘访问对程序的执行效率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ANSI标准的C库函数建立在底层系统的调用之上,即C函数库文件访问函数的实现中使用了低级的文件I/O系统调用。ANSI标准的C库中的文件处理函数为了减少使用系统调用的次数,提高效率,根据应用的不同,采用缓冲区机制, 这样,在对磁盘文件进行读写操作时,可以一次性地从文件中读出大量数据到缓冲区中,以后对这部分数据的访问就不需要再使用系统调用了,即整个读写操作值需 要少量的CPU状态的切换。在对磁盘文件进行操作时,可以先将内容存储在文件缓冲区中,待文件缓冲区满后,或者确实需要更新的时候再调用系统调用将文件一 次性写入磁盘。

    ANSI标准C库函数为实现这一特性,采用了流的概念,因为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就像物质的流动一样,在流的实现中,缓冲区是最重要的单元,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可以选择使用全缓冲区,行缓冲区和无缓冲区3种缓冲区处理方式。



    (1)全缓冲区:这种缓冲区默认大小为BUFSIZ,具体大小与系统定义有关。在缓冲区满或者调用刷新函数fflush()后才进行I/O系统调用操作。用于普通磁盘文件的流通常使用全缓冲区访问

    //come from  /usr/include/stdio.h

    #ifndef BUFSIZ

    # define BUFSIZ _IO_BUFSIZ

    #endif

    //come from /usr/include/libio.h

    #define _IO_BUFSIZ _G_BUFSIZ

    //come from /usr/include/_g_config.h

    #define _G_BUFSIZ 8192

    (2)行缓冲区:当遇到换行符或者缓冲区满时,行缓冲材刷新,大小根据系统有所差异,部分系统默认行缓冲区大小为128字节,标准I/O库将执行I/O系统调用操作。终端即行缓冲区

    (3)不带缓冲区:标准I/O库不对字符进行缓存。如果用标准I/O函数写若干字符到不带缓冲区的流中,则相当于用write()系统调用将这些字符写至相关联的打开文件。标准出错流stderr通常是不带缓冲区的,这使得出错信息能够尽快的显示出来。

    对于标准输入输出设备,ANSI C要求具有以下缓冲区特征:

    ·标准输入输出设备:当且仅当不涉及交互作用设备时,标准输入流和标准输出流才是全缓冲区的。

    ·标准错误输出设备:标准处错决不会是全缓冲区的。

  • 相关阅读:
    php的冒泡算法
    mysql 处理重复数据
    Ehcache配置详解及CacheManager使用
    JFinal常见问题和知识点笔记
    JFinal连接数据库配置说明
    innerHTML和innerText区分
    方法$.data()和$.('#test').on()的使用
    input text的所有事件
    jQuery操作Select
    在js或css后加?v= 版本号不让浏览器缓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ricks/p/383140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