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Chen
关于好奇心的一些补充
关于学习这个话题,想得到反馈,还是忍不住在公司做了一个分享。在slide的第一页,我放了一张油漆斑斑的,锁住的门;第二页,一个更为破败的门,门环上是一个新锁。看完这两张照片,大家纷纷开始评价门的材质,油漆的颜色,锁是新的还是旧的。当然也有一些好奇心的表示,例如门是旧的而锁为什么是新的。
可能这个例子有点简单,但这与许多人对待学习的态度很类似。对待新生事物的时候,往往先去分析它。而分析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利用现有知识进行评判。分析能够产生结论,但很难产生新的知识。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将理性思维暂时放在一边,跟随着自己的好奇心,探求例如门后面是什么?为什么新锁挂在旧门上?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故事?类似的问题为引导我们探求我们可能从未发现的领域。
当然,现在网络上有太多吸引你的东西了。踩在色情线上的火爆图片,动不动弹出的网页游戏,不怀好意的编辑故意将本来没什么的事情大肆渲染,视频网站故意不用电影海报而截取其中某个镜头作为封面;这些,在误导你的好奇心进入歧途,将求知欲引入到贪婪,要分辨得清才行。
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很快意识到公司内已经很难从别的同事上以同样快的速度学到新的东西。8小时的工作,往往两小时就做完了;还得等着其他人的进度。如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并非想着要挣多少钱,学到东西是重要的。于是在两年内换了4家公司。然后发现规律基本如此:在一个环境待上几个月之后,要么看不到更厉害的人可供学习,要么就没有耐心提升职位做更高端的事情。
那时年轻,还准备了一份简历,想投IBM,心想那里应该有很厉害的人和团队吧。
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混技术社区了。然而04年开始跟李默八叉他们搞BJUG(Beijing Java User Group)以来,却是我成长最快的——不是在公司内,而是在公司外。Spring, Hibernate, Struts, Tapstry等等基本都是那个时候各种聚会讨论学到的,在加入ThoughtWorks之前便领教了八叉熊节等人的各种或喷或愤的天性,以后在一个公司,也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后来BJUG被评为全球TOP 50 Java User Group。
开始有了模糊的想法:挑战不应该仅仅是你的身边的。也许最佳的雇主或者工作环境永远在Facebook/Google或者某个创业团队,但如果你不幸的待在一个在你看来周围人速度慢的像乌龟一样的团队时——处于种种原因你还不想离开——幸运的是作为软件从业者,你的竞争空间,永远是全世界。你有无数种方式获取最新的技术知识,也有极其廉价的手段将自己的知识发布出去。
看看目前所有令人赞叹的结果。Ruby on Rails出名之前几乎没有商业公司支持——其实现在也是。如果去Review目前的代码和文档,质量上几乎没有商业公司的产品能够超过他们。能够在这样的一个产品工作难道不是一种挑战吗?目前已经超过千人无偿在这个代码库下工作,并为获得提交权限而欣喜若狂。
身边总有不如意之处。我们生活的现实就是你不可能永远都与比你强的人面对面一起工作。这种情况下,想要获得个人成长最快的方式不是顺着团队的节奏放慢自己。开阔眼界,将视野放到整个世界,参与他们,拥抱挑战并获得信任。你会发现,你学到新的东西会比你在物理团队内部要更多。
又及:当然,我自己现在也在面临同样的挑战,公司更为年轻的同志们已经能够飞快的完成工作了。我也同样希望他们将对手视作整个世界,而非我们这些进入暮年的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