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万亿级调用下的优雅——微信序列号生成器架构设计及演变(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曾钦松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原文链接:https://www.qcloud.com/community/article/200

    来源:腾云阁 https://www.qcloud.com/community

    微信在立项之初,就已确立了利用数据版本号实现终端与后台的数据增量同步机制,确保发消息时消息可靠送达对方手机,避免了大量潜在的家庭纠纷。时至今日,微信已经走过第五个年头,这套同步机制仍然在消息收发、朋友圈通知、好友数据更新等需要数据同步的地方发挥着核心的作用。

    而在这同步机制的背后,需要一个高可用、高可靠的序列号生成器来产生同步数据用的版本号。这个序列号生成器我们称之为seqsvr,目前已经发展为一个每天万亿级调用的重量级系统,其中每次申请序列号平时调用耗时1ms,99.9%的调用耗时小于3ms,服务部署于数百台4核CPU服务器上。本文会重点介绍seqsvr的架构核心思想,以及seqsvr随着业务量快速上涨所做的架构演变。

    背景

    微信服务器端为每一份需要与客户端同步的数据(例如消息)都会赋予一个唯一的、递增的序列号(后文称为sequence),作为这份数据的版本号。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同步的时候,客户端会带上已经同步下去数据的最大版本号,后台会根据客户端最大版本号与服务器端的最大版本号,计算出需要同步的增量数据,返回给客户端。这样不仅保证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同步的可靠性,同时也大幅减少了同步时的冗余数据。

    这里不用乐观锁机制来生成版本号,而是使用了一个独立的seqsvr来处理序列号操作,一方面因为业务有大量的sequence查询需求——查询已经分配出去的最后一个sequence,而基于seqsvr的查询操作可以做到非常轻量级,避免对存储层的大量IO查询操作;另一方面微信用户的不同种类的数据存在不同的Key-Value系统中,使用统一的序列号有助于避免重复开发,同时业务逻辑可以很方便地判断一个用户的各类数据是否有更新。

    从seqsvr申请的、用作数据版本号的sequence,具有两种基本的性质:

    1. 递增的64位整型变量

    2. 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独立的64位sequence空间

    举个例子,小明当前申请的sequence为100,那么他下一次申请的sequence,可能为101,也可能是110,总之一定大于之前申请的100。而小红呢,她的sequence与小明的sequence是独立开的,假如她当前申请到的sequence为50,然后期间不管小明申请多少次sequence怎么折腾,都不会影响到她下一次申请到的值(很可能是51)。

    这里用了每个用户独立的64位sequence的体系,而不是用一个全局的64位(或更高位)sequence,很大原因是全局唯一的sequence会有非常严重的申请互斥问题,不容易去实现一个高性能高可靠的架构。对微信业务来说,每个用户独立的64位sequence空间已经满足业务要求。

    目前sequence用在终端与后台的数据同步外,同时也广泛用于微信后台逻辑层的基础数据一致性cache中,大幅减少逻辑层对存储层的访问。虽然一个用于终端——后台数据同步,一个用于后台cache的一致性保证,场景大不相同。

    但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两个场景都是利用sequence可靠递增的性质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保证,这就要求我们的seqsvr保证分配出去的sequence是稳定递增的,一旦出现回退必然导致各种数据错乱、消息消失;另外,这两个场景都非常普遍,我们在使用微信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对应到这两个场景:小明给小红发消息、小红拉黑小明、小明发一条失恋状态的朋友圈,一次简单的分手背后可能申请了无数次sequence。

    微信目前拥有数亿的活跃用户,每时每刻都会有海量sequence申请,这对seqsvr的设计也是个极大的挑战。那么,既要sequence可靠递增,又要能顶住海量的访问,要如何设计seqsvr的架构?我们先从seqsvr的架构原型说起。

    架构原型

    不考虑seqsvr的具体架构的话,它应该是一个巨大的64位数组,而我们每一个微信用户,都在这个大数组里独占一格8bytes的空间,这个格子就放着用户已经分配出去的最后一个sequence:cur_seq。每个用户来申请sequence的时候,只需要将用户的cur_seq+=1,保存回数组,并返回给用户。

    图1. 小明申请了一个sequence,返回101

    预分配中间层

    任何一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在海量的访问量下都会变得不简单。前文提到,seqsvr需要保证分配出去的sequence递增(数据可靠),还需要满足海量的访问量(每天接近万亿级别的访问)。满足数据可靠的话,我们很容易想到把数据持久化到硬盘,但是按照目前每秒千万级的访问量(~10^7 QPS),基本没有任何硬盘系统能扛住。

    后台架构设计很多时候是一门关于权衡的哲学,针对不同的场景去考虑能不能降低某方面的要求,以换取其它方面的提升。仔细考虑我们的需求,我们只要求递增,并没有要求连续,也就是说出现一大段跳跃是允许的(例如分配出的sequence序列:1,2,3,10,100,101)。于是我们实现了一个简单优雅的策略:

    1. 内存中储存最近一个分配出去的sequence:cur_seq,以及分配上限:max_seq

    2. 分配sequence时,将cur_seq++,同时与分配上限max_seq比较:如果cur_seq > max_seq,将分配上限提升一个步长max_seq += step,并持久化max_seq

    3. 重启时,读出持久化的max_seq,赋值给cur_seq


    图2. 小明、小红、小白都各自申请了一个sequence,但只有小白的max_seq增加了步长100

    这样通过增加一个预分配sequence的中间层,在保证sequence不回退的前提下,大幅地提升了分配sequence的性能。实际应用中每次提升的步长为10000,那么持久化的硬盘IO次数从之前~10^7 QPS降低到~10^3 QPS,处于可接受范围。在正常运作时分配出去的sequence是顺序递增的,只有在机器重启后,第一次分配的sequence会产生一个比较大的跳跃,跳跃大小取决于步长大小。

    分号段共享存储

    请求带来的硬盘IO问题解决了,可以支持服务平稳运行,但该模型还是存在一个问题:重启时要读取大量的max_seq数据加载到内存中。

    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下,以目前uid(用户唯一ID)上限2^32个、一个max_seq 8bytes的空间,数据大小一共为32GB,从硬盘加载需要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出于数据可靠性的考虑,必然需要一个可靠存储系统来保存max_seq数据,重启时通过网络从该可靠存储系统加载数据。如果max_seq数据过大的话,会导致重启时在数据传输花费大量时间,造成一段时间不可服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号段Section的概念,uid相邻的一段用户属于一个号段,而同个号段内的用户共享一个max_seq,这样大幅减少了max_seq数据的大小,同时也降低了IO次数。

    图3. 小明、小红、小白属于同个Section,他们共用一个max_seq。在每个人都申请一个sequence的时候,只有小白突破了max_seq上限,需要更新max_seq并持久化

    目前seqsvr一个Section包含10万个uid,max_seq数据只有300+KB,为我们实现从可靠存储系统读取max_seq数据重启打下基础。

    工程实现

    工程实现在上面两个策略上做了一些调整,主要是出于数据可靠性及灾难隔离考虑

    1. 把存储层和缓存中间层分成两个模块StoreSvr及AllocSvr。StoreSvr为存储层,利用了多机NRW策略来保证数据持久化后不丢失;AllocSvr则是缓存中间层,部署于多台机器,每台AllocSvr负责若干号段的sequence分配,分摊海量的sequence申请请求。

    2. 整个系统又按uid范围进行分Set,每个Set都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StoreSvr+AllocSvr子系统。分Set设计目的是为了做灾难隔离,一个Set出现故障只会影响该Set内的用户,而不会影响到其它用户。


    图4. 原型架构图

    小结

    写到这里把seqsvr基本原型讲完了,正是如此简单优雅的模型,可靠、稳定地支撑着微信五年来的高速发展。五年里访问量一倍又一倍地上涨,seqsvr本身也做过大大小小的重构,但seqsvr的分层架构一直没有改变过,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也会一直保持不变。
    原型跟生产环境的版本存在一定差距,最主要的差距在于容灾上。像微信的IM类应用,对系统可用性非常敏感,而seqsvr又处于收发消息、朋友圈等功能的关键路径上,对可用性要求非常高,出现长时间不可服务是分分钟写故障报告的节奏。下一篇文章会讲讲seqsvr的容灾方案演变。

  • 相关阅读:
    机器学习之朴素贝叶斯法
    机器学习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
    Error #include nested too deeply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XXX.so.x: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ubuntu su Authentication failure
    Log4cplus使用
    passing ‘const ’ as ‘this’ argument of ‘’ discards qualifiers 错误处理
    select()函数 timval问题
    ICE——1.Printe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urpleraintear/p/605403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