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糖
按照线上资料,编程语言的语法糖概念解释如下:
语法糖(Syntactic sugar),也译为糖衣语法,是由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彼得·约翰·兰达(Peter J. Landin)发明的一个术语,指计算机语言中添加的某种语法,这种语法对语言的功能并没有影响,但是更方便程序员使用。通常来说使用语法糖能够增加程序的可读性,从而减少程序代码出错的机会。
类比于自然语言,好比是汉语中约定俗成且长期流传的用语,例如成语、歇后语等,在表达某些意思时,这些俗语反倒更能言简意赅地传达本义。
以python语言举例如下:
i = a if a < b else b
其实,以上代码是下面代码的简洁版:
if a < b:
i = a
else
i = b
可以看到,相比于下面更为正规的写法,前一个简洁版既方便又不失其本义。需要指出的是,语法糖的概念并不与特定语言挂钩,换言之任何一类编程语言均可以设定自己的语法糖;好比汉语框架下有成语,而英语环境中也有自己的俚语。
重申:语法糖就是程序设计语言中提供的奇技淫巧,通过这类方式编写出来的代码,即好看又好用,因而得名“语法糖”。
python语法糖
实际上,在编程实践中,一些我们常常用到的编程操作其实就是语法糖的应用。例如python中的切片操作、with语法、else语法、推导表达式以及涉及函数的装饰器、匿名函数等,这些python语言自带的语法糖可以使得在维持所欲实现的功能不变的前提下,简化代码编写,提高其可读性与便捷性。
关于这些语法糖的具体细节,将在后面的博文中作进一步介绍,尤其是涉及函数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