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iOS中的事件传递和响应者链条

    本文转自: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5-08/121270.htm

    首先我们来看看ios中事件的产生和传递过程
    1.发生触摸事件后,系统会将事件加入到一个由UIApplication管理的队列事件中来
    2.UIApplication会从事件队列中取出最前面的事件,并将事件分发下去以便处理,通常会发发送事件给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3.主窗口会在视图层次结构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视图来处理触摸事件
    4.找到合适的视图控件后,就会调用视图控件的touches方法作为事件的具体处理结果:toucheesBegin...touchesMoved...touchesEnded等
    5.这些透彻是方法默认的做法是将事件顺着响应者链条向上传递,将事件叫个上一个相应者进行处理,举个例子
     
    一般事件的传递是从父控件传递到子控件 的
    例如:点击了绿色的View,传递过程如下:UIApplication->windows->白色View->绿色View
    点击蓝色的View,传递过程如下:UIApplication->Windows->白色View->橙色View->蓝色View
     
     
    如果父控件接收不到触摸事件,那么子控件就不可能接收到触摸事件
     
    UIView不能接收触摸事件的三种情况
     
    1.不接受用户交互:userInteractionEnabled=NO;
    2.隐藏:hidden=YES;
    3.透明:alpha=0.0-0.1;
     
    如何找到最合适的控件来处理事件呢?有一下准则
    1.自己是否能接受触摸事件
    2.触摸点是否在自己身上
    3.从后向前遍历子控件,重复上面的两个步骤
    4.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子控件,那么自己最适合处理
     
    例如
     
     
     
     
    说明一下控件的添加顺序:白1->绿2->橙2->蓝3->红3->黄4->
    这里点击了橙色的那块区域,事件传递判断过程如下:
    1.UIApplication从事件队列中取出事件分发给UIWindows
    2.UIWondows 判断自己是否能接受 触摸事件。可以
    3.UIWindows判断触摸点是否在自己的身上 是的 
    4.UIWindows从后往前遍历自己的子空间,取出白1

    6.橙2都满足最上面两个条件,遍历子控件,先取出红3

    7.红3不满足条件2,取出蓝3

    8.蓝3也不满足条件2,最后最合适的控件是橙2

    找到合适的控件之后就要进行响应了,这里先介绍一下响应者链条:响应者链条其实就是很多响应者对象(继承自UIResponder的对象)一起组合起来的链条称之为响应者链条

    一般默认做法是控件将事件顺着响应者链条向上传递,将事件交给上一个响应者进行处理。那么如何判断当前响应者的上一个响应者是谁呢?有以下两个规则:

    1.判断当前是否是控制器的View,如果是控制器的View,上一个响应者就是控制器

    2.如果不是控制器的View,上一个响应者就是父控件

    响应过程如下图:

    如果控制器也不响应响应touches方法,就交给UIWindow。如果UIWindow也不响应,交给UIApplication,如果都不响应事件就作废了。

    最后总结来说一次完整的触摸事件的传递响应过程为:

    UIApplication-->UIWindow-->递归找到最合适处理的控件-->控件调用touches方法-->判断是否实现touches方法-->没有实现默认会将事件传递给上一个响应者-->找到上一个响应者-->找不到方法作废

     
    PS:利用响应者链条我们可以通过调用touches的super 方法,让多个响应者同时响应该事件。
  • 相关阅读:
    Unity 粒子系统 特效 移除屏幕外面后再移回来 不会显示问题
    同步读取各平台StreamingAssets文件
    cocos2d-x for android 环境搭建&交叉编译
    lua 热更新
    php连接mysql超时问题
    svn仓库自动同步(主库、从库自动同步)
    游戏开发进度、状况以及结果的关系(个人感言)
    centos 重启服务命令
    编译时,输出信息重定向到文件
    vs开发的程序内存错误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ianLL/p/527802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