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内部排序算法(交换排序,插入排序)注意点(C语言实现)

     

      对于算法思想的理解可以参考下面的这个帖子,十大经典排序算法(动图演示) - 一像素 - 博客园,因为算法的逻辑和数学很像,相应的基础资料一般也能在网上找到,所以,本帖子这谈论一些重要的注意点,其他人讲到的我就不提了,在实现的过程中可能有些代码不是很理解,其他的就相对比较容易多了。

    整体按照这个顺序来,也比较好记忆一点:

    一、交换排序

    1、冒泡排序,基本过程参考前面的帖子,实现代码: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 本算法将a[]中的元素从小到到大进行排序
    {
         for(int i = 0; i < n - 1; i++){
            flag = false;                  // 表示本趟冒泡是否发生交换的标志
            for(j = n - 1; j > i; j--){    // 一趟冒泡过程
                swap(a[j - 1], a[j]);      // 为交换函数,将a[j] 与 a[j - 1] 进行交换
                flag = true;
            }    
        }
    
        if (flag == false)                 // 本趟遍历后没有发生交换,说明表已经有序
            return;
    
    }

    注意:

    1)通过设置flag可以直接判断表是否有序,如果有序直接退出,是一个小技巧;

    2)排序时间复杂度与表的初始顺序有关,表有序时,比较次数为 n - 1,此为最好的时间复杂度O(n),最差为O(n^2);

    3)每趟排序将一个元素放在最终的位置上;

     

    2、快速排序

    基于分治法思想,这个与动态图不太一样,针对考研的同学,希望还是以严蔚敏的版本为准:

    int partition(int a[], int low, int high){
        int pivot = a[low];  // 将当前表中第一个元素设为枢轴值
        while(low < high){  // 下标控制条件
            while(low < high && a[high] >= pivot)  
                --high;
            a[low] = a[high];
    
            while(low < high && pivot >= a[low])  
                ++low;
            a[high] = a[low];
    
        }
        a[low] = pivot;
         
        return low;  // 返回数组下标,
    }    

     

     如图,下面的列子:

    一开始的表 a[ ]

    while(low < high && a[high] >= pivot) // 如果a[high]> pivot, high向前移动,直到a[high] < pivot;
                --high;
    a[low] = a[high];  // 交换

    此时的状态:

            while(low < high && pivot >= a[low])  // 如果a[low] < pivot, low向后移动,直到a[low] > pivot;
                ++low;
            a[high] = a[low];  // 交换

    此时的状态:

     

    while( low < high) { ... } 的第一遍循环结束,开始第二次的循环:

     

    这个小例子比较简单,两遍就结束了,接下来判断条件不满足,退出:

    while(low < high){  // 下标控制条件
        ...
    
        }

     

        a[low] = pivot;
         
        return low;  // 返回数组下标,

    结果图:

    这是各个分支的过程,其中主程序的代码可以采用递归式,也可以采用非递归的,

    void QuickSort (int a[], int low, int high){
        if (low < high){
            int pivot = partition(A, low, high);
            QuickSort(A, low, pivot - 1);
            QuickSort(A, pivot + 1, high);
        }  /if
    }

    point:

    1)快排是所有内排序算法平均性能最优的,平均时间复杂度O(nlog₂n),最差为O(n²),平均空间复杂度O(log₂n),最差为O(n);

    2)不稳定;

    3)其过程中,不产生有序子序列,但是每趟将一个元素放在最终的位置上,就是基准元素;

     

    三、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这个比较好理解,直接上代码:

    void InsertSort(int a[], int n){
        int i, j;
        for(int i = 2; i <= n; i++){  // 依次将下标2 —— n 插入到已排好的序列
            if (a[i] < a[i -1]){  // 前面下标从2开始就是此处 i - 1 的原因
                a[0] = a[i];  // 
                for(j = i -1; a[0] < a[j]; --j){  // 从后面往前查找待插入的元素
                    a[j + 1] = a[j];  // 向后挪位置
                }
                a[j + 1] = a[0];
            }
        }
    }

    point:

    1)移动和比较次数取决于待排序表的初始状态,最好的情况是表已经有序,时间复杂度为O(n), 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²);

    2)稳定;

    3)注意有个哨兵机制,之后的折半插入与希尔排序也是根据此算法转换而来;

     

     2、折半插入排序

    基于直接插入排序作出的改动,如图:

    当下边指向7时,前面已经有序,因此利用二分法找到2的后面,然后再直接放入,

    point :

    1)仅仅是减少了比较的次数,约为O(nlog₂n),该比较次数与待排序表的初始状态无关,仅取决于表中的元素个数n;移动次数没有改变,依赖于待排序表中的初始状态;

    2)时间复杂度仍为O(n²)

    3)稳定

     

     3、希尔排序

    参考的帖子有点小瑕疵,这里面着重提一下:

    先上代码:

    void ShellSort(int a[], int n){
        
        for(dk = n/2; dk >= 1; dk = df/2){  // 初始增量序列是n/2,后面依次是
            for(i = dk+1; i<=n; ++i){
                if (a[i] < a[i - dk]){
                    a[0] = a[i];  // 先暂存在a[0]中
                    for(j = i-dk; j>0 && a[0]<a[j]; j -= dk){  //j<0 的时候说明到头了
                        a[j + dk] = a[j];  
                    }
                    a[j + dk] = a[0];  // 记录后移,查找插入的位置
                }
            }
        }
    }

    如图,初始数组:

     

    第一趟,dk = n / 2 时,注意,带*号的还没进行比较:

     

    此时,重点来了,

            for(j = i-dk; j>0 && a[0]<a[j]; j -= dk){  //j<0 的时候说明到头了
                        a[j + dk] = a[j];  
            }

    这段代码的作用就是下图的效果,还要与前面同样的增量序列大小进行比较

     至此,第一轮循环结束,第二轮增量序列为2 = 4 / 2,之后的过程也是如此,就不重复了。

    point:

    1)时间复杂度依赖于增量序列的函数,n 取某个值时,最好为O()

    2)不稳定

     

  • 相关阅读:
    MySQL执行计划extra中的using index 和 using where using index 的区别
    Python + Apache Kylin 让数据分析更加简单!
    性能测试解读:Kyligence vs Spark SQL
    greenplum 表在各个节点数据的分布情况
    postgresql drop表后空间不释放
    PostgreSQL 查看表、索引等创建时间
    postgresql Kill掉正在执行的SQL语句
    linux ps命令查看最消耗CPU、内存的进程
    Linux shell
    TPC-H 下载参考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ianyuesheng/p/1016886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