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不是苟活
2014-05-04 13:34:27| 分类: 随觉无相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养生的基本词意
有1.保养身体。2.维持生活。3.谓将非亲生儿童抚养大。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身之道。
而与健康身体相对应的,则是养病,因患病而休息,详细解释就是,因患病而调理休养。《礼记·射义》好好养病:把病给养(治)好。说给生病的人,让他好好休息,好好调理,早点康复的意思。 就和“养伤”的意思一样,不同之处是把伤治好。
与此类似的还有闭目养神,养精蓄锐。而养精蓄锐的成语释义是,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锐气。成语出处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 一般不是以服药为主,因为,凡是药,总有三分毒。
而保养身体。语出自——《庄子·养生主》养生之道,得养生焉。至少它有六层的意思。
1. 保养生命;维持生计。汉代荀悦
《申鉴·政体》:“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 唐
韩愈 《与李翱书》:“僕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刼,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夫鸟兽杂处,角力以养生。”
2. 摄养身心使长寿。《庄子·养生主》:“ 文惠君 曰:‘善哉!吾闻 庖丁 之言,得养生焉。
3. 畜养生物。
4. 谓驻扎在物产丰富、便于生活之处。
5. 生育。《史记·日者列传》:“而以义置数十百钱,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妇或以养生:此之为德,岂直数十百钱哉!”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娘儿们也不行》:“‘养生’得太多了,就有人满之患。”
6.指奉养父母。《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焦循 正义以为大事,送终加礼,则为能奉大事也。”
而在现代的意义上,什么是养生?养生,即生命的养护,生命包括肉体精神和思想。因此养生必须是身体的护理。精神的疏导和生命理念的沟通三位一体的手绘工程。其中任何一项都是专业性很强的课题,而泛滥于市井间的各类养生场所,绝大部分仅仅能称为推拿理疗馆,一部分都跟养生没多大关系,更有甚至一些场所与养生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您所认识到的养生也许不是真正的养生,我们能为您提供什么服务?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把“寿”作为终极目标的民族。上至皇帝,下至草民,都期望长生不老。因此谈世俗养生,中国人最具发言权!从三皇五帝至今天信息时代,养生法门浩如烟海。我们所做的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通过调理您的身体健康状况,表达到提高您的生命层次,完善生活质量,是您感悟到生命本该如此,生活竟如此快乐!
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历史中,身心和谐、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此,中华养生文化也不断地发展与丰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的养生文化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与养心的众多方法,融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中国养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从可考的文字记载来看,至少可以上溯到商代。已经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发现,当时的人们在生病、分娩时都会祈祷祖宗与神灵的庇佑;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吉凶祸福与健康状况等事,也会不时占卜求问或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以祈求吉祥。当然,这些古代民族常见的祈求吉祥与健康的方式,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仅仅是一种迷信活动;但令人惊奇的是,人们在甲骨文中还发现了有关个人卫生(如沐、浴)和集体卫生(如寇帚,即大扫除)之类的记载。这说明人们认识到卫生习惯与健康吉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养生文化(主要卫生及饮食习惯)在西周得到进一步发展。周朝的王室与贵族都设有食医,专门掌管周王与贵族阶层的饮食,指导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等多方面的饮食调理工作,提出饮食调理要与四季气候相适应;同时,还设有专职主管环境卫生的职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都谈论过养生概念。最先讨论的应是管子,其义在于存养?精气?,以求长寿之意。在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两家,在养生文化中也是如此。孔子长于养生(在古代,孔子应算长寿者了),并多有论述。孔子在饮食起居方面就有很多清规戒律,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孟子强调气的重要性: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他极富创见地提出,一个人要想做到身心健康,那就只有善养吾浩然之气,此浩然之气不仅是一种生命之气,更是一种道德之气:正气。从此以后,儒家的养生思想总是具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色彩,强调健康主要是精神(道德)生活的健康,并以之为健康生活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观点对中国养生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从这一点,我们能够发掘出中国养生文化对现代社会中构建身心和谐、人际和谐以及天人和谐的重要意义。这主要包括1悦情养性求健康。2饮食的节制3适应四时,顺应性情4动以养身,静以养心(当然,在诸葛亮的心中,则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二、关于供养
供养是提供资源养活某中东西。而供奉的意思,就是用食品、物品、金钱等供奉自己认为值得供奉的对象。供养也是奉养的意思,对上,如佛菩萨长辈父母等,含有亲近、奉侍、尊敬的意思, 对下,如晚辈亲戚同事朋友等,含有同情、怜悯、慈悲、爱护的意思。供养也是一种布施。以尊重的心布施称为供养。比如: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以施舍的心供养称为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供养能养人的敬心、诚心;布施能消除人的贪心、爱欲。
而《宫》的主题曲《爱的供养》,则将之引伸到另一个维度。详见前文。
三、我活着?
客观意义上,几乎所有的养生学问与理论,都是如何地延长生命的跨度,与深度,都是在避免,与忌讳“死亡”。这就是本文要解答的疑问——我们如何地“修身养性”?在生死的长河里,我们该做点生么?
然而,实际上,心灵事件,几乎都是被动的!连活着都是不由自主的!连选择死亡,都会被指责为神经病,抑郁症的征兆!!且,相当多的自杀,是一种比起自欺欺人,自相矛盾,都是一样的、难解的“心灵之谜,身心之谜”?——我是什么?能不能说“我不是个东西?”如果不能,又该如何说?如果能,此身体又是个什么??
因此,在这类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所有的养生问题与方法,所有的供养与“赡养”,都可能是一句空话。再换一种说法,如果,“我不懂得爱”,如果,我不懂得“爱的供养”,如果,“我对于赡养老人嗤之以鼻”,那么,要如此地活着,本人可以坚决地说,那只是苟活!因为,没有感恩,就不会尊重彼此,就不会宽容与接受别人的生命。即,为了自己的苟活,很容易,我们就会去践踏别人的生命,就会践踏自己道德的底线,就会为了自己,或者,亲人,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很多电视里不是有“为了应对别人的威胁”,“为了掩盖自己的罪恶,或者为了要保护自亲”,而去杀人放火的吗?客观而言,我们能够说别的生命,就好无存在理由?不能。
这就是中华儒释道所达到的高度。“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养生之道,不是延长生命的时间序列,也不是拥有更加广大的空间范围,与财富。这点上,可以与中华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相媲美。即每一个生命,都承载着先祖,父母的心血,与希望。此刻,我们要养活的,其实不是躯命,而是法身慧命!那些有祖训,的家族,那些传承千年的《颜氏祖训》,包氏祖训,那些“曾国藩家书”,不是让其后辈仰慕,并代代相传,薪火不绝的!?
面对死亡,就是要懂得什么是不朽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本人曾经还提出立志也可能不朽的!
因为,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也!为何相当多的健身与体育运动有关?不是为了身体。太多的嗜欲,往往身体虚胖,贪得无厌,而饮食条件极差的贫苦百姓,确实是身体壮实的——为了谋生,就会全力以赴,意志坚定;为了感恩,与爱护自己的亲人,可能头悬梁,锥刺股的!即,相当多的身体运动,所达到的,正是滋生,与壮大自己的生机,精神力量,乃至于觉得自己心想事成了,而踌躇满志,志气锐不可挡的!四川话来说,就是,“衣裳角角,都铲(扇的意思)得死人”!
是的。如果不明白学问是对于身心的改善与提高,那么,无视身体存在的苦禅,枯禅之下,身体所承受的苦,就只会是压抑心灵的创伤,与恶。只有我们的神经系统,强有力了,只有我们的精神培养成了“气宇轩昂”,“气壮山河”,“足以留垂青史”了,此种养生,才会走出身体的空间,达到——“天人合一”。人的成功,建功立业,何以如此?因为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这是西方文化,小日本文化所无法理解的生生不息,与永恒!
养生,并不是此身体,万世不枯,而是大用流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