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关系型数据库进阶(三)连接运算及查询实例

     上篇文字,我们知道如何获取数据了,那现在就把它们联接起来!

      我要展现的是3个个常用联接运算符:合并联接(Merge join),哈希联接(Hash Join)和嵌套循环联接(Nested Loop Join)。但是在此之前,我需要引入新词汇了:内关系和外关系(inner relation and outer relation)。

    一个关系可以是:

    一个表

    一个索引

    上一个运算的中间结果(比如上一个联接运算的结果)。

      当你联接两个关系时,联接算法对两个关系的处理是不同的。在本文剩余部分,我将假定:

    外关系是左侧数据集

    内关系是右侧数据集

      比如, A JOIN B 是 A 和 B 的联接,这里 A 是外关系,B 是内关系。

      多数情况下,A JOIN B 的成本跟 B JOIN A 的成本是不同的。

      在这一部分,我还将假定外关系有 N 个元素,内关系有 M 个元素。要记住,真实的优化器通过统计知道 N 和 M 的值。

    注:N 和 M 是关系的基数。【注:基数

    嵌套循环联接

    嵌套循环联接是最简单的。

     

    道理如下:

    1 针对外关系的每一行

    2 查看内关系里的所有行来寻找匹配的行

    下面是伪代码:

    nested_loop_join(array outer,array inner)
    
      foreach row a in outer
    
        foreach row b in inner
    
          if(match_join_condition(a,b))
    
            write_result_in_output(a,b)
    
          end if
    
        end for
    
    end for

    由于这是个双迭代,时间复杂度是 O(N*M)。

      在磁盘 I/O 方面, 针对 N 行外关系的每一行,内部循环需要从内关系读取 M 行。这个算法需要从磁盘读取 N+ N*M 行。但是,如果内关系足够小,你可以把它读入内存,那么就只剩下 M + N 次读取。这样修改之后,内关系必须是最小的,因为它有更大机会装入内存。

      在CPU成本方面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磁盘 I/O 方面,最好最好的,是每个关系只读取一次。

    当然,内关系可以由索引代替,对磁盘 I/O 更有利。

    由于这个算法非常简单,下面这个版本在内关系太大无法装入内存时,对磁盘 I/O 更加有利。道理如下:

    1 为了避免逐行读取两个关系,

    2 你可以成簇读取,把(两个关系里读到的)两簇数据行保存在内存里,

    3 比较两簇数据,保留匹配的,

    4 然后从磁盘加载新的数据簇来继续比较

    5 直到加载了所有数据。

    可能的算法如下:

    // improved version to reduce the disk I/O.
    
    nested_loop_join_v2(file outer, file inner)
    
      for each bunch ba in outer
    
      // ba is now in memory
    
        for each bunch bb in inner
    
            // bb is now in memory
    
            for each row a in ba
    
              for each row b in bb
    
                if (match_join_condition(a,b))
    
                  write_result_in_output(a,b)
    
                end if
    
              end for
    
           end for
    
        end for
    
       end for

    使用这个版本,时间复杂度没有变化,但是磁盘访问降低了:

    用前一个版本,算法需要 N + N*M 次访问(每次访问读取一行)。

    用新版本,磁盘访问变为外关系的数据簇数量 + 外关系的数据簇数量 * 内关系的数据簇数量。

    增加数据簇的尺寸,可以降低磁盘访问。

    哈希联接

    哈希联接更复杂,不过在很多场合比嵌套循环联接成本低。

     

    哈希联接的道理是:

    1) 读取内关系的所有元素

    2) 在内存里建一个哈希表

    3) 逐条读取外关系的所有元素

    4) (用哈希表的哈希函数)计算每个元素的哈希值,来查找内关系里相关的哈希桶内

    5) 是否与外关系的元素匹配。

    在时间复杂度方面我需要做些假设来简化问题:

    1 内关系被划分成 X 个哈希桶

    2 哈希函数几乎均匀地分布每个关系内数据的哈希值,就是说哈希桶大小一致。

    3 外关系的元素与哈希桶内的所有元素的匹配,成本是哈希桶内元素的数量。

    时间复杂度是 (M/X) * N + 创建哈希表的成本(M) + 哈希函数的成本 * N 。
    如果哈希函数创建了足够小规模的哈希桶,那么复杂度就是 O(M+N)。

    还有个哈希联接的版本,对内存有利但是对磁盘 I/O 不够有利。 这回是这样的:

    1) 计算内关系和外关系双方的哈希表

    2) 保存哈希表到磁盘

    3) 然后逐个哈希桶比较(其中一个读入内存,另一个逐行读取)。

    合并联接

    合并联接是唯一产生排序的联接算法。

    注:这个简化的合并联接不区分内表或外表;两个表扮演同样的角色。但是真实的实现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当处理重复值时。

    1.(可选)排序联接运算:两个输入源都按照联接关键字排序。

    2.合并联接运算:排序后的输入源合并到一起。

    排序

    我们已经谈到过合并排序,在这里合并排序是个很好的算法(但是并非最好的,如果内存足够用的话,还是哈希联接更好)。

    然而有时数据集已经排序了,比如:

    1  如果表内部就是有序的,比如联接条件里一个索引组织表【index-organized table

    2  如果关系是联接条件里的一个索引

    3  如果联接应用在一个查询中已经排序的中间结果

    合并联接

     

    这部分与我们研究过的合并排序中的合并运算非常相似。不过这一次呢,我们不是从两个关系里挑选所有元素,而是只挑选相同的元素。道理如下:

    1) 在两个关系中,比较当前元素(当前=头一次出现的第一个)

    2) 如果相同,就把两个元素都放入结果,再比较两个关系里的下一个元素

    3) 如果不同,就去带有最小元素的关系里找下一个元素(因为下一个元素可能会匹配)

    4) 重复 1、2、3步骤直到其中一个关系的最后一个元素。

    因为两个关系都是已排序的,你不需要『回头去找』,所以这个方法是有效的。

    该算法是个简化版,因为它没有处理两个序列中相同数据出现多次的情况(即多重匹配)。真实版本『仅仅』针对本例就更加复杂,所以我才选择简化版。

    如果两个关系都已经排序,时间复杂度是 O(N+M)

    如果两个关系需要排序,时间复杂度是对两个关系排序的成本:O(N*Log(N) + M*Log(M))

    对于计算机极客,我给出下面这个可能的算法来处理多重匹配(注:对于这个算法我不保证100%正确):

    mergeJoin(relation a, relation b)
    
      relation output
    
      integer a_key:=0;
    
      integer  b_key:=0;
    
      while (a[a_key]!=null and b[b_key]!=null)
    
         if (a[a_key] < b[b_key])
    
          a_key++;
    
         else if (a[a_key] > b[b_key])
    
          b_key++;
    
         else //Join predicate satisfied
    
          write_result_in_output(a[a_key],b[b_key])
    
          //We need to be careful when we increase the pointers
    
          if (a[a_key+1] != b[b_key])
    
            b_key++;
    
          end if
    
          if (b[b_key+1] != a[a_key])
    
            a_key++;
    
          end if
    
          if (b[b_key+1] == a[a_key] && b[b_key] == a[a_key+1])
    
            b_key++;
    
            a_key++;
    
          end if
    
        end if
    
      end while

    哪个算法最好?

    如果有最好的,就没必要弄那么多种类型了。这个问题很难,因为很多因素都要考虑,比如:

    1 空闲内存:没有足够的内存的话就跟强大的哈希联接拜拜吧(至少是完全内存中哈希联接)。

    2 两个数据集的大小。比如,如果一个大表联接一个很小的表,那么嵌套循环联接就比哈希联接快,因为后者有创建哈希的高昂成本;如果两个表都非常大,那么嵌套循环联接CPU成本就很高昂。

    3 是否有索引:有两个 B+树索引的话,聪明的选择似乎是合并联接。

    4 结果是否需要排序:即使你用到的是未排序的数据集,你也可能想用成本较高的合并联接(带排序的),因为最终得到排序的结果后,你可以把它和另一个合并联接串起来(或者也许因为查询用 ORDER BY/GROUP BY/DISTINCT 等操作符隐式或显式地要求一个排序结果)。

    5 关系是否已经排序:这时候合并联接是最好的候选项。

    6 联接的类型:是等值联接(比如 tableA.col1 = tableB.col2 )? 还是内联接?外联接?笛卡尔乘积?或者自联接?有些联接在特定环境下是无法工作的。

    7 数据的分布:如果联接条件的数据是倾斜的(比如根据姓氏来联接人,但是很多人同姓),用哈希联接将是个灾难,原因是哈希函数将产生分布极不均匀的哈希桶。

    8 如果你希望联接操作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

    想要更详细的信息,可以阅读相关数据库的文档。

    简化的例子

    我们已经研究了 3 种类型的联接操作。

    现在,比如说我们要联接 5 个表,来获得一个人的全部信息。一个人可以有:

    多个手机号(MOBILES)

    多个邮箱(MAILS)

    多个地址(ADRESSES)

    多个银行账号(BANK_ACCOUNTS)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用下面的查询快速得到答案:

    MySQL
    
    SELECT * from PERSON, MOBILES, MAILS,ADRESSES, BANK_ACCOUNTS
    
    WHERE
    
    PERSON.PERSON_ID = MOBILES.PERSON_ID
    
    AND PERSON.PERSON_ID = MAILS.PERSON_ID
    
    AND PERSON.PERSON_ID = ADRESSES.PERSON_ID
    
    AND PERSON.PERSON_ID = BANK_ACCOUNTS.PERSON_ID

    作为一个查询优化器,我必须找到处理数据最好的方法。但有 2 个问题:

    每个联接使用那种类型?
    我有 3 种可选(哈希、合并、嵌套),同时可能用到 0, 1 或 2 个索引(不必说还有多种类型的索引)。

    按什么顺序执行联接?
    比如,下图显示了针对 4 个表仅仅 3 次联接,可能采用的执行计划:

     

    那么下面就是我可能采取的方法:

    1) 采取粗暴的方式
    用数据库统计,计算每种可能的执行计划的成本,保留最佳方案。但是,会有很多可能性。对于一个给定顺序的联接操作,每个联接有三种可能性:哈希、合并、嵌套,那么总共就有 3^4 种可能性。确定联接的顺序是个二叉树的排列问题,会有(2*4)!/(4+1)! 种可能的顺序。对本例这个相当简化了的问题,我最后会得到 3^4*(2*4)!/(4+1)! 种可能。
    抛开专业术语,那相当于 27,216 种可能性。如果给合并联接加上使用 0,1 或 2 个 B+树索引,可能性就变成了 210,000种。我是不是告诉过你这个查询其实非常简单吗?

    2) 我大叫一声辞了这份工作
    很有诱惑力,但是这样一来,你不会的到查询结果,而我需要钱来付账单。

    3) 我只尝试几种执行计划,挑一个成本最低的。
    由于不是超人,我不能算出所有计划的成本。相反,我可以武断地从全部可能的计划中选择一个子集,计算它们的成本,把最佳的计划给你。

    4) 我用聪明的规则来降低可能性的数量
    有两种规则:
    我可以用『逻辑』规则,它能去除无用的可能性,但是无法过滤大量的可能性。比如: 『嵌套联接的内关系必须是最小的数据集』。
    我接受现实,不去找最佳方案,用更激进的规则来大大降低可能性的数量。比如:『如果一个关系很小,使用嵌套循环联接,绝不使用合并或哈希联接。』

    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我最后得到很多可能性。但现实世界的查询还会有其他关系运算符,像 OUTER JOIN, CROSS JOIN, GROUP BY, ORDER BY, PROJECTION, UNION, INTERSECT, DISTINCT … 这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

    那么,数据库是如何处理的呢?

    动态规划,贪婪算法和启发式算法

    关系型数据库会尝试我刚刚提到的多种方法,优化器真正的工作是在有限时间里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多数时候,优化器找到的不是最佳的方案,而是一个『不错』的

    对于小规模的查询,采取粗暴的方式是有可能的。但是为了让中等规模的查询也能采取粗暴的方式,我们有办法避免不必要的计算,这就是动态编程。

      动态规划

    这几个字背后的理念是,很多执行计划是非常相似的。看看下图这几种计划:

     

      它们都有相同的子树(A JOIN B),所以,不必在每个计划中计算这个子树的成本,计算一次,保存结果,当再遇到这个子树时重用。用更正规的说法,我们面对的是个重叠问题。为了避免对部分结果的重复计算,我们使用记忆法。

      应用这一技术,我们不再有 (2*N)!/(N+1)! 的复杂度,而是“只有” 3^N。在之前 4 个JOIN 的例子里,这意味着将 336 次排序降为 81 次。如果是大一些的查询,比如 8 个 JOIN (其实也不是很大啦),就是将 57,657,600 次降为 6551 次。【译者注:这一小段漏掉了,感谢nsos指出来。另外感谢 Clark Li 指出Dynamic Programing 应该翻译为动态规划。 】

    对于计算机极客,下面是我在先前给你的教程里找到的一个算法。我不提供解释,所以仅在你已经了解动态规划或者精通算法的情况下阅读(我提醒过你哦):

    procedure findbestplan(S)
    
    if (bestplan[S].cost infinite)
    
       return bestplan[S]
    
    // else bestplan[S] has not been computed earlier, compute it now
    
    if (S contains only 1 relation)
    
             set bestplan[S].plan and bestplan[S].cost based on the best way
    
             of accessing S  /* Using selections on S and indices on S */
    
         else for each non-empty subset S1 of S such that S1 != S
    
       P1= findbestplan(S1)
    
       P2= findbestplan(S - S1)
    
       A = best algorithm for joining results of P1 and P2
    
       cost = P1.cost + P2.cost + cost of A
    
       if cost < bestplan[S].cost
    
           bestplan[S].cost = cost
    
          bestplan[S].plan =execute P1.plan; execute P2.plan;
    
                     join results of P1 and P2 using A』
    
    return bestplan[S]

    针对大规模查询,你也可以用动态规划方法,但是要附加额外的规则(或者称为启发式算法)来减少可能性。

    如果我们仅分析一个特定类型的计划(例如左深树 left-deep tree,参考),我们得到 n*2^n 而不是 3^n。

     

    如果我们加上逻辑规则来避免一些模式的计划(像『如果一个表有针对指定谓词的索引,就不要对表尝试合并联接,要对索引』),就会在不给最佳方案造成过多伤害的前提下,减少可能性的数量。

    如果我们在流程里增加规则(像『联接运算先于其他所有的关系运算』),也能减少大量的可能性。

    ……

      贪婪算法

      但是,优化器面对一个非常大的查询,或者为了尽快找到答案(然而查询速度就快不起来了),会应用另一种算法,叫贪婪算法。

      原理是按照一个规则(或启发)以渐进的方式制定查询计划。在这个规则下,贪婪算法逐步寻找最佳算法,先处理一条JOIN,接着每一步按照同样规则加一条新的JOIN。

      我们来看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针对5张表(A,B,C,D,E)4次JOIN 的查询,为了简化我们把嵌套JOIN作为可能的联接方式,按照『使用最低成本的联接』规则。

    直接从 5 个表里选一个开始(比如 A)

    计算每一个与 A 的联接(A 作为内关系或外关系)

    发现 “A JOIN B” 成本最低

    计算每一个与 “A JOIN B” 的结果联接的成本(“A JOIN B” 作为内关系或外关系)

    发现 “(A JOIN B) JOIN C” 成本最低

    计算每一个与 “(A JOIN B) JOIN C” 的结果联接的成本 ……

    最后确定执行计划 “( ( (A JOIN B) JOIN C) JOIN D ) JOIN E )”

    因为我们是武断地从表 A 开始,我们可以把同样的算法用在 B,然后 C,然后 D, 然后 E。最后保留成本最低的执行计划。

    顺便说一句,这个算法有个名字,叫『最近邻居算法』。

    抛开细节不谈,只需一个良好的模型和一个 N*log(N) 复杂度的排序,问题就轻松解决了。这个算法的复杂度是 O(N*log(N)) ,对比一下完全动态规划的 O(3^N)。如果你有个20个联接的大型查询,这意味着 26 vs 3,486,784,401 ,天壤之别!

    这个算法的问题是,我们做的假设是:找到 2 个表的最佳联接方法,保留这个联接结果,再联接下一个表,就能得到最低的成本。但是:

    即使在 A, B, C 之间,A JOIN B 可得最低成本

    (A JOIN C) JOIN B 也许比 (A JOIN B) JOIN C 更好。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你可以多次使用基于不同规则的贪婪算法,并保留最佳的执行计划。

      其他算法

    [ 如果你已经受够了算法话题,就直接跳到下一部分。这部分对文章余下的内容不重要。]【译者注:我也很想把这段跳过去 -_-f 】

    很多计算机科学研究者热衷于寻找最佳的执行计划,他们经常为特定问题或模式探寻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

    如果查询是星型联接(一种多联接查询),某些数据库使用一种特定的算法。

    如果查询是并行的,某些数据库使用一种特定的算法。 ……

    其他算法也在研究之中,就是为了替换在大型查询中的动态规划算法。贪婪算法属于一个叫做启发式算法的大家族,它根据一条规则(或启发),保存上一步找到的方法,『附加』到当前步骤来进一步搜寻解决方法。有些算法根据特定规则,一步步的应用规则但不总是保留上一步找到的最佳方法。它们统称启发式算法。

    比如,基因算法就是一种:

    一个方法代表一种可能的完整查询计划

    每一步保留了 P 个方法(即计划),而不是一个。

    0) P 个计划随机创建

    1) 成本最低的计划才会保留

    2) 这些最佳计划混合在一起产生 P 个新的计划

    3) 一些新的计划被随机改写

    4) 1,2,3步重复 T 次

    5) 然后在最后一次循环,从 P 个计划里得到最佳计划。

    循环次数越多,计划就越好。

    这是魔术?不,这是自然法则:适者生存!

    PostgreSQL实现了基因算法,但我并没有发现它是不是默认使用这种算法的。

    数据库中还使用了其它启发式算法,像『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交互式改良算法(Iterative Improvement)』、『双阶段优化算法(Two-Phase Optimization)』…..不过,我不知道这些算法当前是否在企业级数据库应用了,还是仅仅用在研究型数据库。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篇研究文章介绍两个更多可能的算法《数据库查询优化中联接排序问题的算法综述》,你可以去阅读一下。

      真实的优化器

    [ 这段不重要,可以跳过 ]

    然而,所有上述罗里罗嗦的都非常理论化,我是个开发者而不是研究者,我喜欢具体的例子。

    我们来看看SQLite 优化器是怎么工作的。这是个轻量化数据库,它使用一种简单优化器,基于带有附加规则的贪婪算法,来限制可能性的数量。

    SQLite 在有 CROSS JOIN 操作符时从不给表重新排序

    使用嵌套联接

    外联接始终按顺序评估

    ……

    3.8.0之前的版本使用『最近邻居』贪婪算法来搜寻最佳查询计划
    等等……我们见过这个算法!真是巧哈!

    从3.8.0版本(发布于2015年)开始,SQLite使用『N最近邻居』贪婪算法来搜寻最佳查询计划

    我们再看看另一个优化器是怎么工作的。IBM DB2 跟所有企业级数据库都类似,我讨论它是因为在切换到大数据之前,它是我最后真正使用的数据库。

    看过官方文档后,我们了解到 DB2 优化器可以让你使用 7 种级别的优化:

    对联接使用贪婪算法

    0 – 最小优化,使用索引扫描和嵌套循环联接,避免一些查询重写

    1 – 低级优化

    2 – 完全优化

    对联接使用动态规划算法

    3 – 中等优化和粗略的近似法

    5 – 完全优化,使用带有启发式的所有技术

    7 – 完全优化,类似级别5,但不用启发式

    9 – 最大优化,完全不顾开销,考虑所有可能的联接顺序,包括笛卡尔乘积

    可以看到DB2 使用贪婪算法和动态规划算法。当然,他们不会把自己的启发算法分享出来的,因为查询优化器是数据库的看家本领。

    DB2 的默认级别是 5,优化器使用下列特性: 【译者注:以下出现的一些概念我没有做考证,因为[ 这段不重要,可以跳过 ]】

    使用所有可用的统计,包括线段树(frequent-value)和分位数统计(quantile statistics)。

    使用所有查询重写规则(含物化查询表路由,materialized query table routing),除了在极少情况下适用的计算密集型规则。

    使用动态规划模拟联接

        有限使用组合内关系(composite inner relation)

        对于涉及查找表的星型模式,有限使用笛卡尔乘积

    考虑宽泛的访问方式,含列表预取(list prefetch,注:我们将讨论什么是列表预取),index ANDing(注:一种对索引的特殊操作),和物化查询表路由。

    默认的,DB2 对联接排列使用受启发式限制的动态规划算法。

    其它情况 (GROUP BY, DISTINCT…) 由简单规则处理。

    查询计划缓存

    由于创建查询计划是耗时的,大多数据库把计划保存在查询计划缓存,来避免重复计算。这个话题比较大,因为数据库需要知道什么时候更新过时的计划。办法是设置一个上限,如果一个表的统计变化超过了上限,关于该表的查询计划就从缓存中清除。

    查询执行器

    在这个阶段,我们有了一个优化的执行计划,再编译为可执行代码。然后,如果有足够资源(内存,CPU),查询执行器就会执行它。计划中的操作符 (JOIN, SORT BY …) 可以顺序或并行执行,这取决于执行器。为了获得和写入数据,查询执行器与数据管理器交互,本文下一部分来讨论数据管理器。

  • 相关阅读:
    【零基础】量子纠缠图像问世,简单解读实验原理
    【零基础】一文读懂CPU(从二极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零基础】搞定LAMP(linux、apache、mysql、php)环境安装图文教程(基于centos7)
    【零基础】Selenium:Webdriver图文入门教程java篇(附相关包下载)
    【零基础】快速入门爬虫框架HtmlUnit
    【零基础】speech driven animation中文安装使用指南
    【零基础】斯坦福四足机器人DIY指引
    【零基础】为什么Facebook发币就不一样
    【零基础】彻底搞懂51单片机各种型号(ATMEL系列)
    【零基础】简单说说一键果体APP的AI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ixinbo/p/938536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