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三层结构中,客户端如何从服务器取数据?

    有一系统用ado+socket三层方式
    服务器端:Ado--sqlserver
    客户端:socket连接方式
    问:
    1.当客户端需要查询或更新数据时,在客户端的clientdataset的commandtext
    里写入语句,让服务器端去执行,是否合理?
    2.当需要查询一个数据量较大的数据库时,采用select top 10000(为查询最大数,用户设置)  * from table
    然后,getnextpacket这样,是否合理?
    3.服务器采用存储过程的分页方法,然后客户端调用服务器方法这样取得分段
    数据,是否合理?
    4.服务器端与客户端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什么(就是大部分公司都这么做)? 


    1,不好,业务处理最好放在中间层或数据库,存储过程比中间层好,易于修改维护;当然这里还有衡量实现的复杂程度和性能要求
    3比2好
    4,注意数据传递要少,内存占用要少,事务处理要尽量短 


    1)这样做不好!将SQL语句封装在数据存取层就行了,尽量避免SQL散布到系统的各个角落。同时也不用所有的开发者都是SQL高手。。。
    2)如果客户端所查询的记录数不大,那就尽量将记录数减少。(当然有某些客户喜欢一个屏幕显示几千条记录的喜好)如果客户数量不多,10000条记录还可以,如果客户端访问量大的时候,就不好了。
    3)对于数据库存取比较频繁的情况下,尽量少用耗时的存储过程。
    4)清楚了解到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如客户的访问量、数据量、扩展伸缩、性能等),根据情况来设计系统。一般来说:
      A)网络传输。大量的客户访问,对服务器和网络是一种压力。所以尽量减少网络上的数据传输,例如减少连接次数,减少一次所传送的数据等。
      B)尽量使用多层开发。
    一个系统就象人一样,有青蛙恐龙,也有帅哥靓妹。如何将一个系统雕琢成帅哥靓妹,更多的是用心+经验+技术,不同的客户需求,不同的应用环境都有着不同的思量和测重点,是一种挑战。
    个人建议: Martin Fowler 是一位实践家,一位大师,阅读他的作量,对你的开发会有很大帮助的。
    软件开发方面《重构》、《企业应用架构模式》两书非常有帮助。
    软件分析方面《分析模式》一书也很有帮助。


    1.当客户端需要查询或更新数据时,在客户端的clientdataset的commandtext
    里写入语句,让服务器端去执行,是否合理?
    实际上灵活性不好。还是没有达到易维护.
    2.当需要查询一个数据量较大的数据库时,采用select top 10000(为查询最大数,用户设置)  * from table
    然后,getnextpacket这样,是否合理?
    delphi现在默认的就是无状态对象。但是可以通过Code去实现有状态的对象。用户在几秒钟是无法查看1000条记录的。
    4.服务器端与客户端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什么(就是大部分公司都这么做)?  
    无论是C/S,还是B/S,到当前的分布式我想应该从两方面去考虑。效率,维护,稳定。
    对用户来说。不管你的软件使用了什么新技术。用户只求一个系统稳定。


    对于海量的数据,用户是不可能要知道所有的数据的,因此,用分页处理并不是好办法。
    你应该只返回客户感兴趣的那部分数据,解决办法就是让用户定制返回数据的条件。 

    我建议你这样做:
    在App Server中定制一个方法:
    function QueryXXXXXDatas(const SQL: widestring; var Datas : OleVariant) : HResult;
    begin
      ADODataset.CommandText := SQL;//这里的SQL就是你的用户在客户端定制条件生成的
      ADODataSet.Open;
      DataSetProvider.DataSet := ADODataSet;
      Datas := DataSetProvider.data;
      ADODataSet.Close;
    end;
    然后,在客户端:
    var
      Data : OleVariant;
    begin
      AppServer.QueryXXXXXDatas(SQL, Data);
      ClientDataSet.Data := Data;
      ClientDataSet.Open;
      然后,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记住:三层中最重要的是逻辑层,而且要体现OO思想。
    所以,最好不要把CDS直接连到AppServer的Provider上面。那样,只是多跑了一段路,不能算作是三层。而且这样做的话,如果以后项目要升级,或是业务有变动,会改死你的。
    表现(客户端)与逻辑(AppServer)的通信应该是表现调用逻辑对象的服务来实现,即是客户端调用AppServer中的对象方法。在App Server中,通过公布与客户端交互的接口,并且把数据库存取操作封装在业务对象中,这样的这现方式比你直接连上去要清析得多,以后你的项目有变化,你改也好改,一般只改逻辑对象的实现就可以了。


    我想对于程序员来说,抽象的目的是用更少的代码完成更多的功能,
    同时使程序更易于编写和扩展,而Borland所做的许多工作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学会使用系统所提供的一些类和对象,将使问题变的更简单
    系统提供的东西可能并不十分合适,有时候还需要一些修改和扩展
    将问题分类,对每一类问题,用同一种方法来解决 


        多层结构速度慢的原因主要有三:1 大数据量网络传输 2 数据在层次间编组 3 Com+对象创建,
    而最后一点无法改变,前两点优化则会有很大效果。对于大量取得数据操作,可由两法优化,A 每次
    取一定数量数据例如1000,B 不通过编组方式取数(以上实现方法详见李维老师的书),对于大量
    数据更新操作,个人实践经验不采用DataSetProvider的机制自动提交,而改为手动提交,甚至手动
    语句提交,速度绝对有进步(相差两倍以上)。优化主要找到速度瓶颈存在何处数据库还是中间层
    还是客户端,是运算还是数据,便可以针对关键问题解决之,这其中还是有很多技巧的,优化的过
    程有不少乐趣哦,我曾经开发过的统计系统就在优化后速度提高了两倍以上。 


    Client:TSocketConnection 和Server: Scktsrvr关系----压缩数据传输
    一直用SocketConnection和服务端的传输数据在三层数据库中,从来没有注意到它们之间的数据传输,只是想着,管它了,网络的事,前段时间在Delphi中的Demos中发现Demos\Midas\Intrcpt.dpr例子,呵呵,再看了半天的VCL发现可以将Client端发送的给Server的数据,和Server发送给Client的数据是可以进行压缩的。呵呵,不敢藏私,Share给大家。
    1: 准备工作,先delphi光盘中的\info\extras\zlib\zlib.pas进行编绎,然后copy 到lib路径中,因为要压缩数据,必须要有压缩功能,这个delphi已经自带,它是基于流的方式对接口IDataBlock(TDataBlock实现,其实就是对TMemoryStream的操作)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的。做了这个后,才能进行下面的工作。
    2: Open \Demos\Midas\Intrcpt\Intrcpt.dpr
    complier....(如没有做第一步,嘿嘿...)
    生成Intrcpt.dll
    将Intrcpt.dll copy to System directory,或者你的程序下面。
    注册它:regsrvr32 Intrcpt.dll (为什么,这个嘛...)
    记住Intrcpt.dpr的那个GUID,你也可以自己重新生成一个(按Shift+Ctrl+G)
    3: Server:
    Open scktsrvr.exe,相信各位都很熟悉那界面,端口(TListbox),Thread Cache Size(TEdit), GUID(TEdit),好,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将注册的Intrcpt.dll那个GUID填到这个GUID(TEdit)框框中,
    只需填自己程序的的那个端口的GUID啊,别乱填,如果有别人用这个程序,出了什么,别找我。OK,Apply.
    Client:
    你写的程序中肯定有TSocketConnection,它有个属性InterceptGUID: string;好了,将Intrcpt.dll的GUID填上去,它是跟Server中的一样的。OK.还有别忘了,Regsrvr32 intrcpt.dll 在你的客户端。不然,程序虽不会raise,但是Server传过来的数据是压缩的....  
    讲讲原理不,打字太慢了,过段再写。
    scktsrvr.exe其实是一堆TServerSocket,一个端口代表了一个TServerSocket,每个TServerSocket是基于多线程方式与客户端进行数据交换。它写了个TServerClientThread(在服务端中的客户端)的扩展
    ,多加了对客户端数据接收的管理解析,还有ActivityDateTime,GUID,一般不管它。但是我们用到的压缩只是跟这个GUID有关,其它费话少说。
    Server接受一个Client连接,则加一个TServerClientThread到本地中,用来监控Client Read 和Close事件,所以Server中的scktsrvr中我们只要了解了TServerClientThread动作方式就行了。
    (
    题外话:Server Socket中有客户端连接后,记录ClientSocket.Handle,并且将根据这个Handle产生一个TServerClientWinSocket对象加入到Connections(TList)对象中,当任何对这个Client的动作也就是说Server 发送和接收数据都是根据这个Client Handle来进行的,相应的ServerSocket中的Connections中的ClientSocket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
    有两个类跟这个TServerClientThread(实现ISendDataBlock接口)有关
    1: TDataBlockInterpreter(对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解析InterpretData(Data: IDataBlock))
      解析数据(水平有限,对它真是还是一知半解,有错请指出)
        接口类IDataBlock,由TDataBlock通过TMemoryStream的读写来实现,其中Signature是其主要标识,说明这个IDataBlock的数据类型    ,TDataBlockInterpreter根据Signature来对应进行相应的调用,   如:
         Client端连接后,在Server要运行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
         Client端需要得到ServerName 列表,
         Client端得到Server 的DataBroker的列表,
         Client端断开连接后,Server要Close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
         Client和Server的数据交换,也是由它来解析。
    所以这个IDataBlock的数据很重要,而我们的压缩和解压就是针对于它,但是TDataBlockInterpreter是得到Data才对它解析,因而我们要在Send 和Recv 之前对它解压和压缩。这个任务在TSocketTransport身上。    
    2: TSocketTransport;(数据进行发送和接收, 实现ITransport接口)
      Server端:
         在Server端,TSocketTransport其实就是一个用来管理对ClientSocket实例,它将ClientSocket.Handle生成一个对象后,ClientSocket发送和接收过来的Data,在发送Data之前,它将调用InterceptOutgoing(Data: IDataBlock)函数,这个函数的功能是:
    如果InterceptGUID <> '',那么它将根据这个GUID生成一个COM(Obj)对象,Obj.DataOut(Data: IDataBlock),也就是我们注册的那个压缩的DLL中的那个压缩函数,将压缩过后的Data再发送出去。这就完成compress and send Data.(我试过那个压缩功能,压缩比大概是1/9,像zip压缩比差不多).
    由客户端传过来的数据调用InterceptIncoming(Data: IDataBlock)函数,这就不多说了,Data := 解压后的Data.  压缩和解压过后的Data交由TDataBlockInterpreter去解析,完成一次数据交换。  
      Client端:
        说完Server端,客户端的道理也是差不多的。唯一不同的是Server端中不调用ITransport.SetConnected()方法,因为它是根据ClientSocket.Handle生成的对象,也就是它是已经连接的对象,而Client端的TSocktConnection调用Connected := True时,其实就是调用ITransport.SetConnect将一个ClientSocket连接到Server端中的TServerSocket中,然后TServerSocket根据这个ClientSocket.Handle生成了一个TServerClientThread对象保存在本地中,开始对这个ClientSocket的监控(FD_Read, FD_Close消息事件).
    注:
      IDataBlock由TDataBlock实现,主要是管理TMemoryStream来存放数据
      ITransport由TSocketTransport实现,主要是用TClientSocket来连接TServerSocket,并和它进行交换数据。
      ISendDataBlock在Scktsrvr.exe中由TServerClientThread实现,通过TSocketTransport来发送数据.
    说了这么多,想必各们很明白了吧。:)
    这个现实点,我测试过了,效果比dcom差点,相比socket要快多了 


    1、因为建立COM+对像是比较费时的,要尽早建立COM+对像,然后存到一个变量中,以便随后使用
    2、事务管理越晚发生越好,且执行完后立刻调用SETCOMPLETE/SETABORT释放资源
    3、客户端要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存取数据
    4、正确设定一些存取组件的属性,如:CURSOR LOCATION,CURSOR TYPE等。

    来源:http://www.delphibbs.com/delphibbs/dispq.asp?lid=2778634

  • 相关阅读:
    封装一个通用递归算法,使用TreeIterator和TreeMap来简化你的开发工作。
    优化特性(Attribute)性能
    不需要了解任何底层知识,就可以汉化!Let`s go!!!
    颠覆你对方法调用的看法!
    实际项目中面向对象的最佳实践
    递归使用触发器
    关于稀疏数组
    121-django中的Http404处理
    120-在前端使用django-ckeditor,很简单,很方便
    119-用django实现评论功能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ailgunman/p/188829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