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能单单通过所谓“逻辑思维”从复杂问题快速找到抽象的,如果有这样的人,他的经验,工具,方法和直觉通常起到比逻辑思维更重要的作用。写代码需要逻辑思维,但解决复杂问题更需要理解分析,写代码只是解决问题比较靠后的步骤。所以不急着写代码,也不急着找抽象,先试着理解问题本身,而不是下意识地想把问题套进已知的,熟悉或不熟悉的工具,那样是本末倒置的。
多数情况下,只要有一点耐心,理解问题并不难,这个时候既是逻辑推演,更是探索发现。
比如交通灯控制,是一个不那么简单的问题,不急着找模型,也不急着编程,想一想一个交通灯有几种状态,一组交通灯有几种状态,不同的路口的交通灯有几种状态,把具体的例子列出来,你大概会有一个概念:那就是你要写交通灯管理程序本质就是一个状态管理的过程。这个时候还没有得到适合编程的抽象,但你已经积累了对输入和输出的认识,接下来可以写一点简单代码或者伪代码,把各种case的逻辑都单独实现一遍,把各种状态之间的转换的条件和过程勾勒出来,从这里观察他们在数据和流程上有没有共性,有没有可以优化的余地,这样你就慢慢地找到你要的抽象,然后看看你熟悉的工具(比如编程语言)提供了什么样的数据结构和编程范式最适合去实现这样的抽象。
把问题具体化,寻找具体的输入和输出,具体的状态变化。具体化了的问题更容易分解,分解以后的问题更容易分析;先分析再归纳比不分析直接归纳更有操作性,你的“逻辑思维”才能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