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6.15项目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来到了六月中旬,随着我们团队项目的不断推进,大家也开始面临着考试和越来越难的项目攻坚(简单的点被收拾的差不多了),项目的进度也随之减缓。下面是我这半个月来的所思所得。
    首先是一开始让我们头疼的燃尽图和任务墙。一开始我们认为这种东西终究是形式大于意义,然而实际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并非如此。由于这些东西几天一发布,好似鞭子一般抽在众人心头“快一点”、“再快一点”。从侧面为我们提供了动力,就好比是一种心理暗示,让我们能够在鞭策下不断前行。
    其次是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与方法。由于项目的不断推进,前期好啃的骨头已经差不多收入囊中了,项目开发开始进入了攻坚期。在这期间,可能随时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难点。单纯的拼凑代码已经无法在这里取得很好的成效,于是我们采用“刺探性编程”和“结构性编程”相结合的方法,不是完整地将知识学完(这对于我们的项目来说是比较奢侈的一种行为),而是步步为营,在实践中刺探正确的用法。如果能够比较及时地解决,那么先转进下一个问题,留待以后细究。这样的方法为提高我们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其次是面对问题的心态问题,在初期的时候我们常常是对着电脑调半天不出结果,或者在网上苦苦寻觅答案却毫无音讯,给人一种“心态炸裂”的感觉。然而在习惯了之后就觉得是家常便饭了,往往解决一个问题的喜悦也是无与伦比的。当然了,团队项目终究不是debug大赛,一切还是以项目的高质量完成为优先。至于难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只是路上险峻又奇美的风景罢了。
    最后我还是愿意提一提团队的交流,乃至师生间的交流。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障碍和隔阂。在团队项目中,由于组内分工的方向不同,所以说我们在完成了一部分的工作时,对于他人的工作就显得不是很为了解。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交流来获取对方的进度,问题,甚至是经验教训。也许你不经意间提出的一点,会使得对方少踩一个大坑。不仅如此,组内交流也能避免组内不必要的争执:比如说“争功”之类的。话又说回来,其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一个道理,老师和同学之间应该彼此相互沟通,使得教学达到尽善尽美的教学相长效果。学生在听取老师要求的同时反馈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加以斟酌后采纳,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交互链条。就好比一个用户在面对APP的时候,他不会在意设计者吹嘘的厉害之处,也不会在意(甚至知道)设计师本人是一个能在沿海年薪百万的金领。他只知道他在面对一个混乱的APP时愤怒的想找那个设计者祭天。所以说,希望我们的课程能够更好吧。
    预计在考试周之后,我们能够补上缺漏的内容,争取做一个比较好的产品出来吧。

  • 相关阅读:
    MSDN Magazine搞错了
    Visual Studio 2005中设置调试符号(Debug Symbols)
    BCB 6的问题
    吴裕雄天生自然Spring Boot使用Spring Data JPA实现人与身份证的一对一关系映射
    吴裕雄天生自然Spring BootSpring Data JPA
    吴裕雄天生自然Spring BootSpring Boot对JSP的支持
    吴裕雄天生自然Spring BootSpring Boot的异常统一处理
    吴裕雄天生自然Spring Boot使用Spring Data JPA实现Author与Article的一对多关系映射
    吴裕雄天生自然Spring Boot解决 Error creating bean with name 'entityManagerFactory' defined in class path resource
    吴裕雄天生自然Spring Boot@ExceptionHandler注解和@ControllerAdvice注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edlogic/p/918889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