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s://www.cnblogs.com/sxz2008/p/6432290.html
JavaScript三元运算符的多种使用技巧
发现代码慢慢写多了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将if else 用 三元来替代,仅仅是未了让代码更简洁精辟,当然也有人说用三元可以让你有高潮的感觉。最近在写js 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觉,并且收集了一些小技巧,分享分享。
大鸟请跳过下面这段,大大鸟帮忙指正 ^__^
====普及线====
表达式 (expr1) ? (expr2) : (expr3)
在 expr1 求值为 TRUE 时的值为 expr2,在 expr1 求值为 FALSE 时的值为 expr3。
============
普通用法
当你发现你经常用if else
if(拜春哥 || 拜考试帝){
不挂科;
}else{
门门挂;
}
那么三元的表示法就是
拜春哥 || 拜考试帝 ? 不挂科 : 门门挂
很帅气的发现代码 精辟了 好多。
日常中经常会有这样的 if else 判断,特别是嵌套比较多的时候 用三元是比较和谐的,可以让你的代码看起来更加清爽,结构清晰。
稍微聪明点的用法
通过不断的变化,可以衍生出很多三元的用法。如下一段jquery代码
flag ? $('body').addClass('hover') : $('body').removeClass('hover') ;
甚至更变态些的。
$('.item')[ flag ? 'addClass' : 'removeClass']('hover')
上面的代码看着比较困惑。因为当flag = true 的时候 ,代码就变成以下代码:
$('.item')['addClass']('hover')
这样写法等同于。
$('.item').addClass('hover')
再升华一下
可以根据需要来调用自己想要的function来处理更多的事情。
function a(){
do something
}
function b(){
do something
}
flag ? a() : b();
那么为师的完全体
于是有了这么个案例,两个按钮 一个向前的行为,一个向后的行为。操作的功能都差不多。
var action_turn = function(e, type){
var self = $(e).closest('li');
var target = self[type === 'prev' ? 'prev' : 'next']();
target.addClass('has-img');
self.removeClass('has-img')
}
var btn_next = $('#item-photo-panel a.next')
btn_next.click(function(){
action_turn(this, 'next');
return false;
});
var btn_prev = $('#item-photo-panel a.prev')
btn_prev.click(function(){
action_turn(this, 'prev');
return false;
});
尽量避免的情况
alert( true ? 'true' : false ? 't' : 'f' )
我指的是尽量避免如上嵌套的 三元,因为在js 中 语句是从右到左,上面的代码等同于
alert( true ? 'true' : ( false ? 't' : 'f' ) )
如php 中这个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三元嵌套的时候是优先左边的。
echo (( true ? 'true' : false ) ? 't' : 'f' ) //php中
tip:
另外发现php中的三元有这样的提示
Note: 注意三元运算符是个语句,因此其求值不是变量,而是语句的结果。如果想通过引用返回一个变量这点就很重要。在一个通过引用返回的函数中语句 return $var == 42 ? $a : $b; 将不起作用,以后的 PHP 版本会为此发出一条警告。
但是经过试验,发现在javascript 中上面的做法是可以起作用的,大概是js 比较BT,严谨度没有php那么大的原因。
今天谈一个小知识点,三元运算符。三元运算,顾名思义会有三个要素,表达式的大致组成为condition ? expr1 : expr2;一个语句加两个表达式。问号之前为判断语句。如果为真,则执行第一个表达式,如果为假,则执行第二个表达式。我的理解其实就是简化的if else语句,举个栗子,经常看到的一个点击展开,再点击隐藏按钮。
我想实现点击输入法,实现下面ul的展开与隐藏,如果我们用if else的话可能会这么写:
oBth.onclick=function(){ if (oUl.style.display=='block') { oUl.style.display=='none'; }else{ oUl.style.display=='block'; } }
但是如果我们用三元运算符的话可能就只需要下面这一行代码:
oBth.onclick=function(){ oUl.style.display == "block" ? oUl.style.display="none" : oUl.style.display="block" }
有木有很神奇。当然我只是用了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写法,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我们当然也可以这样:
oBth.onclick=function(){ var style = oUl.style.display; oUl.style.display= style == "block" ? "none":"block" //这样写的话就一定不能忘了把运算结果重新赋值给元素 - - //oUl.style.display= (style == "block" ? "none":"block") 可读性更高 }
上面代码的意思是,如果style == "block" 成立的话就把none返回,不成立就返回block,然后把返回结果赋值给作用元素,不过要特别注意 = 和 == 用法和区别。因为赋值运算符(=)的优先级比较低,所以会最后执行赋值运算。如果把后面的三元运算符加上()可读性会更高一点,但效果是一样的。
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
三元运算比较容易出错的应该就是运算的优先级问题:
var isMember = false; console.log("当前费用" + isMember ? "$2.00" : "$10.00"); //返回$2.00
出错的原因是?的运算优先级比+低,所以实际运行的语句是:
"当前费用false" ? "$2.00" : "$10.00");
在js中字符串是为真的,所以会输出$2.00.
不过为了避免以上错误的话,可以记住:
不是false, 0, undefined, NaN, "" or null
,js都认为是true;
所以具体是用三元运算符还是用if else见仁见智,视具体情况而定吧。
感谢阅读!